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王亚樵还厉害,每次刺杀都成功逃脱,戴笠和沈醉无可奈何
发布时间:2025-08-05 09:31 浏览量:4
他的一生充满了无数的传说;他是三民主义的坚定信奉者,后来却成了我党的代理人;他组织暗杀蒋介石,但子弹击中了汪精卫;蒋介石发出了五次通缉令,悬赏十万大洋。 戴笠身在上海和香港,连续追捕他11年,但都在他眼皮底下逃走。他是谁?
1935年11月1日,国民党第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南京召开。上午9点35分,国民党副主席兼外交部长汪精卫在拍摄了全体照片后,一直躲在暗中的刺客,终于找到机会,精准的三颗子弹落在他的身体上。
就像一个大炸弹投入平静的湖面。当时,全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这一重大消息,震惊了全国。刺客被王精卫的卫兵射中胸部。尽管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救他,他还是在第二天凌晨去世了。蒋介石怒不可遏,把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叫来,要求他在限期内破案。
军务人员在刺客的尸体上发现了晨光通讯社的记者卡。记者卡显示刺客的名字是孙凤鸣。
军长来到晨光通讯社,但大楼里空无一人。特务们在楼里待了两天两夜,终于抓住了晨光社的一名公仆,拉开了缺口。突然间,整个南京都被封锁了。在戴笠的直接指挥下,军事统一特务宁可误捕千名,也不愿放过一名。
但在这场血腥的风暴中,晨光的社长胡云清奇迹般地消失了。这个社长其实是传奇刺客华克之。
金陵大学毕业的华皖,由于工作关系,和几位高层人物交上了朋友。蒋介石夺取革命胜利果实后,厚颜无耻地发动了“四十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相继倒在血泊中。雨花月台上的每块石头都是红色的。华皖愤怒地批评蒋介石的倒行逆施。
华皖的言论将他推向了蒋的对立面,为了掩盖自身的丑恶行径,蒋介石对他的威逼不断升级。最后他不得不登上了开往上海的船。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他改名为华克之。
华克之呆在上海。一方面,他避免了追捕国民党特务。另一方面,他又联系了一些反蒋的爱国者,想成立一个小团体来反对蒋。
就是这一时期,华克之与当时鼎鼎大名的刺客王亚樵相识。他们像多年未见的亲兄弟般投缘,在对时局的的认识和民族存亡的担忧上都出奇的一致。王亚樵对这位胆气十足的年轻人分外看重,不仅把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还邀请其共谋大事。
一九三一年,庐山暗杀案以失败告终。虽然这次对蒋介石的行刺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甚至没有改变当时的政治格局。却给了人民一个信号,那就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凝聚不起人心,整个政权摇摇欲坠,正应为如此,这场暗杀被列为民国十大奇案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与日本态度忸怩。华克之决定再次暗杀蒋介石。经过讨论,他们来到南京,在王亚樵的资助下,开始准备10多个月后震惊世界的刺杀行动。
1935年10月,在获悉第四届全国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即将召开时,他们觉得暗杀蒋介石的机会终于来了。华克之费劲千辛万苦搞到通行证。但蒋介石临时改变主意,不参与集体合影,他们只好转为刺杀汪精卫。
王精卫连中三枪,虽然他运气太好,没有立即毙命。但九年后,王精卫的旧伤复发,去日本治疗无效。他还是死在华克之手里。
事件发生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汪精卫被杀与蒋介石有关,使得蒋介石十分被动。蒋介石命令更多有能力的人员参与调查,并不惜一切代价,尽快破案并澄清视听。为了解除蒋介石的怀疑,国民党特务多次散布谣言,说暗杀案是共产党干的,是斧头帮王亚樵策划的。
就在刺杀事件发生的前两天,在做好一切安排后,华克之早已乘坐飞往香港的飞机,躲藏在人海之中。而远在南京的沈醉还在一条条指令的下达,结踞成天罗地网扑杀一只早已逃之夭夭的狐狸,不得不感叹华克之的手段高明。
华克之在做事上十分精于设计,哪怕是在安全处境下,他都会改名换姓的不断移动自己的地址。此外,他还善于伪装,更善于揣度军事指挥官的心理,知道军事指挥官如何处理案件。所以这么多年来,军事间谍根本抓不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