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使命:让学生懂得爱的滋味,为幸福奠基

发布时间:2025-08-05 06:19  浏览量:2

呼唤爱的觉醒,不仅是文学家的使命,也是语文老师的使命。孩子不懂得爱,就丢失自我,语文就背叛使命。

爱是什么滋味?有多少孩子品尝过?为了追求爱的诗意快乐而牺牲自我,又有多少孩子?是不是因为不懂得爱的滋味,孩子才抑郁,才跳楼?

因为对爱一无所知,我们的孩子才变得那样冷漠愚昧又顽固。是谁的责任呢?语文老师辩解,高考不考爱的核心素养,与我无关。谁也没有责任,唯一负责的是孩子自己。

有的孩子在作文中写爱的滋味,居然与被爱的滋味混淆,写母亲怎么爱自己,自己感到多幸福,昭示孩子对爱的蒙昧。

爱是什么滋味?是非常淳厚的滋味,极难说清。爱是怜悯的滋味。怜悯就是被父母的不幸感染,是用痛苦的臂与父母的心灵拥抱,是亲子间温暖的纽带,是超越利己而窥望到天堂美景,是痛苦与快乐交织的神秘滋味,是用痛苦酿造的琼浆。

爱又是牺牲自我的滋味。牺牲自我是痛苦的,因为利己的束缚,可是在怜悯的激励下,牺牲自我奉献父母却是极淳厚的美味。牺牲自我发现崭新的诗意快乐,是怜悯释放的快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是与父母心心相印的快乐,是超越自私而获得自由的快乐,是登临天堂的快乐。

为什么孩子不懂得爱的滋味?是因为父母只知道疼爱,却没有爱的教育。老师呢?也没有爱的教育,爱被关在校门外,只知道命令孩子刷题。

阅读爱的名著是极好的教育,对启蒙爱的觉醒,种爱的信仰,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可是孩子何曾研读名著?

孩子饱受被爱的腐蚀,沦为吃喝玩乐的奴隶,被贪欲肆意摆布,既十分不幸又不知道不幸,也才患上种种心理疾病,甚至残酷地消灭自己的生命。自私吞噬孩子的幸福,可师长并没有启蒙孩子爱的觉醒,激励孩子挣脱宿命,创造幸福。

我们痛心的发现,孩子既没有享受过爱父母的诗意快乐,又对爱毫无见识,被关进自私冷漠的囚牢却浑然不觉。

爱的教育唯一有效的是创新实践,唯有跟父母交流,或参与父母的劳动,才能觉悟怜悯的幸福;唯有在牺牲自我帮助父母的实践中,孩子才能觉悟奉献的快乐。

在爱的实践中,必须启蒙孩子理性精神的觉醒,探索爱的真谛,把实践中获得的快乐体验升华为爱的信仰。在信仰的指引下,孩子才自觉追求爱的幸福。这就是行与知合一。

可是溺爱把爱紧闭在心灵之门外,剥夺孩子创新实践的权利,也就无缘爱的觉醒。

孩子呀,请砸碎被爱的枷锁,让爱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回家,你不再是客人,更不是小皇帝,而是营造温馨的幸福。问候父母,注视父母,看看父母的脸是怎样因为你的问候焕发出快乐的光辉,舒张的鱼尾纹是怎样触痛你的心弦。

关切地询问一直暖到父母的心底,你目光的抚摸让父母感受到春天的阳光,你长大了,悄悄换了角色,由父母关心转变为你关心父母。你终于觉悟,只有爱父母,才享受到被父母爱的温情;只有心疼父母,跟父母才有了心灵结实的纽带,那是怜悯。

然后你敏锐地发觉,该干什么家务,并立即投身快乐的劳动。劳动不再是辛苦,而追求爱的快乐。接过父母手中的活儿,把家打理得整整洁洁,瞧着就惬意;让父母享受你的劳动成果,你就更幸福。父母脸上的笑容反射到你的脸上,你的脸就被幸福的笑容照亮。

孩子,爱是跟父母最美好的约定,你一定要追求卓越,为父母创造骄傲的幸福!于是,小小的家就成了诗意栖居!优秀的你从家里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