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要给小米车主做把伞,我们来扒下“伞”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5-08-05 09:12 浏览量:2
雷军发文:最近雨太多,我们为小米车主做了把伞,定价169元,今日开售。
据了解,这把伞为Xiaomi Life晴雨伞闪电黄,将于8月4日10:00在小米汽车App开售,定价169元,可用1690积分兑换。
雨伞采用车色同款撞色设计,定制黑色外伞面及定制黄色伞柄。
说实话,雷军不仅懂科技,还是懂人性的。
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如何用最小的劲做最大的事情。
有点四两拨千斤的感觉。
这个人不简单。
不过,我要讲的不是雷军这个人,而是他要配备的“伞”。
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伞”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吧。
伞是一种能够提供阴凉环境或遮蔽雨、雪、阳光等的工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伞是中国劳动人民一个重要的创造。 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
中国从发明之日起至少也有 35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100年,中国人已经使用伞,那时已经用伞表示身份。伞骨用竹或檀香木制成,上面覆以树叶或羽毛做的伞面。伞也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官阶大小高低不同,罗伞的大小和颜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黄色罗伞,以表示“荫庇百姓”,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遮阳、挡风、避雨。
关于伞的发明,民间有种种传说。
在中国,关于伞的发明最广为人知的传说与黄帝战蚩尤的远古神话有关。据《史记》等古籍记载,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展开激战,蚩尤部落能呼风唤雨,制造大雾,让黄帝的军队迷失方向。危急时刻,黄帝的部下发明了一种 “华盖”,这是一种由木杆支撑、覆盖羽毛或皮革的圆形装置,不仅能为黄帝遮挡风雨,更能通过观察其旋转方向辨别方位,最终帮助黄帝部落取得胜利。这种华盖虽未普及为民用,却被视为中国伞的雏形,蕴含着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抗争精神。
流传较广而又有文字记载的还是那位神通广大的“鲁班先师”。据说鲁班在乡间为百姓做活,媳妇云氏每天往返送饭,遇上雨季,常常挨淋。鲁班在沿途设计建造了一些亭子,遇上下雨,便可在亭内暂避一阵。亭子虽好,总不便多设,而且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夏季雷阵雨,说来就来,以至"迅雷不及掩耳"。云氏突发奇想,“要是随身有个小亭子就好了”。
鲁班听了媳妇的话,茅塞顿开。这位本领高强、无所不能的中国发明大王依照亭子的样子,裁了一块布,安上活动骨架,装上把儿。于是世界上第一把“伞”就这样问世了。而据《玉屑》记载,伞是鲁班的媳妇为关心终日在外劳作的丈夫而发明的。看来,若要申请专利,还是鲁班夫妇俩人共享比较合理,这伞的发明,是他们夫妻恩爱、相互关心的产物。
鲁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巧匠,同时代的孔老夫子,周游列国,难免碰上日晒雨淋,于是在他出行的车上便制作了一种固定的伞,既可遮风避雨也可遮阳避暑。
这种随车固定的"伞",在1989年发行的J162《孔子诞生2540周年》纪念邮票第二枚"周游列国"上便可一睹风采。
唐朝的造纸业十分发达,社会用纸广泛。有的工匠在纸上涂桐油,制成能防雨的油纸伞,作为罗伞(即绫罗面料伞)的一个补充。谁知大受欢迎。一时间,下雨人人举纸伞的情景,在长安各地随处可见。明代皇帝朱元璋,明文规定庶民不得用罗伞,只可用纸伞。清代的民间,在广东、福建等地大量制造黑布伞,行销国外。
日本在唐朝时先后向中国派出了19批“遣唐使”,500多余人,其中有医师、画师、音乐家及各方面的学者,他们到中国专门观摩和学习中国文化,不仅把中国的历法,天文、音乐、美术等文化带到了日本,也包括制伞工艺在内的多种生产技术、制造工艺带到了日本。
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伞也曾经是庄严和帝王的标志。泰国国王外行,金色罗伞张立于后。缅甸君主的尊号是巨伞之王。日本天皇每次出游,总有一持伞者恭敬陪同。这些伞都各有本国的特色。
伞第一次在美国纽约出现,是在18世纪末叶,街头上出现一片混乱。妇女们大呼小叫,认为这个既能伸开又能缩小的怪物,简直能把人吓得半死。顽皮的小孩子跟在后边,不停地朝打伞的人扔石头……
由此可知,一件发明要得到社会认可,一件商品要能被人们接受,决不是件简单、容易、轻松的事,有时要经历不少的误会、波折。
公元12世纪英语才出现“伞”这个词。欧洲以前一直只有阳伞。
雨伞经由希腊、意大利和土耳其传入欧洲。
1620年在法国开始普及。法国有个名叫约索夫·哈姆的人,以专门收藏世界上各种伞而闻名。他藏有9个世纪以前的欧洲贵族用的阳伞,也有中国杭州出产的纸伞,以及日本制作的各种花布伞。其中最小的伞只有3.5厘米长;最大的伞伞面直径长12米,撑起来足有半个篮球场那般大。
晚清老照片
这是革命女侠秋瑾的一张留影照片,大致拍摄于1907年,据说是他生前最后一张照片,这一年的7月15日,他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照片中她身着男装,发际高挽,身材修长,拄着一把油纸伞,双目炯炯有神,可谓义薄云天,傲骨铮铮。
直到1880年代,Fox的细钢管伞架问世以后,现代意义上的雨伞才正式诞生。
1937年,孔祥熙访问德国时,对他与希特勒的会谈十分满意,微笑不时挂在脸上,而孔祥熙与希特勒站在雨伞下的图片广为流传。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画上乌云蔽日,山雨欲来,毛泽东手执雨伞,踏着氤氲的山路走来。该画自1968年7月1日随"两报一刊"发往全国,并印成彩色单张和搬上邮票,成为世界美术史上印数最多(累计9亿多张)流传最广的美术作品。1995年10月,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以605万元人民币拍出该画原作,再次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现如今,伞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为遮风挡雨所用,它的家族可谓子孙繁衍,款式众多。
有置于案头、茶几上的灯罩伞,有直径达两米多的海滨浴场遮阳伞,有飞行员必备的降落伞,有折叠自如的自动伞,还有用于用于装饰的小小的彩色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伞的样式、功能的追求也在不断求新,因而一些多功能、新样式的伞也不断被发明出来。
如日本已出现了一种十分别致的伞,伞柄上装有收音机,伞一撑开,就可以听到优美的音乐。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几种特殊的伞。
汽车安全伞
一种含特殊功能的汽车安全伞,伞柄上装有安全锤或破车窗器。在危急的情况下,可以紧急砸破车窗,割断安全带,紧急逃生。
汽车安全伞图片
水枪伞
这是亚历克斯·乌伦设计师设计的水枪雨伞,通过凹陷的顶部收集雨水,并通过伞柄把水输送到枪膛里,因此,只要下雨就有用不完“子弹”。
水枪伞图片
这种伞的设计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该伞制造商称,它可以抵御风力高达10级的暴风雨。
情侣伞
这种伞为情侣撑起了“两片天”。然而当它合拢时,看起来跟普通伞并没有什么区别。
纳米雨衣伞
纳米雨衣伞是雨伞与雨衣的结合体,纳米雨伞收伞有三折伞和直杆伞的收伞形态(简单说,收伞时有长短两种选择)。纳米雨衣可由纳米雨伞转变而成,纳米雨衣又不同于一般的雨衣,因为纳米雨衣可以保证从头到脚绝对不湿。因为纳米材料,所以这雨伞可以一甩即干,雨伞转变为雨衣后,这雨衣也只需穿戴着轻轻一跳也即可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