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友谊价”:美关税刺向印度软肋
发布时间:2025-08-05 00:00 浏览量:2
当地时间2025年7月8日,印度卡纳塔克邦赫加达德万科特,农民在田间通过扬稻分离谷物与稻糠。农业和乳制品仍是美印贸易协议的关键障碍,莫迪政府对削弱数百万小农户感到谨慎。(视觉中国/图)
2025年8月1日零时刚过,不少印度外贸商人手机弹出新闻,关于美国对印度商品征收的25%惩罚性关税正式生效,覆盖电子零件、化工品、药品原料等十余类关键出口产品。
与此同时,距离印度新德里仅880公里的伊斯兰堡,巴基斯坦财政部长穆罕默德·奥朗则布举杯,庆祝与美国达成的“里程碑式”贸易协议,包括石油开发合作和关税减免的“双重厚礼”。
外界看来,这是特朗普政府重塑全球贸易版图的战略时刻。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连发的四条推文中,将印度称为“朋友”,却毫不留情地挥下关税大棒,同时指责印度设置“各国中最严苛的非货币贸易壁垒”,并持续购买俄罗斯能源。
这一次,莫迪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多向结盟”战略,似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
25%的“友谊价”
在钢铁、汽车零部件和农产品等特朗普关注的领域,印度的让步空间很小,尤其是农业领域,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莫迪政府的政权安全。(视觉中国/图)
特朗普发布的推文,像一把“尖刀”刺向印度。他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征收25%基础关税,同时附加针对印度购买俄罗斯能源的“惩罚性条款”。
这一决定直接撕裂了持续五轮谈判的僵局,更被印度媒体称为“非对称性打击”。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关税消息公布后90分钟内,印度金融市场遭遇海啸式冲击。消息公布后,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的核心股票指数期货暴跌0.5%,美元兑卢比汇率剧烈波动,迫使印度央行紧急干预外汇市场。
“虽然印度是我们的朋友,但多年来的贸易往来相对稀少,原因在于他们的关税过高,为全球数一数二。”特朗普在推文中毫不掩饰不满,“他们还设有极其繁琐且令人反感的非货币贸易壁垒。”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谢超观察到,特朗普多次批评印度的“高关税政策”,称印度为“关税之王”。甚至在2025年2月14日莫迪访美的双方记者会上,特朗普仍当着莫迪的面提及关税问题。“后续的美印贸易谈判也显示,双方在关税问题上存在结构性障碍。”
澳新银行的最新报告也泼了一盆冷水。其预测25%的关税可能导致印度2026财年GDP增长减少0.4个百分点。这对于经济增长已跌至四年新低的印度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国完全不顾印度的伙伴国身份,一再加大对印贸易压力,而印度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很难彻底妥协。”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祥裕看来,印度对自身作用和地位的认知有些偏高。
印度当地媒体报道称,印度制药、纺织、珠宝等出口企业连夜评估损失,仅25%关税就可能导致数十亿美元年利润蒸发。尤其这些行业对美国市场依存度高达60%以上,几乎找不到替代市场。
覆盖智能手机、化工品、皮革制品等产业,加收的税率使印度产品价格优势不再。而附加条款更形成“次级制裁”机制,特朗普表示,只要印度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美国将保留进一步加税的权利。
“特朗普希望在外交上得到莫迪的配合和支持,如帮助他结束俄乌战争,这是特朗普希望获得诺奖的‘最大亮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南亚和印度洋研究中心郭学堂教授分析,印度需要俄罗斯的廉价石油,且印俄有传统友谊,它更信任俄罗斯,而不是美国。
他表示,如果让印度人去购买美国的油气,他们不仅付出更高的价格,且更害怕美国“卡脖子”,让印度全面依赖美国,这是富有“历史屈辱感”的印度人无论如何想不通的。
这种动态惩罚机制直指印度软肋。其33%石油和86%军备依赖俄罗斯供应,若屈从美国禁令,部分型号战机恐因断供零件瘫痪,而能源转向将引爆通胀。
“目前特朗普的加税主要是针对美印之间的贸易问题,针对印俄贸易的内容是追加的,不是最主要的目标。”曾祥裕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对极端重视实利的特朗普来说,印度每年三四百亿美元的对美顺差,并不是个小事。
曾祥裕认为,特朗普此前对促成俄罗斯停火颇有信心,对其他国家是否参与制裁俄罗斯其实并不太在意。近一段时间,特朗普对俄失望情绪明显上升,虽然原本不在乎对俄制裁,现在却开始拿一些国家撒气,某种意义上是借题发挥。
这场以“公平贸易”为名的战争,实为地缘经济博弈的赤裸呈现。
“意外赢家”
郭学堂认为,特朗普希望向印度出口更多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但印度仍然是农业大国,莫迪不可能牺牲印度农民的利益,否则以农业为主的旁遮普邦就会出现更强的分离主义。(视觉中国/图)
“我们刚刚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将共同开发其巨大的石油储备。”在向印度挥下关税大棒的同时,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布另一则消息。
当天,美巴正式签署这份里程碑式的贸易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协助巴基斯坦开发其巨大的未开发石油储备。主要集中在俾路支省、信德省、旁遮普省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地区。
就在公布对印关税前一天,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伊沙克·达尔在社交媒体上,特别感谢特朗普“在缓和印巴紧张中发挥关键作用”。巴总理谢里夫则难掩兴奋,称之为“历史性协议”。
作为交换,巴基斯坦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关税减免。外界舆论认为,这对巴基斯坦经济是重大利好,因为其原本面临美国29%的潜在关税威胁。
外界舆论认为,美国这招是“一石二鸟”。既在阿富汗问题中获得巴方情报支持,又借能源合作削弱印度对俄能源依赖。
“2018年后,美巴关系进入相对困难期。然而,在新一轮印巴冲突后,美巴互动显著增多。”谢超指出,帕哈尔加姆恐怖袭击后,特朗普政府未第一时间支持印度,反而强调斡旋印巴停火时发挥的作用。
不过,这份“白捡的红利”背后,实际风险不容小觑。并非全无代价。
2024年美巴贸易额仅73亿美元,不足美印贸易的6%。此外,巴基斯坦的天然气勘探需突破深海技术瓶颈,纺织业需跨越国际标准认证壁垒,外资监管亟待配套改革。
在地缘政治棋盘上,巴基斯坦似乎突然成为美国在南亚的“新宠儿”。不少受访专家均认为,作为南亚传统对手,巴基斯坦不仅躲过关税大棒,反而获得印度求之不得的合作红利。
曾祥裕认为,特朗普最近和巴基斯坦走近的迹象,更多地是其随心所欲风格和巴基斯坦抓住时机拉拢的结果,受冲击更大的是印度而不是美国。
谢超分析,自2017年美国系统提出“印太战略”以来,美方一直在主动、单方面地快速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印度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定位,相关措辞日趋热烈,甚至略显浮夸。
他补充,2018年以后,特朗普主动停止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这本身就是对印度国际地位的一种认可,被印度方面解读为当时莫迪政府对美外交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6月12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受邀访美,甚至提出要为特朗普申请诺贝尔和平奖。在谢超看来,这几乎坐实了美国介入印巴冲突,美国的“印巴联动”政策也得以进一步明确。
核心分歧
当地时间2025年4月3日,印度贾朗达尔,一名女工坐在批发蔬菜市场的洋葱袋上。美印谈判破裂的导火索,深埋于两国结构性矛盾中。(视觉中国/图)
尽管印度商务部长戈亚尔宣称谈判“取得惊人进展”,但在8月1日最后期限前,农业领域成为不可逾越的雷区。
美印谈判破裂的导火索,深埋于两国结构性矛盾中。
印度是最早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国家之一。但经过五轮贸易谈判,双方在农业和乳制品领域陷入“死胡同”。印度拒绝开放转基因大豆玉米进口和乳制品市场,视这些领域为“禁区”。
“乳制品是印美贸易谈判的核心分歧。”印度国家银行最新报告指出,虽然开放乳制品市场可以促进与美国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但对数千万印度农民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
曾祥裕认为,从谈判策略上来说,特朗普一贯采取极限施压策略,把筹码要得非常高,迫使对方做出最大限度的让步。但特朗普的确也希望推动美国农产品出口,这方面涉及美国农场主群体的重大利益,是他们的一贯诉求。
“特朗普提出农产品开放的问题,并不完全是虚晃一枪。”曾祥裕表示,特朗普的谈判风格主要是强推自己的目标,并不太在意对方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报告显示,若印度向美国开放乳制品市场,将导致印度牛奶年均进口量激增2500万吨,国内奶农每年潜在损失额恐达1.03万亿卢比(约合119.90亿美元)。
其警告称,美国高额补贴的乳制品,还将导致印度牛奶价格下跌至少15%,直接影响近8000万从业者的生计。
“在钢铁、汽车零部件和农产品等特朗普关注的领域,印度的让步空间很小,尤其是农业领域,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莫迪政府的政权安全。”谢超表示,农民和农业人口是必须争取的选票群体,因此历届印度政府也一直抵制开放农业和农村市场的外部压力。
郭学堂认为,特朗普希望向印度出口更多的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但印度仍然是农业大国,莫迪不可能牺牲印度农民的利益,否则以农业为主的旁遮普邦就会出现更强的分离主义。
据中国农业信息网披露,乳制品行业在印度农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国内总增加值的贡献率约为2.5%~3%。
该报告还指出,如果印度加强与美国在其他领域的贸易联系,可能会获得收益。其中,印度对美国有机食品、香料等高价值农产品的出口额不到10亿美元,但出口潜力超30亿美元;若美国取消卫生和植物检疫(SPS)禁令,印度芒果、荔枝、香蕉和秋葵等蔬果对美国的出口有望扩大。
“特朗普希望印度向美国开放市场。”郭学堂表示,而印度与英国达成的自贸协议只是打开了印度市场的“门缝”,印度要保护自己的汽车工业,而这恰恰是特朗普“最狠的”要价。
据新华社消息,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印货物贸易规模约为1288亿美元,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为458亿美元。这一巨额顺差成为特朗普政府寻求重新平衡贸易关系的核心动因。
“在特朗普2.0时代,他发现自己在1.0时期试图解决的经贸问题,经过拜登四年执政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在谢超看来,以特朗普交易型的领导风格来看,持续的单方向拉拢未能获得应有回报,势必促使他希望在经贸领域与印度重新谈判。
另一隐形战场在数字领域。
美国要求印度取消数据本地化存储政策,允许跨境自由流动。但印度智库RIS指出,这将使亚马逊、谷歌等巨头垄断9亿网民数据,威胁国家安全。
当地媒体报道称,印度谈判代表曾提出折中方案。如允许部分商业数据出境,但健康、地图等敏感数据保留本土。这一提议遭美方以“阻碍创新”为由拒绝。
面对关税重压,印度陷入两难境地。印度商务部在沉默12小时后发表声明,表示“保留向WTO申诉权利”。事实上,印度早在今年5月已向WTO提交76亿美元报复性关税计划,指控美国钢铝关税违反《保障措施协定》。
“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印度国内曾燃起希望,认为特朗普2.0时代美印关系可能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彼时26%的平均关税水平相对较低。”谢超分析,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多变,若双方谈判破裂,贸易摩擦可能性将增大,双方的贸易分歧正成为阻碍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曾祥裕看来,特朗普再次执政后,其利己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外交风格,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印度基本是口惠而实不至,甚至不顾印度的一再示好,在贸易平衡、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一再向印施压。
他表示,在印巴冲突中,美国也没有给予印度期待的坚定支持,后期甚至就停火的“功劳”和印度纠纷难解,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印度对印美关系的信心。
在关税生效前最后48小时,印度官员仍试图将高关税描述为“临时措施”。
两名参与决策的官员向当地媒体透露,印度已决定“战略性承受”临时性关税,将决战推迟到8月中旬美国代表团来访,目标是9月或10月达成最终协议。
“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莫迪政府并不是没有可周旋的余地,印度市场的巨大潜力,促使印度不会向美国做出大的让步。”郭学堂分析,贸易纠纷事关印度核心国家利益,莫迪政府应该会“咬着牙”挺下去的,并可能推动印度更加靠拢中国和俄罗斯。因此特朗普为了打压俄罗斯而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对印度的效果并不大。
谢超则表示,美印双方虽都奉行文化保守主义,但冲突的核心在于,彼此的主导族群在对方国家恰是需要被“压制”的少数族群,这导致双方存在部分根本性分歧。印度“左右逢源”的外交时代正在被终结,其外交孤立态势将更加明显。
“美印互有需求,特别是印度在战略上,需要拉住美国以平衡中国的影响力。”曾祥裕则认为,两国矛盾近期有所凸显但不会彻底撕破脸,印度仍有对美妥协的动机。主要看下一步美国是否会降低一些诉求,给印度一个妥协的台阶。
印度计划今年9月份举办美日印澳四国集团线下峰会。曾祥裕判断,以莫迪和特朗普的性格,两国仍有可能在峰会前后达成新的协议,或某种阶段性协议。
南方周末记者 王瑭琳
责编 姚忆江
- 上一篇:洱海之畔,退役军人的热血守护
- 下一篇:阳江:150余名志愿者共护碧海银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