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救灾记事|蓝帐篷日记

发布时间:2025-08-05 02:17  浏览量:2

救在壹线的故事

记录人: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伙伴邯郸市红十字中安防减灾服务中心 谷仓7月25日17时至26日1时,短短8小时内,全县平均雨量达234毫米,西庄站最大单点降雨量更是高达540毫米,最大小时雨强145毫米/小时,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极值。降雨时间短、强度大,破坏力超乎想象。

灾情紧急!作为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伙伴,邯郸市红十字中安防减灾服务中心26日抵达阜平,参与救援救灾和受灾群众需求摸排工作。

阜平县城的交通系统几近瘫痪,大量车辆被泡在水中,部分车辆被洪水冲得严重变形,甚至整体埋进地势较低的河道洼地。

街道被洪水侵入,淤泥堆积厚达数十厘米,城区一侧的世纪华庭小区尽管地势不低,负一层和一层部分房屋依然被洪水浸泡,县城里很多墙壁上那一道道近一人高的水痕,是灾难留下的残酷印记。

传统的中国的老百姓,一辈子就是为了个家,许多居民站在自家受损的房屋前,满脸愁容,眼中满是无助与迷茫。与当地居民交流,他们多数没见过如此大的洪水,如此大的灾害。“不只是损失,当时更多的是无奈和害怕。”




而居住在山区的人们面临更大的危险和困境。罕见、突发的强降雨,导致河道淤塞甚至改道、桥梁被毁,道路塌方,以阜平镇照旺台村双庙自然村为例,临近山脚的多户人家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河道旁边的一座两层民房被冲毁,肆虐的洪水直接改道到了村子里。万幸的是房子里的住户,被村里的老乡们全力营救了下来。

山村居住的多为留守老人,子女在外工作,本就缺乏照料,洪水过后交通、电力、通讯、生活用水中断,更令人担忧。

找到这些老人,并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是救灾行动中很重要的工作。志愿者肩背手提,踩着半腿深的洪流到山脚后,沿着冲毁的泥泞山路徒步进山。



有一户住在半山腰的人家,在我们遭遇多次陷车终于勉强到达。得知老人是一位1973年入伍的老兵,而我恰好是1973年出生1992年才入伍的“新兵”,当场给老班长敬礼,老班长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我们送去的急需物资有壹基金过渡安置箱和大米、食用油等物资。安置箱里放了满满的各类清洁用品、消毒用品甚至还有小被子。

送完物资准备离开时,老班长突然喊住我们,转身从里屋提出一竹篮红艳艳的李子。果皮上还凝着水珠。"自家树上摘的,你们路上吃!"他执意把篮子往我们怀里塞,布满老茧的手掌紧紧攥着我的手腕。我们推辞不过,最终每人揣了几颗在兜里,老班长却一股脑全部倒进车里。车开出村口时,后视镜里那个挺拔的身影仍在向我们招手。

这次救灾行动,我再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也多次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志愿者们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地救援;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捐赠物资,帮助受灾老乡们渡过难关。

触目惊心的场面,让我一直在反思:在突发自然灾害面前,群众的防减灾能力提升和防减灾意识加强,有多么重要和急迫!

在极端气候愈发多发,自然灾害也随之增多增强的现实情况下,如何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使我想到了壹基金的安全家园项目,一个致力于把安全意识、应急能力下沉至基层、社区、基础村落的防减灾公益项目,一个能在突发灾害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发动社区民众进行自救互救的项目,这也是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最易行、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壹基金以“尽我所能、人人公益”为愿景,专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与发展、公益支持与创新三大领域,是5A级社会组织,连续十三年保持信息公开透明度满分。感谢壹家人支持,欢迎壹家人监督。壹基金有趣的人人公益新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