荐读‖铮铮铁轨铺通途——漫话中国铁路海外创业史作者:冀涛
发布时间:2025-08-04 21:27 浏览量:2
梅梓祥导读:
冀涛兄赐稿“漫话中国铁路海外创业史”,我为有写作同好的朋友高兴,更钦佩他对中国铁建的这份忠诚与挚爱。
中国铁建的前身铁道兵是中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朱德总司令夸赞是“祖国铁路建设的突击队”。
从官媒央广军事频道到广大的自媒体,“基建狂魔”的名词几等于诞生于战争年代、抗美援朝铸造钢铁运输线的铁道兵,现在承建全国高铁一半以上里程,是海外铁路建设的领跑者、排头兵。这光芒四射的功绩与荣耀,值得大书、特书。冀涛董事长率先垂范!
出生在内蒙古的冀涛是小个子,但内心的高度与体型无关,他写家事、村事、企业事、国家事,儿女情长,云水胸襟,爱岗敬业的情感尽在字里行间。
中国铁建,需要这样的好干部!
铮铮铁轨铺通途
——漫话中国铁路海外创业史
冀涛
从英国人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到中国人今天正在修建的中国与中亚互联互通的中吉乌铁路;从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到祖国大地上到处驰骋的高铁列车“复‖兴号”——面对这翻天覆地的跨世纪征程,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会作何感想?
19世纪70年代,英国怡和洋行擅自修建了淞沪铁路,这也是中国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长仅14.5公里的铁路,在民众抵制下仅存在了一年零三个月。
1967年9月5日,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国政府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周恩来总理出席。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十多年,中国不仅大力建设自己的铁路网,还积极参与海外铁路建设。说起中国铁路走出国门的曲折历程,必须从坦赞铁路说起。
坦赞铁路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援建非洲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应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两国请求,基于中非友好合作和支持非洲民族独立与发展,经过慎重研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全长1860.5公里,被誉为“非洲自由之路”和“友谊之路”。坦赞铁路于1970年开工,1976年移交,耗资近10亿人民币,还有59名中国建设者永远地长眠在非洲那片土地上。坦赞铁路的建成,打破了西方国家对坦赞两国资源出口的封锁,既是中非友谊的象征,也是中非合作的典范、中国援外的标志性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如今“一带一路”的合作基础。由于建成时间较早、资金短缺、疏于维护等原因,到如今,坦赞铁路老化严重,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大大降低。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坦、赞三国达成重启坦赞铁路共识,通过技术改造和基础设施升级,重新激活坦赞铁路的运输能力,为中非合作打开更加广阔的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在亚洲、非洲、欧洲等众多国家承建或合作修建了多条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海外铁路。
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的沙特麦加轻轨铁路圆满完成2012年朝觐运营任务,在开通全部运营模式、全自动化驾驶的条件下,安全运送旅客400万人次,得到了穆斯林世界的广泛好评。(万铁堂摄)
麦加朝觐铁路,是沙特为缓解每年数百万穆斯林朝觐的交通压力而兴建的第一条轻轨铁路,全长18.25公里,由中国铁建负责设计、采购、施工、系统安装调试及三年运营维护。2009年2月10日,中沙两国签订合同,2010年11月14日开通运营,合同工期仅22个月。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铁建克服大风、高温等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阻力,发挥专业优势、发扬铁道兵精神、举全集团之力,确保了项目如期完成,赢得了沙特和穆斯林世界的高度赞扬。麦加朝觐铁路建成运营后,单向高峰每小时输送7.2万人次,列车最小追踪间隔仅80秒,极大缓解了麦加朝觐期间的地面交通压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业、服务业发展,它不但向世人证明了中国铁建的实力和信誉,也拉近了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距离,为后续更全面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2月建成通车、全长1344公里,由中国铁建承建的本格拉铁路,横贯安哥拉全境,西起大西洋港口城市洛比托,向东途经本格拉、万博等重要城市,直抵与刚果(金)接壤的边境城市卢奥。本格拉铁路全部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是中国企业本世纪海外一次性建成最长的铁路,有力地提升了中国铁路技术和标准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合作。
2016年10月建成通车、全长752.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港的亚吉铁路,是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由中国铁建和中国中铁共同承建,全部采用中国标准。
2017年5月通车、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港口城市蒙巴萨的蒙内铁路,由中国交建承建,是东非地区首条现代化铁路,是肯尼亚百年来修建的第一条新铁路,也是肯尼亚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装备。
2021年12月3日建成通车的连接中国昆明与老挝首都万象的中老铁路,由中国中铁、中国电建和中国铁建共同承建,是老挝第一条现代化铁路,全长约1035公里。通车后,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是“一带一路”、中老友谊的标志性工程。
2023年10月建成通车、全长142.3公里的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旅游名城万隆,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中国通号为主要参建者,是中国铁路建设者在印尼和东南亚建设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最高时速350公里。建成运营后,雅加达至万隆的旅行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5分钟。
2025年7月开工的中吉乌铁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连接中国新疆喀什、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全长523公里,预计2031年通车。中国铁建是中吉乌铁路的主要参建者。
此外,还有尼日利亚阿卡铁路、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城市轻轨、土耳其安伊高铁,连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匈塞铁路,以及中泰铁路、中越铁路等,都是由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或合作修建的。这些铁路项目不仅会提升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还会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
说到“一带一路”中国铁路走出去,必须要说一下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是按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集装箱等铁路国际联运列车。在国内构建了西、中、东三条通道:西通道在新疆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铁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铁路相连;中通道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与蒙古国、俄罗斯铁路相连;东通道在内蒙古满洲里铁路口岸、黑龙江绥芬河铁路口岸与俄罗斯铁路相连。在境外形成了北、中、南三线并行的格局:北线从中国东北地区出发,满洲里口岸出境,途经俄罗斯,抵达欧洲。后续可延伸至波兰、德国等欧洲国家,是较为成熟的线路,运输时间约12-15天;中线从中国华北地区出发,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途经蒙古国,再进入俄罗斯,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而开往欧洲各国;南线从中国中西部地区出发,霍尔果斯或阿拉山口口岸出境,进入哈萨克斯坦,部分线路经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连接伊朗和土耳其,然后通过跨里海多式联运,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进入欧洲,最终抵达德国、波兰等西欧枢纽。从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渝新欧国际铁路)成功开行,到2025年6月10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中国境内已有128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6个国家229个城市,以及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货物品类拓展到53个门类、5万多种商品。中欧班列的开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拓展了国际市场,降低了物流成本。通过铁路连接的中国与欧洲,比海运节省一半时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关系、文化交流和政治互信进一步加强,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20世纪70年代的坦赞铁路,到新时代东南亚的第一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再到安伊高铁、匈塞铁路和中欧班列开行;从非洲到亚洲,从亚洲再到欧洲的钢铁大动脉不断延伸。在中国铁路走出国门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在我与之同呼吸共命运35年曲折又辉煌的岁月中,作为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基建狂魔的中国铁建,在参与了中国国内近50%的铁路建设的同时,率先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以领跑者的身份,与其他中国铁路建设者一道,用铮铮铁轨铺就了一条条通向和平的、友谊的、文明的、繁荣的康庄大道。中国铁路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让自由贸易到达一个个更加遥远的角落,让全球供应链畅通无阻,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
亚吉铁路吉布提车站电气化工程,是非洲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完全按照中国标准施工,被誉为新时代的“坦赞铁路”。
冀涛,内蒙丰镇市人,1990年7月北京交通大学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现任中铁建资本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正高级会计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校外导师、客座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客座教授。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