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常见的网络攻击,一篇文章就搞懂!

发布时间:2025-08-05 09:58  浏览量:3

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攻击的核心思想是:用大量请求把目标“淹没”,让它无法为正常用户提供服务。

攻击者通常会控制一个“肉鸡”网络(僵尸网络),通过成千上万台设备同时向目标服务器发起请求,消耗它的带宽、CPU、内存等资源。

2016 年的 Mirai 僵尸网络攻击利用了大量 IoT 设备,使 Twitter、Netflix 等大面积宕机。

• 网站或应用无法访问• 企业业务中断造成经济损失• 长时间的宕机会破坏品牌形象

2011 年,索尼 PlayStation 网络被 SQL 注入攻击,导致 7700 万用户信息泄露。

危害:

• 数据泄露(账号、密码、身份证号)• 数据篡改或删除• 服务器权限提升

防御建议:

攻击者在网页中注入恶意 JavaScript 脚本,当用户访问该页面时,脚本会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从而窃取 Cookie、会话信息,甚至操纵用户操作。

存储型 XSS:恶意代码存储在服务器端• 反射型 XSS:通过 URL 参数直接触发• DOM 型 XSS:在前端 JavaScript 环境触发

危害:

• 窃取用户账号信息• 诱导用户点击钓鱼链接• 发起 CSRF 攻击

2016 年,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遭遇钓鱼攻击,导致大量内部邮件泄露。

危害:

• 用户账户被盗• 财产损失• 企业信息泄露

攻击者在用户与服务器之间“插队”,拦截、篡改双方传输的数据。例如在公共 Wi-Fi 下,攻击者可以伪造热点、窃听流量。

2017 年,Equifax 数据泄露事件部分是因为攻击者在传输链路中劫持数据。

危害:

• 窃取账户密码• 篡改数据内容• 插入恶意代码

常见变种包括字典攻击、彩虹表攻击。

危害:

• 账户被入侵• 数据被窃取• 系统被接管

2017 年的 WannaCry 勒索病毒利用 SMB 协议漏洞,在全球范围内传,影响了数十万台设备。

危害:

• 数据被加密勒索• 敏感信息被窃取• 系统被远程控制

防御建议:

攻击者伪造 ARP 报文,将自己的 MAC 地址与网关 IP 绑定,让目标主机的数据先经过攻击者设备,从而实现中间人攻击。

危害:

• 流量劫持• 数据窃取• 网络瘫痪(广播风暴)• 在交换机上启用动态 ARP 检测(DAI)• 设置静态 ARP 表• 使用 VLAN 隔离不同用户• 边界防护: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IPS)、WAF• 传输加密:HTTPS、VPN、TLS• 权限控制:最小化权限、账号隔离• 用户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防止社工攻击

在攻防对抗中,攻击者只需要找到一个漏洞,而防御者必须堵住所有漏洞。

因此,安全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