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撞车,理想赔了i8又折兵

发布时间:2025-08-04 20:53  浏览量:2

理想 i8 对撞乘龙卡车的事情还在持续发酵。

或是由于对撞视频已经对理想新车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舆论,理想于 8 月 3 日晚间在官方账号上发布说明,回应了包括 “为什么要做这次测试”“碰撞测试表现”“关于此次事件的舆论影响” 以及 “关于网友讨论的热点话题” 四大问题。

纵观整篇说明,理想试图用大面积的文字强调两件事:其一,理想极力证明中国汽研做这场测试的权威性;其二,理想想要消除与乘龙品牌之间的芥蒂,前两天理想高管用个人账号回应的 “直再撞”,眼下已无从谈起。

同样是 3 日,负责本次测试的第三方机构 —— 中国汽研,也发布声明回应了此前网络上针对本次测试是否正规的质疑。

在声明中,中国汽研还列出了更为详细的测试时间、地点和测试条件,表示测试所用的乘龙卡车,“是在市场端随机购买的二手卡车”,并在测试前对卡车进行了 “外饰伪装、安装自动驾驶装置、配重至 8 吨” 等整备工作。

但无论是理想还是中国汽研的声明,事实上都还没有正面回应乘龙卡车此前提出的质疑:

乘龙卡车曾在 7 月 31 日发表声明,质疑理想和中国汽研采用的测试车辆 “是否经过改装、减配、卡扣是否固定、车辆是否过检”……

这同样也是舆论关心的话题,但截止目前都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挑战重卡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当中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在理想之前,鸿蒙智行、吉利银河、极狐都曾在新车发布时播放和重卡碰撞的视频;和理想 i8 同期上市的乐道 L90 也做了和重卡碰撞的测试,甚至理想的 L 系列也是敢于和重卡 “硬碰硬” 的大户:

理想 L9 和理想 L6 都曾挑战过两辆重卡前后夹击的场景,收获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在车企针对车辆的安全性测试当中,碰撞重卡还显得十分讨巧:

与其把电池安全、车身安全等一个个拆开了分别去做安全测试,不如直接一撞了事,方方面面都能直观地通过视频展示出来,降低了消费者的理解门槛;

还是因为涉及和重卡有关的话题,能分分钟唤起国人心底普遍存在的安全焦虑,因此,把车辆和重卡撞击的结果直观地展示给消费者看,可谓是对症下药,一撞解千愁。

而之所以理想 i8 这次和乘龙卡车的碰撞测试,没有收获预想当中的宣传效果,甚至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把当时三方都架在火上烤的地步,一方面是因为这场测试本身并非完全符合现实中可能会遭遇的事故场景。

在之前和重卡碰撞的车型当中,大家关注最多的是车辆被重卡追尾以及车辆追尾重卡的场景,这也符合我国高速公路对向车道间存在隔离栏的现实情况。

因此,国人对于重卡普遍存在的安全焦虑,更多是怕被前后两辆重卡夹击,以及怕被重卡之上的物品砸穿车顶。车企在做和重卡的碰撞测试时,也的确围绕的是这一场景,乐道 L90、问界 M9,包括理想的 L 系列此前都是如是操作。

而理想 i8 这次之所以要和重卡正面对撞,一方面是因为其车头造型的特殊性,理想 i8 必须要证明其过短的车头也能在碰撞中保证足够的安全;

另一方面,从理想和中国汽研的回复来看,理想多半儿还是希望能利用这次对撞 “博出圈” 。

在理想的官方声明当中,针对碰撞测试的测试要求,用了如下隐晦的表达:“本次测试参照普通公路高频发生的交通事故情形制定测试要求,委托中国汽研执行”。

而在中国汽研的声明当中则是直接点破了这层窗户纸:“企业依据中国典型交通事故普通公路场景下的事故形态制定测试大纲,由中国汽研试验团队执行”。

也就是说,虽然本次实验确为第三方机构执行,但在测试的标准上,理想却有着相当大的自由度和操作空间。

理想到底 “辗转腾挪” 了哪些测试内容,声明中没有的,自然也就无从知晓了。

其实,与重卡之间的碰撞,本身的目的就是车企为了给新车造势,有利于销量。

因此,在不违背基本事实的情况下,让碰撞的结果更 “夸张” 些本无伤大雅,对于消费者来说同样也能接受。

比如,去年极狐阿尔法 S5 同样是与重卡的正面对撞,就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馈,既展现了极狐阿尔法 S5 高强度的车身结构,又没有违背公众对于在乘用车与卡车对撞结果上的基本认知,展现了自己安全性的同时,对于卡车品牌也并没有带去不良的影响。

流量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一场本应是展现新车安全性的碰撞测试,却闹到了如今的 “三输” 局面:

乘龙卡车被质疑撞不过不抵自身车重三分之一的乘用车;中国汽研作为第三方的测试机构,其测试结果被质疑是否真的公平公正,究竟是不是 “收钱办事”;

而理想 i8 的安全性就更不必说了,毕竟连测试都是理想自己 “拟定的大纲”,公众对于这场碰撞测试的结果究竟买不买账,未来,全在理想 i8 的订单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