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公安局长丨西双版纳公安:以新警务理念筑牢边疆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5-08-05 10:20  浏览量:3

近年来,云南省公安机关围绕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新技术装备、新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和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提供坚强安全保障。5月22日起,云南省公安厅、人民网云南频道联合推出“对话公安局长——擦亮云南公安新型警务‘金名片’系列访谈”,邀请州(市)公安局局长介绍各地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经验成效。

本期专访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余海坤,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对话公安局长——擦亮云南公安新型警务“金名片”系列访谈。今天我们邀请的嘉宾是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公安局局长余海坤。余局长,您好!

余海坤:

主持人好,大家好!

访谈现场。岩庄香摄

主持人:余局长,请您谈谈西双版纳公安机关在践行新警务理念守护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做法和亮点。

余海坤:

西双版纳州公安机关立足边疆区位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创新、主动、规范、协同、精细、务实的新警务理念为先导,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守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模式,引领公安工作向智能化转型。通过聚焦科技赋能,培养公安科技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科技提升公安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公安工作注入强劲动力。我们搭建数据赋能平台,建立实战模型,推动公安信息与社会数据资源整合,大数据赋能实战取得新突破。

二是深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推动警力资源向基层实战聚焦。西双版纳公安机关全力推动实战化工程,深化实战导向、问题导向、基层导向、效果导向,扛牢扛实“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的主责主业。2024年,实战警种侦破刑事案件数占全州破案总数的19.4%,州级主战带动县(市)主战、推动派出所主防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落实便民利企举措,践行服务即警务的主动担当。按照警务机制改革要求,强化“主动警务”理念,全州124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100%入驻政务服务中心,最大限度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保障。

主持人:作为边境州市公安机关,西双版纳公安在推进对外开放与安全发展协同并进的过程中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余海坤:

西双版纳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老挝、缅甸接壤,毗邻泰国,依托中老铁路和7个国家级口岸,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合作的前沿枢纽。随着港口、口岸建设有序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边民互市贸易蓬勃发展,西双版纳公安积极将“边境警务”工作融入对外开放与安全发展,以新运行模式推进对外开放与安全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历时四年,推动“东盟国家旅游团入境西双版纳144小时免签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并研究开发“免签旅游团申报系统”,为跨境人员往来、经贸合作、探亲访友人员提供更多便利和机遇,不断提升合作区开放水平。

二是用心打造“旅游警务”品牌。构建“机关下沉+警种联动+全域覆盖”的体系,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跨警种的合成作战机制,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应对复杂警务情况的能力。在单日超10万客流的节假日景区,西双版纳公安机关通过动态应对措施,实现了涉旅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5%,擦亮了“守护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金字招牌。

三是坚定不移筑牢边境安全屏障。进一步完善边境防控体系,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管控效能,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警务合作,共同打击跨境犯罪,维护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2024年,偷渡案件下降40.8%,持续保持涉我周边缅北地区电诈窝点动态清零,全州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同比下降5.09%、15.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两年排名居全省第二。

访谈现场。岩庄香摄

主持人:西双版纳生态资源丰富,您能否结合具体案例,谈谈西双版纳公安赋能生态警务的具体做法?

余海坤:

西双版纳公安积极运用新技术装备,为生态警务工作注入新动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是推动科技预警与生态警务深度融合。将新技术装备运用到生态保护工作中,深化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运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快速识别生态环境破坏行为,提高发现线索、锁定目标、固定证据的能力,结合与昆明、普洱建立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实现快速发现、联合打击。2024年,西双版纳州破获生态环境和生物安全领域刑事案件40起;破获森林草原领域刑事案件295起。

二是运用新技术装备提高预警能力。运用无人机巡查、高清摄像头、红外热成像设备等技术共同构成全方位预警网络,捕捉到野生动物的图像后,系统能自动进行野生物种识别,系统连接通信设备进行预警。据统计,全州已布建有关技术设备共800余个,1分钟内就能发布预警。

三是线上线下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线上通过警方新媒体平台开展“云普法”,线下深入村寨、景区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以及设立“守护野生兰科植物法治教育科普基地”等2个研学基地,推动生态保护与教育融合,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以“生态警务”实现让西双版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

主持人:余局长,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居多,请问西双版纳州公安机关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

余海坤:

我们聚焦现代警务改革方向,以新管理体系为保障,构建社会协同治理体系,打造具有边疆特色的西双版纳公安新型运行模式。

一是构建少数民族联合治理共同体。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推动多民族联合治理,整合公安、社区及群众力量,通过联防共治破解边境治理难题,促进文化融合与社会稳定。如基诺派出所创立“波遮调解室”,邀请民族调解员以“民歌+法律”方式化解矛盾。

二是建立边境村寨联防共管格局。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全覆盖,将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排查作为核心任务,并发动群众成立护村队、林区巡逻队,形成“村村是堡垒、人人是哨兵”的边疆治理格局。

三是推动派出所回归主防职能。规范“两队一室”设置,整合社区网格员、义警队等社会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建立警民联动的基层治理网格。

主持人:好的,感谢余局长的分享,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余海坤:

再见!

来源:云南警方
责任编辑:字亚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