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公布两份名单,为何令公知胆寒?
发布时间:2025-08-04 23:06 浏览量:2
看到一份美国和英国情报系统公开的叙利亚那大学生的名单,和巴勒斯坦儿童死亡的名单,
让我想起了世界的残酷和苏联的那些公知们,为了他们所谓的自由和民主,做下的那些损害国家和民族,又令他们悔恨终生的事情。
一份是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布的名单,这是一份2023年以来,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区的儿童死亡名单。这份18500名遇害儿童的名单,是基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卫生部披露的一份6万人死亡的名单而制作的。
其中未到1岁的953;1岁的943;2岁的972;3岁的899;4岁的868;5岁的985;6岁的924;7岁的967;8岁的895;9岁的921;10岁的907 ,后面还有更大年龄的列表,咱就不一一例举了。也就是说,从自2023年10月以来,每1个小时,都有超过1名儿童遇害。
0-1岁的953个天使,还没学会叫一声妈妈就离开了。愿他们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无忧无虑地成长。
这个名单和数字以及残忍,我不知道该不该和怎么去与二战时期的犹太人集中营去比。但是这份名单足以令人震惊。
面对这份名单的时候,突然感觉这份报道本身也并不是重点,而重点是,评论区里,竟然又很多人在支持以色列,并且认为他们一贯相信的西方媒体《华盛顿邮报》,是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的传声筒。有点意思,看来这个“缺少独立思考”这顶帽子在他们手里玩得是真溜。
对此,我看一个评论说得一针见血,反驳者表示,当一个现代化的军队在一个拥有200万人口,其中44%是儿童的区域持续采取军事行动还封锁援助物资时,恐怕只有如同历史上“纳粹的同情者”那样的人,才会认为这样的名单是假的。
这些支持残忍者的人,并不是傻,他们就是自以为是的坏。
另一个名单就此种人有意思了,这是英国和美国情报机构,据说是不小心泄露出来的。
这是一份叙利亚阿萨德时期,那些走上街头蛊惑民族,暗地里配合西方和以色列,利用“女权”和“民主、自由”为幌子,进行颠覆阿萨德政府的活动,并为西方和以色列提供相关情报的组织者和响应上街喊口号的女大学生人员名单。
其中包括叙利亚阿勒颇大学化学系学生,网红加公知的哈娜迪·扎赫卢特是反对阿萨德政府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在大学期间受“阿拉伯之春”影响,开始公开反对阿萨德政权,后接受美国资助和培训,成为“阿拉伯之春”高层,在社交平台上拥有几十万粉丝,主导着叙利亚部分反政府舆论。
这些女大学生都有“独立思考能力”,听了别人蛊惑,走上街头表现的是胜利就在眼前的那份激动的兴奋。他们大多是在英美等国留学的所谓社会“眼睛雪亮的精英”。在他们的头脑中,自己的祖国叙利亚的一切都是不对的,总统阿萨德就是他们的敌人,她们强烈的要求美国和西方势力,能够插手叙利亚赶走阿萨德,还给他们想要的“女权”、“民主和自由”。
而且他们不仅走上街头,还为西方情报和媒体提供了大量的反叙利亚政府的资料和信息,并且还得意洋洋的晒出与西方媒体的照片。来显示他们的与众不同和高人一等的聪明。看到这里我联想起我们身边的那些自以为是的女人们,和招摇过市的大妈们了,这怎么让我感觉好像,全世界都有这样的无脑女人们。
最后,她们终于把阿萨德赶走了,迎来了他们认为会给予他们无上荣耀的“女权”和“民主自由”的朱拉尼。
这个他们的自由之光,给她们带来的却是更加残酷的民族和宗教压制,不仅让她们吃不上饭,而且还要在地上爬学狗叫。
这也让我想起来了那位以前练蹦床出身的德国外长,他曾经狂热的吹捧叙利亚新领导人,说他是中东的文明之光,理由居然是这位领导人上台后,关于叙利亚女性困难的声音和诉求就不见了。这种打击后的沉默居然被叫做文明,真是天大的讽刺。
现在的这些“眼睛雪亮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精英们”,每天拥挤在那些为了一口粮食而拥挤的人群中,不知道是否能想到阿萨德给人们的那张大饼。而现在又是这些人开始上街游行,反对朱拉尼现政府,要求阿萨德回来。
更为可悲的是,他们被利用后,现在的西方情报机构,为了甩掉这些曾经风光靓丽的麻烦,干脆把这些人的名单提供给了现在当政的极端政府。这样做对于西方来说,不仅甩掉了这些无用的包袱,还能主动拉近与新政府的关系,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啊。
背叛者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当年阿萨德给了这些人受教育的机会和吃饱的粮食,你能背叛阿萨德,一样也能背叛现政府,于是他们的悲惨命运就开始了。
这也让我想起了,当年苏联时期的那些号称“民主和自由斗士”的那些人最后的懊悔。
1991年圣诞节,红旗安然降落了下来,宣告一个红色大国的轰然坍塌。而人们并没有欢呼也没有愤怒,而是默然的接受。
随着苏联解体后的政治混乱、经济直转直下,寡头垄断的残酷收割和西方挖空心思针对俄罗斯的挤压,那些以索尔仁尼琴为代表的所谓“社会精英”的“公知”们,逐渐清醒了,原来他们认为的推翻苏联“旧的制度”,就能够实现多党制与“自由市场经济”的“民主和自由”。
但迎接他们的却是这个原本世界唯二的超级大国,却陷入了经济崩溃,普通民众在高达2600%的通货膨胀中挣扎。社会割裂和文化迷失,人民从期盼走向绝望。
曾经的苏联制造业强国的土地,长期人口流失,变得越来越脆弱。那些天天拿着笔骂大街的原本享尽特权的知识分子们,陷入贫困有的甚至轻生自杀。
那些热衷反思苏联制度的人,解体后发现他们所盼望的“西方化社会”极度破碎。
曾经极度讴歌西方自由的索尔仁尼琴,见到俄罗斯的混乱后深感愤怒。
女诗人德鲁宁娜,她为推动改革奔走,却在三个月后吞服安眠药自杀,留下遗言控诉俄罗斯的混乱和不堪现状,她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一种绝望。另一位作家季诺维也夫也对自己充满懊悔,他坦言自己的反苏行为是对历史无知的错误。
这些人都是当年喊得最欢、蹦的最高的反苏中坚力量, 但面对这种,非但没有消灭贫困、暴力和分裂残酷的结果,当他们的梦想破灭,现实血淋淋地出现时,所有美好的憧憬瞬间化为残酷的现实。
索尔仁尼琴临终前谈到,苏联解体是“一场策划好的西方骗局”,苏联的解体有苏联内部的问题,更多的是来自西方针对苏联内部进行的文化和舆论的渗透。苏联解体后,很多人的醒悟来的太晚了,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只不过是诱惑这些人的诱饵,最早受到西方支持独立的立陶宛、拉脱维亚、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确是实现了他们的“多党制的民主”,但是并没有来繁荣,而是进一步造成割裂和衰败。尤其是立陶宛,人们挣扎在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中,却发现越来越偏离幸福生活,以每10万人24.4人自杀率荣登全球榜首。 而且政治生活混乱,国家始终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被称为“波罗的海三傻之一”。
索尔仁尼琴还对当年他们这些所谓专注“西方民主”的知识分子进行了反思和批驳,说他们追逐诺贝尔奖,追逐西方的谄媚,却忘记为自己的国家负责,他们推翻制度,却留下了更大的无解困境。对此李敖说获诺奖者的潜规则就是“你要出卖你的国家,洋人才喜欢你。”一针见血啊。
还有,以《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著称的雷巴科夫,他对解体后的乌克兰极度失望,同时对自己推崇民主化的行为也感到懊悔。年轻时流亡欧洲的马克西莫夫,曾为西方提供林林总总的反苏材料,但在目睹俄罗斯的困境后幡然醒悟。
这些曾推动苏联解体的知识分子,经历了贫穷、割裂和矛盾的相互交织,许多人自食其果,甚至抑郁或选择轻生。
对此,有评论说,这哪是自由啊,这不就是把自己家房子点着了取暖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