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侠:华阴赞歌
发布时间:2025-08-05 07:13 浏览量:3
文企融合 美美与共
华阴赞歌
不要小瞧华阴这块地方,这里曾经有许多厂矿,如华山工程车辆厂,华山有色冶金机械厂,西北第二合成药厂,第十冶金公司,秦岭发电厂等等。还有闻名于世的西岳庙、西岳华山,华阴老腔。著名的歌啃家谭维维、霍勇老师也来过这个地方!
千年华阴,我要为你歌唱!
清晨,太阳像一枚红彤彤的苹果,从东边的秦岭山脊“咚”地跳出来,把金光洒在一条静静流淌的河上。这条河叫“渭河”,像一条透明的丝带,轻轻绕过华阴。河边的芦苇摇啊摇,露珠像一串串水晶,叮叮当当落在水面上。小鸟们会叽叽喳喳:“早安,华阴!早安,小朋友!”
放眼望,高高的华山,在云端里伸了一下懒腰,再往南看,整座大山“蹭”地站了起来,山顶插进白云里,像给天空戴上了一顶白绒帽。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岳华山”。华山有五座高高的山峰:东峰看日出,南峰摘星星,西峰挂晚霞,北峰吹凉风,中峰讲故事。古时候的人们说,这里是神仙下棋的地方,所以山路弯弯曲曲,像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
山脚向北走,有一座比爷爷的老屋还要老的庙,叫“西岳庙”。庙门口蹲着两只大石狮子,一只在笑,一只在打瞌睡,它们已经守了一千五百多年。庙里的柏树比石狮子还要老,树干粗得五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过来。风一吹,满树的叶子哗啦啦响,好像在讲华山从前的故事——讲李白来过,讲杜甫来过,讲许多诗人把最美的诗留在了这里。
忽然,一阵“咚咚锵!咚咚锵!”的声音从村口传来。这就是“华阴老腔”!几位白胡子爷爷坐在高板凳上,腿上架着板胡、敲着板凳,嗓子一亮:“三国的吕布来打仗——”声音像黄河浪头,“哗”地拍在崖壁上,震得屋顶的瓦片都哈哈笑。著名的歌唱家谭维维姐姐和霍勇老师也曾站在这些爷爷中间,和他们一起吼,吼得星星都眨眼睛。小朋友,你听到没有?这是华阴的心跳,一下一下,从古代跳到现代。
顺着老腔的声音,会看到一排排高高的烟囱,像巨大的铅笔,在蓝天上画画。这里曾是托起太阳的许多大中型国企厂矿:
——华山工程车辆厂,造出的矿车像会跑的大犀牛,力气大得能拉走一座小山;
——华山有色冶金机械厂,光铆焊车间焊花四溅,像节日的焰火,把优质的产品一个个制造;
——大型的西北第二合成药厂,那里面的合成药及一颗颗小药片,像白衣小天使,飞到全国各地给病人治病;
——第十冶金公司,一支支队伍出发后,坐着火车“咣当咣当”穿过山谷,奔向一个个新的建筑工地;
——秦岭发电厂,几个高耸入云的凉水塔像一个个大蘑菇,咕嘟咕嘟吞吐着循环水,然后吐出清洁的电,点亮千家万户灯火辉煌,也当然点亮小朋友的书包灯。
虽然它们中的许多单位已经完成了历史任务,但它们的那些烟囱仍高高站着,像一本翻开的大书,告诉我们:华阴不仅有古老的歌,也有现代的力量。
夏天的渭河平原,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和玉米地,像绿色的大海。风一吹,稻穗、玉米你碰碰我,我碰碰你,“沙沙沙”地讲悄悄话:“快快长,快快长,长成金黄金黄的麦浪,让农民伯伯笑得像八月的石榴。”青蛙也来凑热闹,“呱呱”地打着节拍。到了晚上,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田埂上巡逻,像给大地撒上了一把会飞的星星。
到了秋日,果园里,苹果羞红了脸
秋天到了,华阴的苹果熟啦!一个个圆滚滚、红扑扑,像小朋友的脸蛋。摘苹果的阿姨把竹篮递给小朋友:“来,咬一口!”“咔嚓——”甜甜的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流,连蜜蜂都飞来偷吃。还有远处的柿子树挂满了小红灯笼,如同挂满了红玛瑙,整个华阴就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可口的糖果。
当冬雪落在华山,山上的世界就变成童就,华山穿上白棉袄,树枝变成亮晶晶的银条。敢于直面游览的朋友们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留下一串小脚印。山脚的老爷爷支起一口大铁锅,咕嘟咕嘟煮着热腾腾的华阴米线。辣油一浇,香味飘到山顶,把正在打盹的雪娃娃都馋醒了。
如今华阴人,把日子过成了诗,城里有不花钱乘坐着公交车,方便了本地人,也方便了万千游客,华阴人说话带着黄河的波浪,走路带着秦岭的风。早上去菜市,西红柿、黄瓜排排坐;中午吃一碗“华阴大刀面”,面条比皮带还宽,却入口即化;晚上跳起广场舞,大姨的丝巾飘成一朵朵牡丹。逢年过节,剪纸奶奶用一把小剪刀,“咔嚓咔嚓”剪出一只会飞的凤凰;皮影戏爷爷在白布后面唱:“孙悟空来喽!”孩子们瞪大眼睛,小手都拍红了。
从周朝的驿站到今天的动车,从李白的“西岳峥嵘何壮哉”到小朋友朗朗的读书声,华阴把几千年的故事缝进了一针一线、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今天,高铁“嗖”地穿过华山隧道,把华阴的苹果、柿子,华阴的歌、华阴老腔、华阴的笑容带到北京、上海,带到更远的地方。
小朋友,当你翻开课本,看到“华阴”这两个字,请记得:
这是一片有山的骨头、水的血液、人的热情的土地;
这是一座把古老和现代抱在一起,把诗与远方装进书包的故乡;
这是一位千年的老人,也是一名奔跑少年,永远年轻,永远发光。
等你长大,请你像渭河的水一样清澈,像华山一样挺拔,也像老腔一样响亮,把华阴的故事继续讲给全世界听!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王侠,北京老三届知青,系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山东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青年作家网会员作家。曾在全国各地人民日报(人民号)、解放军报、央视传媒、工人日报、中华魂网、馨语随笔、人民创作、长安文学(专栏)、陕西渭水之光、陕西灞水两岸、鲁南文学编辑部、BBEF艺苑声情传媒、山东作家、美文杂谈、诗意文韵、中国知青网等省部级以上一百余家媒体与平台上发表过文章,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科幻作品,歌词等。文学指导老师为陈荒煤、曹谷溪。中国电影刋授学院文学专业毕业,院长陈荒煤。曾参加山东青岛海军司令部进修班学习,陈荒煤主讲:有感而发。曾经在陕北(甘泉)插队一年零五个月,曾参加过大量知青慈善工作,社会教育活动,曾受到周总理接见,曾经荣获中国知青作家杯一等奖;荣获中华魂网“我的延安情”征文二等奖;曾被央视特邀海南三亚旅游并拍片。十八岁之前也曾经在北京司家坑小学,校场口中学就读。
渭水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