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阳新业态|智慧城管信息采集员:火眼金睛,守护城市之美
发布时间:2025-08-05 08:18 浏览量:3
信息采集
拍照上传
随手捡拾垃圾
铲除小广告
一个人、一个网格、一部手机,穿梭在城市街巷,随时随地专业“找茬儿”,如同城市的“眼睛”,关注着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找出城市中的“不安全”“不文明”,及时上报到智慧城管平台进行处理,用汗水和责任守护着城市的秩序与美好。他们就是市智慧城管运行中心的信息采集员。
作为新兴职业之一,智慧城管信息采集员主要运用现代城市网络化管理技术,巡查、核实、上报、处置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市容环境、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的问题,对打通城市管理“神经末梢”、实现精细化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连日来,持续高温让我市进入“炙烤”模式。但信息采集员们依然头顶烈日,穿梭在城市街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工作,感受他们的付出。
“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尽心尽力干好”
发现破损的井盖、掉落的电线、散乱的单车、发生故障的路灯……夏日炎炎,早晨7时30分,智慧城管信息采集员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在城区汉冶路一处破损井盖前,李可正在进行信息采集,手机拍照、现场编辑、及时上传。第一时间,市城市管理局的智慧城管平台就收到了相关信息,经过反复核对后,立即分发给相关责任单位进行限时处理。
今年48岁的李可从事信息采集工作已经7年多,每天为城市“挑刺儿”。城区北至两相路、南至汉冶路、西到仲景大道、东到南都路,都是她的“网格”责任区域。
“我每天的工作是在网格内巡查发现一些城市管理问题,及时上报平台,及时派遣至责任单位进行处置,处置反馈后,我们再核查结案。这份工作每天都要奔波在大街小巷,很辛苦,但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尽心尽力干好。虽然天气炎热,但是看到我们发现的问题一个个被整改,城市面貌一点点得到改善,我们的辛苦付出也是值得的。”李可说。
除了需要相关部门处理的复杂问题,摆放共享单车、清理垃圾桶边的垃圾、把道路护栏归位等这些可以自行处理的简单问题,李可也会碰到许多。“首先得有责任心,然后要细心、有耐心。”这些年,每天走同样的街道,哪里容易有垃圾,哪条街道的护栏容易损坏,什么时间段可能会有什么问题,李可也渐渐摸索到了一些规律。“早上店铺广告类的问题比较多,快中午的时候,无证游商多。”
“能让城市更美好,心里就特别踏实”
信息采集员就像“小蜜蜂”,把分散的问题汇总至市智慧城管运行中心这个“大蜂巢”。
“虽然岗位不显眼,但是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够让我们的城市更美好,我们心里就特别踏实。”市智慧城管运行中心信息采集督导张邵辉告诉记者,最忙的时候,采集员们每天要骑行30多公里、行走两三万步,拍摄近百张照片,上报20多个问题。
夏季是暴风雨等极端天气的高发期,但这并没有阻挡信息采集员的步伐。他们不仅要加强对易积水点、下水道堵塞等问题的巡查,还要时刻关注树木倒伏折枝等突发情况。一旦发现安全隐患,他们会立即上报至数字化平台,正是有了他们的快速反应,我市在多次极端天气中都能够迅速恢复秩序,确保市民的正常生活。
信息采集员的工作看似简单,实则责任重大。他们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最后一抹余晖,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手持采集设备,对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进行细致入微的巡查,无论是市政公用设施和交通设施破损,还是市容环境乱象和违规工地围挡,都逃不过他们的“火眼金睛”。正是有了他们的精准采集,我市的城市管理才变得更加高效、精准。
“天气再热,工作丝毫不敢放松”
“天气再热,工作丝毫不敢放松。城市环境好不好,关系着市民生活品质。我们多走一步、多发现一个问题,城市就会更好一分。”李可擦着汗水说。正是这份信念,让他们在高温下坚守岗位,用行动诠释对工作的热爱与担当。
信息采集员的日常工作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充满了酸甜苦辣。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信息采集员时常会因为个别市民乱摆乱放而非常辛苦,但他们不畏惧不退缩,做好采集工作;有些特殊的专项普查任务需要等到夜幕降临才能开展,如路灯亮化、门头牌匾夜间亮化的专项普查,他们穿梭在夜色中,认真采集每一条信息……
据市智慧城管运行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市,与李可一样,为市容市貌、城市秩序“盯梢”的信息采集员还有80多个,负责中心城区351平方公里、50个巡查网格内188类城市管理问题的采集、立案与派遣,并对49个责任单位的问题处置情况进行核查、结案与评价。南阳市智慧城管运行中心运行以来,平均每天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2000余件、累计立案600万件,年度结案率达到99.04%。
烈日下,是那份对职责的坚守,让这些信息采集员毅然行走在路上,日复一日,汗水浸湿他们的衣衫,阳光在他们的手臂上留下印记,他们依然无怨无悔。这份使命感如同清凉的微风,驱散了酷暑的炎热,成为他们在热浪中保持前行的动力。他们虽然不是城市美的缔造者,却是让城市变美的付出者和守护者。
全媒体记者 张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