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官卸任还乡,装了3箱石头充脸面,乾隆:去把他箱子换了

发布时间:2025-08-04 23:38  浏览量:2

「陈大人,您这几个箱子分量真足啊,搬得我腰都要断了!」赶车的老王擦着额头的汗珠抱怨道。

「辛苦了,这些都是我的心血收藏,务必当心。」户部尚书陈志明神色复杂地回应着,心中却五味杂陈。

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德高望重的朝廷大员,箱中竟藏着普通山石。更加出人意料的是,当乾隆天子微服查访此事时,所有人都彻底震惊了...

01

乾隆二十八年秋,京城秋风萧瑟。

户部尚书华灯初上,陈志明独坐在案前,凝视着刚刚完成的辞官奏章。笔墨虽已晾干,他的双手仍在轻颤。并非眷恋权位,而是对未来的忧虑让他不安。

「大人,您当真要辞官归乡?」家仆陈福轻步走来,手捧温茶一盏。

「是啊。」陈志明接过茶杯,轻抿一口,「在京城三十载,也该回故乡看看了。」

陈福欲言又止:「可是老爷,咱们这样回去...」

「怎么了?」

「这样返乡,恐怕会辜负众人期望吧?想当年您离乡时,整个村庄的人都坚信您必将出人头地,荣归故里。」

陈志明轻叹,正是这个问题令他夜不能寐。

昔日离乡时,他不过是江南某个偏远县城的贫寒学子。父老乡亲们筹钱助他进京应试,村中耆老握着他的手叮嘱:「志明啊,你要为我们这些乡民争口气啊!」如今他确实荣登户部尚书之位,可家境依然清贫如洗。

「老爷,您看这屋子。」陈福指了指四周。

确实,这间书房除了满墙的书籍,就只有几件朴素的家具。桌椅都是普通的榆木制品,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那些经史子集了。

「我知道家里清贫。」陈志明叹了口气,「可我从未贪过分文。」

「这我知道,老爷您是清官。」陈福连忙说道,「可是乡亲们不明白啊。他们以为当了大官就一定富甲一方。」

陈志明想起了故乡。当初离家时,村里的张大叔说:「等你当了官,可别忘了帮衬乡里。」李婶子说:「以后发达了,一定要风风光光地回来。」

现在要回去了,可他连一套像样的新衣服都买不起。

「老爷,要不咱们先借些银子?」陈福小心翼翼地建议。

「不行。」陈志明摇头,「我一生清白,岂能在晚年背上债务?」

「那怎么办?」

陈志明没有回答,只是走到窗前,望着天空发呆。

当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夫人李氏咳嗽几声,轻声问道:「相公,您在想什么?」

「在想回家的事。」

「有什么好想的?回家就是了。」李氏虽然这样说,语气中也透着担忧。

「你说,咱们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合适吗?」

李氏沉默许久:「相公,您是担心乡亲们的看法?」

「正是。当年离家时,大家都对我寄予厚望。现在虽然官位不低,可是...」

「可是还是个清贫之人。」李氏替他说完了这句话。

两人都笑了,但笑声里满含苦涩。

「其实也没什么。」李氏安慰道,「乡亲们都是善良之人,不会嘲笑咱们的。」

「你不懂啊。」陈志明摇头,「人心复杂。当年我走时,有人真心祝福,也有人等着看笑话。如果我这样回去,那些人岂不是要得意了?」

李氏理解丈夫的心情。一个人在外拼搏半生,回到故乡总希望能体面一些。这不是虚荣,而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证明。

第二天,陈志明开始盘点家产。

银子只有五十两,还是多年省吃俭用攒下的。衣服倒是有几件,但都是朴素的布衣。首饰更是没有,李氏连个像样的银簪都没有。

「老爷,要不把这些书卖了?」陈福建议。

「万万不可。」陈志明摇头,「这些书是我的命根子。」

「那...」

「让我再想想办法。」

陈志明在房中来回踱步。他想起了同僚们,那些与他一起为官的人。有的家中金银满屋,有的良田千顷。而他,一个堂堂的户部尚书,竟然连回家的体面都凑不齐。

深夜时分,陈志明突然坐了起来。

李氏被惊醒:「相公,怎么了?」

「我想到办法了!」陈志明眼中闪烁着光芒。

「什么办法?」

「你还记得咱们故乡的传说吗?」

李氏想了想:「您说的是哪个?」

「就是那个关于富贵人家的传说。」陈志明说,「传说真正的富贵之家,箱子里都会放一些特殊的石头,用来镇宅保财。」

「哦,我想起来了。」李氏点头,「说是什么灵石,能带来好运。」

「没错。」陈志明越说越兴奋,「如果我准备几箱这样的石头,对外就说是珍贵的古玩和金银,岂不是...」

李氏愣住了:「相公,您是说...」

「我是说咱们可以用石头来充门面。」

李氏考虑了一会儿:「可是万一被人发现了怎么办?」

「不会的。」陈志明信心满满,「谁敢翻一个尚书的箱子?而且我会找最好的木匠,做最结实的箱子。」

「这样做...会不会不妥?」

「有什么不妥的?」陈志明反问,「我又没有骗钱,只是为了保住脸面而已。」

李氏想想也对。丈夫一生清廉,到老了想要个体面的归乡,这也不算过分。

02

第二天一早,陈志明开始行动。

他先是找到一个手艺精湛的木匠:「我要订制三个大箱子,要用最好的木料,最精细的工艺。」

「老爷要装什么贵重物品?」木匠问道。

「一些重要的收藏品。」陈志明简单回答。

「那我给您用紫檀木,配铜锁铜钉,保证坚固耐用。」

「好,什么时候能完工?」

「三天。」

接下来,陈志明开始寻找合适的石头。

他没有去街市购买,而是亲自到城外的山中寻觅。山中石头千姿百态,有的圆润如玉,有的色彩斑斓,有的形状奇特。

「老爷,您这是在做什么?」跟随的陈福不解地问。

「选石头。」陈志明认真地挑选着,「这些石头将要代表我的颜面,岂能马虎?」

他选了整整一天,最后挑出了三箱精美的石头。第一箱装的是色彩缤纷的石头,有红玛瑙般的,有绿翡翠似的,有白玉般的。第二箱装的是形状独特的石头,有的像鸟兽,有的像花草。第三箱装的是手感极佳的石头,摸起来温润光滑。

「老爷,这些石头真的能瞒过人吗?」陈福担忧地问。

「不是瞒,是保护。」陈志明纠正道,「保护我的名声,也保护乡亲们对我的期望。」

三天后,箱子制作完成。

陈志明看着这三个精美的紫檀木箱子,心中甚是满意。箱子做工精良,一看就价值不菲。配上那些精心挑选的石头,应该能够蒙混过关。

「老爷,咱们何时启程?」李氏问道。

「明日。」陈志明说,「早一天回去,早一天安心。」

当晚,他们开始装箱。

陈志明亲自动手,将石头一块一块仔细放入箱中。每放一块,他都要端详良久,确保位置合适。

「这些石头以后就是咱们的宝贝了。」他半开玩笑地说。

李氏在旁观看,心情复杂:「相公,您说咱们这样做合适吗?」

「合适不合适,回了家自然知晓。」陈志明锁上最后一个箱子,「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03

第二天清晨,陈志明雇了一辆大车。

车夫是个壮实的汉子,看起来很朴实:「老爷要去哪里?」

「回故乡。」陈志明简单回答。

「带这么多行李啊?」车夫看着三个大箱子。

「都是些家用物品。」陈志明不愿多说。

车夫帮着搬箱子,一边搬一边感叹:「我的天,这箱子真沉啊!里面装的什么?」

「小心些,别磕碰了。」陈志明紧张地提醒。

「放心吧老爷,我干这行十多年了,从未出过差错。」

马车开始上路。

一路上,陈志明心情忐忑。既兴奋于即将回到故乡,又紧张于这个计划能否成功。还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在欺骗乡亲们。

「老爷,您怎么了?看起来心事重重的。」车夫在前面问道。

「没什么,只是想家了。」

「那您在外多少年了?」

「三十年。」

「这么久啊。」车夫感叹,「那您现在一定很有成就了吧?」

陈志明苦笑:「还算可以。」

「我看您这气质就不凡,一定是当大官的。」车夫继续说,「像您这样的贵人回家,乡亲们一定很高兴。」

「但愿如此。」

路上遇到几处关卡,都有官员检查。

当他们看到陈志明的官印时,立刻变得恭敬:「原来是陈大人,失敬失敬。」

「无妨。」陈志明客气回应。

「陈大人这是回乡省亲?」

「正是。」

「这几个箱子...」一个小官员好奇地看着。

「一些私人物品。」陈志明谨慎回答。

「陈大人此次回乡,一定带了不少好东西给乡亲们吧?」另一个官员恭维道。

「一些心意而已。」陈志明模糊回答。

官员们没有深究,很快放行。

车夫对那些箱子越来越好奇:「老爷,您这箱子里到底装的什么?怎么这么重?」

「都是些...珍贵的收藏品。」陈志明犹豫着说。

「什么收藏品?」

「古玩,字画,还有一些特殊的藏品。」陈志明硬着头皮回答。

车夫眼睛一亮:「哇,那一定价值连城吧?」

「还行。」陈志明不敢多说。

「老爷您真是有福气,当了大官又有这么多宝贝。」车夫羡慕地说,「像我们这些平民,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些好东西。」

陈志明听了心中更加不安。他觉得谎言越编越大,早晚要露馅。

04

三天后,马车终于到达陈志明的故乡。

远远地,就有人认出了他:「是志明回来了!陈志明回来了!」

消息迅速传遍全村。

当马车进村时,村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许多陈志明认识或不认识的面孔。

「志明啊,你终于回来了!」当年的张大叔已经七十多岁,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过来。

「张大叔,您身体还好吗?」陈志明赶紧下车扶住老人。

「好好好,看到你回来我就放心了。」张大叔眼含热泪,「咱们村出了个大官,真是祖坟冒青烟啊。」

「陈大人好!」村民们纷纷行礼。

「都是乡亲,不必如此客气。」陈志明连忙摆手。

「志明,你看你现在多威风啊。」李婶子走过来,「当年我就说你一定有出息。」

「多谢乡亲们的厚爱。」

大家围着陈志明热情交谈,都很兴奋。车夫在一旁看着,也感到与有荣焉。

「陈大人,您这次回来带了什么好东西?」有人好奇地问。

「一些小物件。」陈志明指了指车上的箱子,「都不值什么钱。」

「哇,这么大的箱子,还三个呢。」

「看起来就很贵重。」

「一定是什么宝贝。」

村民们对那三个箱子议论纷纷。

车夫这时开口了:「各位乡亲,您们可不知道,陈老爷这三个箱子沉得很。我拉了一路,胳膊都酸了。」

「有多沉?」

「一个箱子至少一百多斤。」车夫夸张地说,「里面装的都是金银珠宝,古玩字画。」

村民们听了更加惊讶。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亲自搬的。」车夫拍着胸脯说,「陈老爷在京城当大官,能没有好东西吗?」

陈志明听了车夫的话,心中既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大家都相信了,担忧的是谎言越来越大。

「好了,先把东西搬进屋吧。」他赶紧转移话题。

十几个年轻人上来帮忙搬箱子。

「我的天,真的好重。」

「这得装多少宝贝啊。」

「小心点,别摔了。」

三个箱子被小心翼翼地搬进陈志明的老屋。

老屋虽然多年无人居住,但乡亲们帮着打理过,还算整洁。三个箱子被放在正堂中央,看起来颇为壮观。

「陈大人,您一路辛苦了,先休息一下。」张大叔说,「明天我们为您准备接风宴。」

「不用这么麻烦。」

「怎么能不麻烦呢?咱们村出了个大官,这是天大的喜事。」

当晚,陈志明一家三口坐在老屋里,看着那三个箱子。

「老爷,看起来咱们的计划成功了。」李氏说。

「暂时成功了。」陈志明仍然担心,「但愿不会出问题。」

陈福在旁边说:「老爷,您看乡亲们多高兴。他们是真心为您感到骄傲的。」

「我知道。」陈志明叹气,「这也是我不敢让他们失望的原因。」

第二天,全村都在为陈志明的归来忙碌。

李婶子一大早就开始准备接风宴:「今天要让陈大人吃好喝好。」

「对,要让他知道咱们的心意。」

「陈大人在京城吃惯了山珍海味,咱们这些粗茶淡饭...」

「别这么说,陈大人人好,不会嫌弃的。」

村民们议论最多的还是那三个箱子。

「你们说里面到底装的什么?」年轻的小刘好奇地问。

「肯定是金银珠宝。」老王肯定地说,「我听车夫说了,陈大人在京城收藏了很多古玩。」

「一个箱子一百多斤,得多少钱啊?」

「这你就不懂了。」见多识广的李老汉说,「我听说有些古玩一件就值千两银子。」

「那三箱岂不是...」

「发了发了,陈大人真的发达了。」

这些议论很快传到陈志明耳中。

他坐在屋里,听着外面的声音,心情复杂。乡亲们的兴奋和骄傲让他感动,但同时也让他倍感压力。

05

中午的接风宴非常热闹。

全村老少都来了,摆了十几桌。陈志明坐在主桌,周围都是村里的长辈和有声望的人。

「来来来,陈大人,我敬您一杯。」村长举起酒杯,「感谢您为咱们村争光。」

「不敢当,不敢当。」陈志明连忙回敬。

「陈大人太谦虚了。」李婶子说,「您现在是大官,咱们村以您为荣。」

「对对,咱们村出了个尚书,这在十里八村都是头一回。」

酒过三巡,有人开始好奇那些箱子:「陈大人,听说您带回来不少宝贝?」

陈志明心中一紧,但表面很镇定:「都是些收藏品,不值什么钱。」

「别谦虚了,车夫都说了,那些箱子重得很。」

「是啊,能让您这么小心带回来的,一定是好东西。」

「要不您让我们开开眼界?」有人大胆提议。

其他人听了都很兴奋:「对啊对啊,让我们见识见识。」

陈志明连忙摆手:「这些东西平时都不轻易示人的。咱们祖上有训,家珍不可轻示。」

「哦,原来如此。」

「有道理,宝贝确实不能随便给人看。」

「陈大人考虑周到。」

陈志明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个理由还算说得过去。

但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乡亲们的好奇心不会这么容易就打消。

在家待了几天,陈志明逐渐放松警惕。

乡亲们虽然对箱子很好奇,但都很懂事,没有人再提看的要求。他开始觉得自己的计划可能真的能够成功。

这天上午,陈志明正在院中晒太阳,突然听到门外有马蹄声。

「谁来了?」他起身向门口走去。

门外站着几个陌生人,为首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朴素的商人服装,但气质不凡。

「请问这里是陈志明陈大人的府上吗?」来人客气地问。

「我就是陈志明。」陈志明回答,「请问您是...」

「在下李客商,是做买卖的。」来人笑着说,「久闻陈大人大名,今日路过,特来拜访。」

陈志明觉得这个人有些特别,但也没多想:「李兄客气了,快请进。」

「多谢陈大人。」

李客商和几个随从进了院子。

陈志明让李氏准备茶水,然后陪客人在正堂坐下。正堂里就放着那三个箱子,李客商一进来就注意到了。

「陈大人,这几个箱子倒是特别。」李客商随口说道。

「都是些家用物品。」陈志明轻描淡写地回答。

「看起来做工精良。」李客商细细端详,「紫檀木的?」

「李兄真是内行。」陈志明有些惊讶,「确实是紫檀木的。」

「我做生意多年,对这些略有了解。」李客商笑道,「这样的箱子可不便宜。」

陈志明心中有些不安,但还是保持镇定:「还好。」

李氏端茶进来,两人开始聊天。

李客商很健谈,从生意聊到时局,从时局聊到人生。陈志明发现这个人见识广博,谈吐不凡,绝非普通商人。

「陈大人,您在京城为官多年,一定见过不少好东西吧?」李客商突然问道。

「还好。」陈志明谨慎回答。

「我听说有些官员喜欢收藏古玩字画。」

「确实有这样的人。」

「那您呢?」

陈志明犹豫了一下:「偶尔也会收一些。」

「哦?」李客商来了兴趣,「都收些什么?」

「各种各样都有。」陈志明不敢说太具体。

「比如说?」

「古玩,字画,还有一些...特殊的藏品。」

李客商点头:「看来陈大人也是雅人。这次回乡,一定带了不少好东西吧?」

陈志明心跳加快,但努力保持冷静:「带了一些。」

「就在这些箱子里?」李客商指了指那三个箱子。

「是的。」

「能让我开开眼吗?」李客商笑着说,「我虽是商人,但对古玩也有些兴趣。」

陈志明感到了危机。这个李客商明显不是普通人,如果真要看箱子里的东西,那就完了。

「这个...」陈志明开始找借口,「这些东西平时都不轻易示人。」

「为什么?」

「家中有祖训,家珍不可轻示。」

李客商笑了:「陈大人说笑了,我们又不是外人。再说,好东西就是用来欣赏的嘛。」

「这个真的不太方便。」陈志明坚持。

「陈大人不会是在开玩笑吧?」李客商的语气变得奇怪,「三个这么大的箱子,里面如果真装着宝贝,不让人看看,实在说不过去啊。」

陈志明感到巨大压力。这个李客商明显有备而来,而且似乎已经怀疑什么。

「李兄,实在抱歉。」陈志明硬着头皮说,「这些东西确实不能随便给人看。」

「那好吧。」李客商突然不再坚持,「既然陈大人不愿意,那就算了。」

陈志明松了一口气,以为危机过去了。

张铁林带货被指PUA

06

然而,李客商突然站起身来,脸色变得严肃。

「陈爱卿,朕今日微服私访,听闻你的事迹,特来查看。」

陈志明手中的茶杯瞬间掉落,摔得粉碎。他猛地跪倒在地:「臣...臣不知万岁驾到,罪该万死!」

「起来吧。」乾隆皇帝摆摆手,「朕今日不是来兴师问罪的。」

陈志明颤抖着站起,额头已是冷汗直冒:「皇上...您怎么会...」

「朕听说陈尚书告老还乡,带了三箱珍宝回来。」乾隆看着那三个箱子,「朕很好奇,想看看我大清的尚书都收藏了些什么好东西。」

陈志明的心彻底凉了。皇帝亲自来看,这下真的完了。

「皇上,臣...」

「怎么?不愿意让朕看?」乾隆挑了挑眉毛。

「不不不,臣怎么敢。」陈志明知道没有退路了,「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

陈志明咬咬牙,走向第一个箱子:「皇上,您请看。」

他用颤抖的手打开锁,然后慢慢掀开箱盖。

满箱的石头映入眼帘。

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乾隆看着那些五彩斑斓的石头,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陈爱卿,这是朕见过的最珍贵的宝贝!」

陈志明跪在地上,身体微微颤抖,不知道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他的额头已经沁出冷汗,心跳如擂鼓般响亮。

村民们也都跪在地上,大气不敢出。他们从未见过皇帝,更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有几个胆小的村妇已经开始抹眼泪,担心陈志明会受到严厉惩罚。

但乾隆没有生气,反而显得很高兴,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陈爱卿,快起来。朕看你跪久了,膝盖该疼了。」

「皇上...臣欺君之罪...」陈志明的声音颤抖着,不敢抬头看皇帝。

「什么欺君?」乾隆大声打断了他,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悦,「你何时欺君了?朕怎么不知道?」

「臣...臣说箱子里装的是珍宝,可实际上...」陈志明的话说得断断续续。

「实际上确实是珍宝。」乾隆走到箱子前,弯腰捧起一块圆润的石头,对着阳光仔细端详,「这些石头比千金还要珍贵。」

陈志明抬起头,满脸困惑地看着皇帝。在场的村民们也都面面相觑,不明白皇帝这话的含义。石头怎么会比千金还珍贵?

乾隆看出了他的困惑,将手中的石头轻轻放回箱子,然后背着手在院中踱了几步,似乎在组织语言。

「陈爱卿,你知道这些石头代表什么吗?」他停下脚步,转身看着陈志明。

「臣不知。」陈志明老实地回答。

「代表清廉。」乾隆的声音变得严肃,「一个身居高位的大臣,告老还乡时只能用石头来充脸面,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在任时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陈志明听了心中一震,没想到皇帝是这样理解的。

「朕当皇帝这么多年,见过太多贪官污吏。」乾隆的语气中带着感慨,「他们回乡时,金银满车,珍宝无数,车队浩浩荡荡,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发了财。可是你呢?你只有石头。」

「皇上...」陈志明想要说什么,却被乾隆挥手制止。

「你知道朕为什么要微服私访吗?」乾隆问道,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就是要看看我的大臣们都是什么样的人。有的人在朕面前唯唯诺诺,背地里却是另一副嘴脸。今天看到你这三箱石头,朕的心里很欣慰。」

村民们听到这里,开始明白皇帝的意思了。原来皇帝不是在责怪陈志明,而是在夸奖他。

陈志明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皇上真的不怪罪臣吗?」

「怪罪?朕为什么要怪罪你?」乾隆反问道,然后语气变得更加严肃,「朕问你,你当了三十年官,贪过一文钱吗?」

「没有。」陈志明坚定地回答,这一点他问心无愧。

「受过一次贿吗?」

「没有。」

「中饱过私囊吗?」

「没有。」

「那你为什么要用石头来欺骗乡亲们?」乾隆的语气变得温和了一些。

陈志明沉默了一会儿,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的回忆,然后缓缓说道:「臣...臣只是想让乡亲们不失望。」

「你怕他们失望?」乾隆走到他身边,语气更加温和。

「是的。当年离家时,乡亲们对臣寄予厚望,都说陈家出了个读书人,以后必定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现在回来了,虽然官职不小,可是...可是还是个穷人。臣怕让大家失望,怕他们觉得臣这些年白当官了。」

乾隆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理解:「你的心情朕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在乡亲面前有面子。可是你知道吗?你的清贫才是最大的财富。」

「皇上的意思是...」陈志明小心地问道。

乾隆突然提高了声音,向远处的随从喊道:「传朕旨意!」

所有人都紧张起来,以为皇帝要下什么严厉的旨意。

「将这三箱石头,换成等重的黄金!」

这句话如同惊雷一般在院中炸响。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包括跟随皇帝的随从们。

「皇上,这...」陈志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

「朕说的话,你敢不听?」乾隆开玩笑地说,眼中满含笑意。

「臣不敢。」陈志明赶紧回答。

「那就收下吧。」乾隆拍拍陈志明的肩膀,「这是你三十年清廉的奖赏。朕不能让好官因为清廉而受苦,不能让百姓因为期待而失望。」

很快,乾隆的随从就从马车上搬来了一箱箱黄金。那些金锭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每一锭都沉甸甸的。

三箱沉甸甸的黄金整整齐齐地放在陈志明面前,他还是觉得像在做梦。这种转折来得太突然,太意外了。

「皇上,这太贵重了。」陈志明的声音有些哽咽。

「不贵重。」乾隆摇头,语气坚定,「比起你的品格,这些金子算什么?比起你三十年来为朝廷、为百姓做的贡献,这些金子又算什么?」

「可是...」

「没有可是。」乾隆打断了他,「朕希望我的大臣们都像你一样清廉。这些金子,就是朕给所有清官的奖励。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清廉有好报,贪污必受罚!」

陈志明感动得热泪盈眶,跪倒在地:「谢皇上隆恩!臣一定不负皇上厚望!」

「别光谢朕。」乾隆指着外面围观的村民们,「还要谢谢你的乡亲们。如果不是他们的期望和信任,你也不会有今天的品格。」

07

乾隆要走了。

他在院中站了一会儿,看着那三箱金光闪闪的黄金,又看了看那些被小心放在一旁的石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临走前,他特意把陈志明叫到一边,低声嘱咐道:「这件事可以传扬出去,让天下人都知道清官的结局。」

「皇上,这样会不会...」陈志明有些犹豫。

「会不会什么?」乾隆挑眉问道。

「会不会让人觉得臣沽名钓誉?」陈志明担忧地说,「毕竟这件事传出去,别人可能会说臣是故意装穷来博取皇上的同情。」

乾隆听了哈哈大笑:「沽名钓誉?用石头来沽名钓誉?陈爱卿,你想多了。哪个沽名钓誉的人会用这种方式?真要沽名钓誉,直接把清贫的事迹上报朝廷不就行了?何必搞这么复杂的把戏?」

「可是...」

「没有可是。」乾隆拍拍他的肩膀,「你的担心朕理解,但完全没必要。真正沽名钓誉的人,绝不会做出装石头这种事来。这种事传出去,反而会让人笑话。只有真正在乎面子又坚持清廉的人,才会想出这种办法。」

陈志明想了想,觉得皇帝说得有道理:「那...臣遵旨。」

「好。」乾隆满意地点头,然后提高声音对所有人说道,「朕希望这个故事能够激励更多的官员保持清廉。让他们知道,清廉不仅不会吃亏,反而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乾隆转身向马车走去,走了几步又回头补充道:「还有,陈爱卿,这些金子你可以用来改善生活,但更要用来帮助乡亲们。修路建桥,办学堂,这些都是好事。」

「臣明白。」陈志明恭敬地回答。

「记住,清官不应该因为清廉而过苦日子,但也不应该因为有了钱就忘记初心。」乾隆上了马车,「这个平衡,你要把握好。」

「臣一定谨记皇上教诲。」

乾隆策马离去,村民们一直跪送到村口,直到看不见马车的影子才敢站起来。

乾隆走后,村民们都围了过来。

他们看着那三箱黄金,都惊呆了。刚才发生的事情太神奇了,简直像神话一样。

「陈大人,刚才那位真的是皇上?」张大叔颤抖着问。

「是的。」陈志明点头。

「天哪,皇上居然来咱们村了。」

「而且还给陈大人黄金。」

「这真是天大的荣耀啊。」

村民们兴奋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婶子走过来,小心翼翼地问:「陈大人,那些石头...」

「那些石头我要保留起来。」陈志明说,「它们提醒我,清贫也是一种财富。」

「您说得对。」

「皇上说得没错,您的品格比金子还珍贵。」

「咱们村出了个这样的好官,真是祖宗积德。」

当晚,陈志明一家坐在院中,看着满天的星星。

「老爷,您现在还担心吗?」李氏问。

「不担心了。」陈志明笑了,「皇上的话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清贫不是耻辱,贪婪才是。」

陈福在旁边说:「老爷,您这一辈子值了。」

「是啊。」陈志明点头,「虽然走了一些弯路,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第二天,这个故事就传遍了十里八村。

人们都说,这是天意。一个清官用石头充脸面,结果皇帝给他换成了黄金。这样的事情,几百年也遇不到一次。

故事越传越远,最

后传到了京城,传到了全国。

人们把这个故事叫做「石头变金子」,用来教育子孙后代:做人要清廉,天道会酬勤。

陈志明把那些原来的石头保存起来,放在一个特制的盒子里。

每当有人来拜访,他都会拿出这些石头给大家看:「这些石头比黄金还珍贵,因为它们见证了一个清官的品格。」

孩子们围着他听故事:「爷爷,为什么皇帝要给您金子?」

「因为爷爷当官的时候很清廉,从来不贪钱。」

「那为什么要用石头骗人?」

陈志明想了想:「爷爷那时候太在乎面子了,现在想想,其实没必要。清贫是光荣的,不是丢人的。」

「我们明白了。」

「明白什么了?」

「做人要诚实,要清廉。」

「对。」陈志明点头,「记住这个道理,你们一辈子都会受益。」

多年以后,陈志明去世了。

乡亲们为他建了一座祠堂,里面放着那三箱黄金和那些石头。

祠堂门口写着一副对联:

上联:石头充脸面,一时权宜终见智

下联:黄金换清名,千古美谈传后世

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人们还在讲述着那个用石头换黄金的清官。

有人说这是神话,有人说这是传说。

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关于品格的故事。

在那个时代,能够保持清廉的官员是稀少的。而陈志明,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个道理:清贫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品格。

当皇帝看到那三箱石头时,他看到的不是欺骗,而是一个清官的良心。

所以他说:「这些石头比千金还要珍贵。」

这句话,成了这个故事最动人的结尾。

时至今日,每当人们谈起清官,总会想起陈志明和他的石头。

那些石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清廉风骨。

而那些黄金,则见证了一个皇帝的明智和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