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遮羞布,河南一高校被指就业率造假:无论如何都要签掉协议

发布时间:2025-08-05 09:37  浏览量:2

大学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推动大学生就业,所有高校都在全力以赴,一方面举办校园招聘会,另外一方面也对毕业生就业进行指导,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

办学质量高不高,学校声誉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率。此前上海某211高校就传出本科生就业率不到14%,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211高校毕业生就业都是如此,普通的双非院校怎么办?

众所周知,很多高校的就业率存在水分,毕业生就业率“掺水”已经是多年来公开的秘密,相关高校的毕业生都心知肚明,但这样做只是自欺欺人,暂时的就业率不应该作为毕业生质量的唯一考量因素,毕业生的长远发展和潜力才是关键。

01

河南一高校被指就业率造假:无论如何都要签掉就业协议

河南一位网友爆料,许昌某高校一年一度的毕业生就业率造假又开始了,学校领导认为这是硬任务,必须要完成,而任务的核心工作是:

无论如何都要让学生把就业协议签掉!

该网友表示,这几年听多了“任务”一词,看着很吓人,言语之中充满了困惑和不解,学校为何要在毕业生就业率方面造假,而且还美其名曰是“任务”。

客观地说,想办法让毕业生签掉就业协议是好事,签了协议就意味着顺利就业,算是对大学四年的一个交代,但问题不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意思,这里面的“无论如何”显得意味深长,大概率就是爆料人所说的“造假”吧!

02

就业率造假是自欺欺人

对高校来说,推动和促成毕业生顺利就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毕业生走出校园无法就业,对学校来说会很尴尬,也会让家长和社会感到失望。

而且从更高的层面来说,高校的就业率也是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指标,所以一直以来高校都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可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倍增的背景下,高校也犯难了,学校没有名气,专业也不够扎实,技能也与市场需求脱节,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谈何容易?

在层层压力之下,很多高校就业部门开始默许,甚至强行让学生签署虚假的就业协议,有时候辅导员还会亲自传授“经验”,给毕业生出谋划策,假就业现象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出现了。

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某985高校毕业生综合就业率为90%,从真实性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比较高的就业比例了,但让人意外的是,某双非院校在毕业生就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其毕业生综合就业率高达98%,这种数据真的没有水分吗?

从每年的毕业季的互联网舆论来看,毕业生纷纷吐槽自己“被就业”,完美的数据背后是毕业生的无可奈何,就业率造假是自欺欺人,对学校和毕业生发展毫无意义。

03

揭开就业率的遮羞布,提前谋划

大学生就业作为一些重要的任务来推进可以理解,初衷也是为了毕业生,可任务一旦拆解之后,所有的压力都到了院系和辅导员那里,任务无法完成就成了责任,而结果将与辅导员的绩效挂钩,甚至还要被通报批评。

而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将所有的工作做在前面,大学四年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而不是在毕业季催着签协议,甚至是公开造假。

高校要紧紧围绕专业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提升就业技能,必要时还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不要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用的“水课”上。

四年磨一剑,能不锋利吗?但这些工作需要统筹考虑,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就业,而不是为了上课而上课。

有很多优质的高职院校就业率非常好,关键原因在于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在致力于解决就业障碍,打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供给渠道,做到毕业生走出校园就可以上岗就业。

对于普通的双非院校来说更应该如此,学校名气和专业实力比不过985和211高校,技能方面比不过高职院校,毕业生凭什么去就业?

如果双非院校不改变思路,提前谋划学生的出路,还停留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层面,未来毕业生的就业将会更艰难,就业率造假解决不了问题,学生好才是真的好,彻底撕掉就业率的遮羞布才能走出人才培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