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盟友集体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背后原因不简单,以色列部长狂言
发布时间:2025-08-05 09:32 浏览量:2
加沙废墟中,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盯着联合国人员从瓦砾下挖出的半袋面粉,眼里没有孩童的光彩,只有饥饿带来的空洞。而在特拉维夫的议会大厅,以色列遗产部长阿米哈伊·埃利亚胡正对着麦克风咆哮:"政府正在加速抹除加沙。"
这荒诞又残酷的对比,恰是当下巴以局势的缩影。更令人意外的是,曾对以色列无条件支持的美欧盟友们,近期集体转变立场。法国宣布9月联大承认巴勒斯坦国,英国放话若以色列不改政策将跟进,加拿大也计划同期表态。这风向转变的背后,藏着不简单的缘由。
加沙(资料图)
加沙的人道主义灾难是直接导火索。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报告显示,5月下旬以来,近1400名巴勒斯坦人在领取援助时遇难,仅7月最后两天就有百余人丧生。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加沙近三分之一人口连续多日未进食,卫生部门数据显示,154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死亡,其中89个是孩子。
为求生,加沙渔民阿穆迪冒着被扫射的风险出海,"一天不出海,全家就得饿死"。这些画面经社交媒体传遍全球,触动了国际社会的神经。法国总统马克龙7月24日突然宣布9月联大承认巴勒斯坦国,打破了七国集团此前的沉默。英国紧随其后,7月29日声明称,若以色列不结束加沙惨状、承诺长期和平,将在9月联大前承认巴勒斯坦国。加拿大总理卡尼也于7月30日表态,计划同期承认。
如此一来,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中俄早已承认,英法若跟进,只剩美国独自未表态。这一转变并非偶然,以色列长期的政策让其逐渐"失道寡助"。联合国181号决议支持"两国方案",242号决议要求以军撤出占领领土,但以色列不仅拒绝执行,反而持续蚕食巴勒斯坦地盘。英国外交大臣拉米直言,1917年《贝尔福宣言》承诺不损害巴勒斯坦人权利,却未兑现,这是"持续的历史性不公"。
加沙(资料图)
欧洲国家的转向也有自身考量。法国牵头15国联盟,意在彰显与美国的区别,争夺国际道义话语权。英国民调显示,49%民众支持承认巴勒斯坦国,仅13%反对,议会超250名跨党派议员联名呼吁,国内压力明显。
面对这一局面,以色列反应激烈。总理内塔尼亚胡怒斥英法"奖励恐怖主义",还称加沙无饥荒,却被特朗普打脸——特朗普表示从电视上能看出那是真饥荒,孩子们饿得明显。而埃利亚胡"加速抹除加沙"的言论,更引发国际社会谴责,安全内阁成员泽夫·埃尔金还威胁"要么达成协议,要么吞并领土",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
随着9月联大临近,事态或将有新进展。法国已联合15国发声明,英国提出明确条件,加拿大态度坚决,越来越多国家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以色列若仍执迷不悟,只会更孤立。
美国参议员(资料图)
联合国已规划战后安排:加沙必须是巴勒斯坦国一部分,以色列需离开,由巴民族权力机构过渡治理。但这能否实现,取决于各方是否愿为和平让步。
说到底,巴以问题中,最受苦的是老百姓。加沙每天都有人在死亡线上挣扎,孩子们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无论承认巴勒斯坦国还是推动停火,最终都要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风向已变,能否吹向和平,要看各方是否愿为和平让步。再强硬的态度,换不来真正的安全;再疯狂的扩张,填不满仇恨的沟壑。希望9月联大成为转折点,让这片饱经战乱的土地,早日迎来持久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