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食谷”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5-08-05 07:39 浏览量:2
摘要:荷兰“食谷”作为国际著名的农业科技产业集群,对广州市乃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研究基于农业科技产业集群理论,重点从组织、人才、资金、信息、土地5个方面来总结荷兰“食谷”的建设经验,并分析广州市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最终从规划引领、组织保障、要素倾斜这3个方面出发,对广州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建议。
0 引言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然而,目前广州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72.4%,弱于北京(75%)、上海(79%)等地。荷兰面积不及中国0.5%,且地势低洼、日照不足,却能突破资源限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人均、地均农业产值均居世界第一。作为典型的农业科技产业集群,荷兰“食谷”以占荷兰总面积1.7%的土地撬动1/3的农业出口额,具有重要的研究借鉴意义。
1 文献综述国内外对荷兰“食谷”的研究较少,且主要研究其基本情况、建设历程、发展方向、三螺旋结构与创新机构作用等,未对该农业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进行系统性研究。
对农业科技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概念界定。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制造业[1],农业产业集群概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多数学者认为其是围绕农业经济活动[2]、农业生产区域[3]或农业龙头企业[4],农业有关主体相互联系形成的产业集群。其中,农业科技产业集群是重要的模式之一[4-5],区别于以农业生产为核心、市场为核心等农业产业集群。二是空间组织。形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圈层结构[6],核心区以农业科研与技术转化为主,示范区强化推广应用,辐射区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与销售品牌化。三是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知识溢出效应理论认为,知识具有公共物品属性,人力、信息等外溢效应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创新资源可得性理论认为,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越易得,构建的科技产业集群越有优势;根植性理论认为,产业集群使各经济主体形成相互依赖的产业关联和共同行为规范,加深之间的信任与交流,加快创新扩散速度,即根植性(组织)、人才、资金、信息等是助力农业科技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土地作为其空间载体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基于荷兰“食谷”建设借鉴性及国内外对其机制研究相对缺失,该研究在农业科技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梳理荷兰“食谷”建设经验,并根据广州市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荷兰“食谷”即荷兰农业“硅谷”,由海尔德兰、乌特勒支2省8市镇组成,拥有3所应用型大学、10所职业技术学校、20个私立研究机构、2 600余家农业科技企业和加速器企业。该地以农产品、食品研发为核心,衍生出农业生产、食品加工、金融服务等环节,占荷兰85%以上农业与食品研发量,地区年产值超650亿美元,出口额为325亿美元。
政府方面,东荷兰发展局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外商投资机构,承担荷兰“食谷”招商和营商环境优化、中小企业创新产品与技术推广工作。荷兰“食谷”地区由2省8市镇政府、教育和知识机构、企业家共同组建的区域合作管理组织负责制定该地区发展规划、协调内部利益诉求、提供金融支持等。荷兰“食谷”基金会是由瓦赫宁根大学、相关企业、瓦赫宁根市政府、海尔德兰省政府设立的独立非营利机构、区域投资开发平台,为当地政企研提供合作共享平台。企业方面,在2 600多家食品与农业科技企业中,有一半以上为开展应用研发、中试生产的中小及初创企业,还有为Startlife等提供技术转移、创业服务等中介公司。学校与研究机构方面,以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为核心,构建由农业院校、公立研究所和企业研究所组成的农业科研体系。其中,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由瓦赫宁根大学负责,应用理论研究由公立研究所负责,应用技术研究由企业研究所承担。
一是采用注册制专利制度。申请发明专利时,只要符合法律规定与程序要求,不用实质审查即可授权,并可提出加急请求,但要在申请日起13个月内提出新颖性检索请求,并根据检索报告进行修改,检索结果不影响专利授权。二是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组建价值创造部门,指导学生与员工创建技术转移企业,并为其提供与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关系可视化标签,帮助其提升知名度。三是Startlife Accelerate等通过为期12周的加速计划来筛选优秀企业,邀请领先企业的CEO、投资人等参与课程、讲座等,验证企业技术、商业模式与潜在价值,企业通过答辩即可获得毕业证书。四是Startlife为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的学生提供最高额度为8 000欧元的学生启动贷款,申请者只需满足是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学生或应届毕业生、超过5 a未在荷兰商会注册初创公司、拥有创新产品或服务这3个条件即可获得创业贷款。五是企业无形资产创造的净收入可享受9%的实际税率,远低于荷兰一般税率(25.8%)。对每年花费至少500 h在欧盟进行科研与开发、缴纳所得税的工作人员,提供40%工资税减免。
政府方面,设立科技创新券,供中小、初创企业向大学和科研机构购买科研服务;设立创新信贷,贷款利率最高为研发成本的45%,复合年利率为3%。金融机构方面,荷兰合作银行设立创新基金,提供长达7 a、不用抵押品、贷款前2年不用还款的低门槛次级贷款。服务企业方面,Startlife举办投资者见面会,拓宽初创企业融资渠道;向入选其加速计划的初创企业提供7.5万欧元贷款,计划完成时发放2.5万欧元,与初创企业达成协议后发放剩余的5万欧元,若企业表现优异,则有机会获得额外17.5万欧元贷款;联合大型风投公司,提供非稀释性风险基金。跨国公司方面,积极入股初创企业。例如,欧洲肉类和方便食品加工巨头贝尔食品集团向养殖肉类初创企业Mosa Meat投资700万欧元,并持有其股份。
荷兰“食谷”基金会在官网设置“共享设施查找器”模块,便于企业寻找所需创新设备;提供“创新扫描”服务,入驻企业可获得与自身产品及行业发展前沿有关的报告;设立会员制,提供行业交流、创业辅导、技术商务合作等。Starthub孵化器等建立有关的含专家、企业家和学生的社群网络,创业者可直接与社群中的人沟通;成立专家小组,为企业提供合作伙伴咨询、产品定价咨询等咨询服务。
2022 年,荷兰“食谷”办公写字楼平均租金为115欧元/m2,远低于荷兰的平均水平(146欧元/m2)。Starthub等孵化器公司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供3种不同办公空间(仅含一张办公桌的弹性办公室、含多张办公桌的共享办公室和含多张办公桌的私人办公室);BioPartner Center提供以20 m2为单位,可灵活组合、定制设计洁净室和试验工厂等多功能区的服务式办公空间。荷兰“食谷”地区组织制定2020年食谷区域规划,要求2020—2024年以中低价格出售或出租的住房占地区新建住房的28%,2025—2029年该比例预计为22%。荷兰“食谷”建设机制见图1。
根据《广州市科技型企业惠企政策汇总(2024)》,2021—2024年,广州市级层面出台的针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有29项,但对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仅停留在宏观政策层面,缺少针对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奖补措施等更为明确、具体的政策文件。
对广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访谈后得知,在2021年广州市农业科技企业融资中,外部金融、内源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直接融资的占比分别为49.5%、45.0%和5.5%。农业科技企业往往因达不到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入门要求,绝大部分以银行贷款为主要外部融资方式。但广州市农业贷款主要投放至农产品加工环节,且越是体量大的企业,获得贷款难度越低,而最需要融资的初创、小型农业科技企业却不是风投青睐的对象。
对广州市农业有关企业、高校访谈得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研发时间成本高,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同时,农业科技成果专利使用费偏高,大部分企业没有使用专利成果的意愿,缺乏有效的产学研反馈机制。
对近10 a广州市农业科技领域专利申请单位进行空间热力分析后发现,广州市基本形成以天河区中西部为核心,向东、向南拓展的农业科技空间格局。但广州市近期拟重点推动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种业中心、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广州市农科院搬迁项目等项目,除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位于天河区外,其他项目均位于距天河区较远的白云区和南沙区,不利于形成农业科技集群效应。
结合广州市农业科技空间格局,且天河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内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的农业科技创新专利申请数位居2013—2022年广州市前十,规划以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为核心来打造广州“食谷”,开展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城市设计、建设规划、招商计划、实施方案等编制工作,谋划广州“食谷”建设蓝图,推动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种业经济等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图1荷兰“食谷”建设机制成立广州“食谷”重点发展平台管委会或工作专班,做好总体规划、营商环境优化、平台搭建、宣传推广、国际交流等工作。强化地区招商,吸引农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中介服务企业等入驻。根据广州“食谷”农业科技发展定位和市场需求,鼓励内部高校、科研院所设置相应学科,引入相关专家、学者、教师,加大学科人才培养。建立“政企研”合作机制,定期反馈合作交流诉求与困境,推动产学研高效转化。
完善广州“食谷”基础研究、开发研究与应用研究体系,鼓励农业科技主体共享研究设施与资源。完善人才加速计划,在专利许可、技术背书、创业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科技创新券,鼓励金融机构、服务企业提供创新信贷产品,积极举办投资者见面会。建立广州“食谷”线上线下社群网络。发挥孵化器、中介平台作用,创新技术与商业咨询服务。对闲置用地或建筑进行再开发,新建、改建为科学研究、办公场所,提供可灵活组合办公空间。对入驻广州“食谷”的企业、人才办公用房、住房租金给予补贴。
5 结束语荷兰“食谷”作为国际典型的农业科技产业集群,其建设经验对推动广州市乃至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未来,将进一步探究荷兰“食谷”的时空演变、建设路径等,以期获得更大裨益。
基金: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基金项目(RDI2230202048)
作者简介:赖舒琳(1994—),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经济地理; 陈慕婷(1996—),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张颖锋(1993—),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