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混车”和“增程车”到底哪个好?原来差距这么大,别再乱买了
发布时间:2025-08-04 22:00 浏览量:2
最近两年,新能源车越卖越多,“可油可电”的车型也成了香饽饽。
因为这种车型既可以“充电省钱”,又可以“加油续命”,怎么看都是完美的存在。
但问题在于:都是可油可电,到底哪个更好呢?
网上关于这方面的争论,可以说是吵个不停——
有人说插混更成熟、更稳妥,只有比亚迪、长城这几个车企才有实力做,一看就靠谱;
还有人觉得,肯定是增程给力,否则也不会被华为这样的巨头看中….
两边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问题是:
你到底该听谁的?真到买车那一刻,哪个才是适合你的那款?
别着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
看完以后,就不要瞎买车了!
先说“增程”。
谈到这个技术,可以说是近几年里最火热方向了,甚至没有之一。
因为理想靠它走上了神坛,赛力斯也借助这个技术一飞冲天;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传统车企之前还对其不屑一顾,认为这是落后的技术——
但现在纷纷改口,表示自己即将推出“增程车”!
至于说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在于这种车型的“落地真的很简单”,没啥难度。
说白了,所谓的增程车就是是“电驱为主、油打辅助”——
你平时开的时候,车子永远靠电机驱动,油只是用来发电的,发动机不会直接驱动车轮。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设计,从用车体验上来看,它确实有不少优点:
比如电感十足,起步、加速都很平顺,几乎没有传统油车那种“换挡顿挫”;
再比如续航普遍比较长,市区用电、高速靠油,综合下来能跑个七八百公里不是难事。
而且很多增程车,在智能化上也卷得飞起:
像华为的问界、理想的 l 系列,车机、智驾都做得很激进,对年轻人吸引力特别大。
但你要说它就完美了?那也未必。
毕竟,别人是直驱,它还要“发电”,势必出现发电功率不足,或者说供电压力过大的情况。
换句话说就是:
增程车不出现亏电一切都好,但凡电池电量不足,发电机的压力就很大了。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发动机噪音震动明显、油耗变高、动力下降等等。
而这些情况的出行,往往会让一部分车主无法接受,甚至会极其难受!
再说插混汽车。
在新能源这张牌桌上,插混其实是个“老油条”了。
因为某种意义上,它就是“油混的变种”,在传统油电混动的基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至于说为什么是“青出于蓝”,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电池比油混更大了,真正的原因在于:
它彻底改变了“油为主、电为辅”的逻辑。
你像传统油混,比如丰田双擎,本质还是靠发动机驱动,电只是帮个忙,省点油、提个速;
但插混就不一样了,它几乎能做到“电为主”,甚至很多时候开起来的感觉,和纯电车没太大差别。
尤其是像比亚迪的DM-i系统,根本就不是“给发动机当助手”,而是发动机给电机当“打工人”:
电力优先,油只是辅助,哪怕你天天当纯电开,它也能打得很轻松。
这也就意味着:
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插混用起来和纯电几乎无异,丝滑、安静、加速顺畅;
而在电量不足的时候,它又可以直接切回“油车模式”,燃油驱动,照样跑得动,也照样不费油。
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切换到“油电混用”的模式,电机和发动机同时发力——即便亏电,动力也不掉链子。
也是因为这么精妙的设计,它的油耗会很低,远比增程车要低。
说到这里,是不是就意味着“买插混”比“买增程”好呢?
其实并不一定!
只能说,如果你追求的是:
稳定、省油、不折腾,那插混确实是个“安心之选”。
特别是你家有充电条件,又主要跑通勤的话——每天回家插根电,基本靠电跑,成本低、体验好,还不容易出毛病。
但增程的优势也同样明显:
它的电池普遍更大,电驱感更强;
同时很多车型在智能化、空间感上也卷得飞起,比传统插混更“未来感”。
也正因为电池很大,它的舒适性体验也很高,冰箱彩电大沙发都能拉满。
考虑到这些差异,增程更适合不追求“驾驶体验”,不在意“油耗”,追求“舒适性”的用户。
对此,大家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