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立秋,牢记“吃3样、喝3样、做3样”,祈福消灾,祈求平安
发布时间:2025-08-05 00:01 浏览量:2
眼看着没几天就要进入立秋,想必大家心里都很激动吧。
今年实在太热了,热得人头晕眼花,喘不上气。
往年夏天,我都还能坚持不开空调,热的时候开个电风扇吹一下就行。
但今年,空调基本上就没关过,一直吹着。
只要空调一关,温热气瞬间就扑面而来,感觉喘气都难受。
高温天气下,吃什么都吃不消,玩什么也玩不畅快。
所以,早就有很多人期盼着立秋了,就盼着秋天一到,能赶紧降降温。
立秋一到,吹的风都会带有点凉爽感,不会再像夏天的风那般越吹越热。
不过,立秋到了,并不意味着夏日的炎热就会立刻消散。
根据一些俗语来看,今年“秋老虎”要发威,之后可能还要热上一段日子。
但大家也不用过于担心,在立秋这一天做好该做的事情,图一个吉利,肯定能顺顺利利过好这个秋天。
在浙江杭州这一带,有着吃秋桃的传统习俗。
每到立秋,每个人都会拿出一个秋桃啃。
这秋桃吃起来又甜又香,软糯适口,越吃越好吃。
一口秋桃下肚,感觉夏天的暑气一下就消散了,浑身都变得舒爽起来。
美美的吃完桃肉,剩下的桃核还不能丢,得好好收藏起来。
等到了除夕,再把收藏的桃核丢到火炉里面去烧,有着祈福消灾的寓意。
饺子和包子都是兼具口感和营养的食物,在古时候,只有遇到一些特殊的节日,老百姓们才会去吃这两种食物。
在立秋这天吃饺子或包子,是因为这是特殊的日子,要吃一顿好的庆祝一下。
同时也是为了“贴秋膘”,补一补身体,为秋冬储存能量。
在夏季,天气热,人们胃口不好,肠胃功能也在衰退,吃不了多少东西,身体消瘦了不少。
秋天来了,就该好好的补一补,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让身体恢复状态,变得强壮起来。
立秋过后,天气会逐渐转凉,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就会抵不住寒冷。
因此,人们要在立秋后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除了包子、饺子之类的,还有的人会在这天吃很多肉类,比如猪肉、鸡肉、牛肉等,其本质意义也是为了贴秋膘、养身体。
在福建、台湾这些地方,民间有立秋“吃福圆”的习俗。
所谓的福圆,指的就是龙眼。
龙眼性温味甘,含有着众多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立秋时节享用,可以快速为身体补充体力,打好秋日养生的基础。
另外,在这天吃福圆寓意也很好,人们常说“立秋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人们觉得福圆就是福气的源头,吃了以后,福气会圆圆滚滚的来,儿孙后代都能事业有成,过上幸福美满的人生。
不管是为了寓意还是为了身体,在这天吃福圆都是没有错的。
立秋到了暑气却不能立刻消散,天气依然会有些炎热,这时候喝上一口酸酸甜甜的酸梅汤,既能够生津止渴,又能够开胃解腻,缓解天热带来的烦躁感。
传统的乌梅汤是用山楂、陈皮、乌梅等熬制而成,不仅有着消暑的作用,还能够缓解秋天带来的燥润感。因此喝酸梅汤,寓意着“化解暑气,迎接秋凉”。
立秋过后,空气会变得干燥起来,不会再像夏天那般湿热,这时候就容易出现秋燥的症状,也就是说口干舌燥、咽喉干涩等问题容易出现。
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银耳百合汤,能够有效的缓解这些症状。
精心熬制的银耳百合汤,有着滋阴润肺、清心润燥的作用,算得上是在秋日里很受欢迎的一类饮品。
熬的浓稠的银耳汤,搭配上有着安神效果的百合,不仅使口感变得更丰富,营养也变得更充足,一口下肚,满满的满足感。
立秋后,桂花越开越多,芳香扑鼻,这时候的桂花不仅好闻,还有着大作用,能成为一道不错的食材。
用桂花做的桂花糕,软糯香甜,色泽黄白分明,一口咬下去,细腻感刺激着味蕾,美味得令人忘乎所以。
而用桂花泡成的桂花茶,同样有着出色的口感,入口带点微甘,随后就是涌入的甜润感,茶水下肚后,嘴里还会留有淡淡的清香,清爽又温润。
因为桂花能够温补阳气,香气又能提神解郁,所以在立秋来上一碗桂花茶,可以使人神清气爽,把夏日的沉闷感一扫而空。
这一举动也正好寄托了人们“桂香迎秋,吉祥顺遂”的美好愿望。
立秋晒秋的习俗已经流传已久,尤其在一些南方地区,人们更是格外重视这个习俗。
所谓的晒秋,就是指到了立秋这一天,人们要把家里的南瓜、玉米、辣椒等农作物拿出来晒。
这样做是为了利用阳光除掉农作物的水分,以便后续保存。
同时人们也是在借此展现丰收的喜悦,希望以此祈求上天,愿明年风调雨顺,人们继续能获得大丰收。
人们普遍认为,立秋是暑气消去的信号,因此要在这一天沐浴更衣,用干净整洁的状态迎接新的季节。
在这天洗秋澡也是有着美好的象征,代表人们洗去了晦气,希望在后面的秋季能够过得平安顺遂。
立秋咬秋的习俗在我国流传盛广,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个习俗。
这个习俗是说,在立秋这一天,人们要吃一些新鲜的时令瓜果,比如西瓜、香瓜、黄瓜一类,借由瓜果的清凉多汁驱走暑气,同时也是借此为身体补充水分,预防秋燥,避免身体出现不适症状。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象征着秋天的开始,希望大家重视这个时间节点,用传统的方法度过这一天,以此祈福消灾,祈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