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经济观察丨筑牢民生之本 夯实幸福之基
发布时间:2025-08-05 09:59 浏览量:5
上半年我市一系列惠民生举措扎实落地
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我市紧紧围绕民生保障核心任务,积极作为,一系列举措扎实落地,为百姓生活添福祉、增温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扎实推进稳就业促就业工作,全市就业工作交出亮眼“半年答卷”。今年1至6月份,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256人,完成省计划3.5万人的55%;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710人,完成省计划1.9万人的61.6%;来鞍就业高校毕业生9313人,完成全年计划1万人的93.13%。
年初,市人社局制定了全市就业重点工作实施方案,部署34个就业专项行动和重点工作,围绕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在鞍就业应届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缺口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实施“春暖钢都 兴企护航”专项行动,举办各类招聘活动228场,为9923家次企业发布11.45万个次岗位信息。创新实施“鞍山招聘360”专项行动,以平均1天1场招聘活动的频次打造鞍山“不挑不拣72小时速就业”品牌。直播带岗搭建“空中就业桥梁”,上半年市县两级公共就业部门开展直播带岗154场,带岗企业4680家次,提供岗位需求7.9万个次,在线观看119万人次。在社区广场、超市门前、零工市场和夜市举办45场“家门口的招聘会”。赴葫芦岛市建昌县、内蒙古赤峰市、铁岭市昌图县开展跨区域招聘活动,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11人。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截至6月末已实现来鞍就业9313人,同比增长3.7%。大力开展就业援助工作,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联系对接服务2417人次,帮助实现就业361人。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帮扶就业困难人员、脱贫劳动力等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公益性岗位有效安置649人。
社会救助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市积极落实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城乡救助标准。通过大数据比对筛查、实地走访摸排等“五步骤”以及重病、重残、高龄老人等“六必走”,精准筛查特殊困难人群2136人,建立“一户一档”,办理救助手续813人。完善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制定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清单,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为符合条件的1930人办理低保手续,临时救助870人次。节日期间,发放一次性补贴1512万元,惠及5.04万人,帮扶困难儿童3766名。
养老服务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上半年我市争取省级资金473万元,对海城市、台安县9家敬老院进行改造。积极推进街道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1个点位已竣工移交,3个点位主体工程已完工,1个点位正在收尾。建成幸福长者食堂2个。3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完成入户勘察。优化基本养老服务津贴补贴政策,新增补贴对象950人。积极培育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经营主体,引导养老机构延伸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推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实行清单管理,推行惠民殡葬,共取消殡仪馆和公墓收费项目53项,累计减负668万元。创制民政审核、企业执行、银行验印的公墓维护费管理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在全省率先制定和推行殡仪馆服务规范,拓展17项免费延伸服务,简化5项业务环节,优化12项服务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0余个。争取中央预算资金2214万元,新建岫岩殡仪馆。按照主动服务和“线上线下”双通道的新模式,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精准落实,新增补贴对象1630人。
未来,鞍山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关切,在各项民生事业上持续发力,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媒体记者 杨峰 刘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