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园林绿化所多措并举确保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平稳交接

发布时间:2025-08-05 09:32  浏览量:2

【红古区融媒体中心讯】近日,区住建局与区水务局在住建局举行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产移交合同签署仪式,标志着这座承载着区域生态休闲功能的"城市绿肺"正式开启规范化、专业化管理新阶段。自今年5月19日按照区政府关于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权限调整工作部署以来,受住建局委派区园林绿化所以"接得住、管得好、惠民生"为目标,攻坚克难,用两个多月时间完成从前期乔灌木及设施设备、问题整改到平稳交接的全流程推进,交出了一份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民生工程答卷。

定向发力 重排查牢根基

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作为红古区重点生态工程,既是市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节点。为确保管理交接"无缝衔接",区园林绿化所第一时间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班子成员亲自带队,组织业务办、绿化办等6名业务骨干,协同区水务局、施工方,自5月下旬起重点围绕基础设施、生态养护、运营管理三大板块连续开展4轮"拉网式"现场排查清点,针对清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联合区水务局、施工方召开专题推进会3次,建立"问题交办-限时整改-验收销号"闭环机制。

多管齐下 抓管理促提升

通过多轮次排查清点,2025年8月1日,项目顺利完成了交接,为确保"接得稳、管长远",园林所迅速启动"管理升级"工程,完善管理制度,制作标示牌、导引图等,抽调专人每天督查养护管理情况,所班子成员每周两天时间深入现场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组织当前代为管理的兰州瑞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组建了由46名管理、养护人员组成的核心团队进行专业化管护。在考核机制上,制定考核细则,将地被植物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环境卫生管理等8项指标纳入量化监管考核,实行周通报制,倒逼责任落实,着力打造"专业化、品质化"的管理机制。

此次交接不仅是管理权限的转移,更是生态责任与民生承诺的传承,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与水务、环保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努力构建"智慧湿地"管理平台,按照“精致兰州、精品红古”的要求,确保养护管理水平达到园林绿化二级标准,实现从"基础管护"向"科学养护"转型升级,切实将该区域打造成"市民的幸福园、城市的生态窗",为民生改善和区域生态保护注入更强劲的动力,绘就更美的生态惠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