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航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已扩展至225条

发布时间:2025-08-05 10:18  浏览量:2

中国经济报导:截至 2025 年 7 月,中国东方航空国际及地区航线网络已扩展至225 条,覆盖全球 34 个国家和地区,标志着我国民航业在国际运输市场的竞争力和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

这一突破不仅是东航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折射出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推动 “一带一路” 互联互通的宏大实践。

航线网络:从区域覆盖到全球枢纽

东航的国际航线布局呈现显著的战略梯度:

欧洲核心网络:已通航巴黎、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马德里等15 个欧洲城市,每周始发班次达 2019 年同期的 152%。

2025 年新增的 “上海浦东 — 日内瓦” 航线,是中国航司在两地间的首条直飞航线,进一步强化了中欧高端商务通道。

新兴市场突破:通过 “南向通道” 战略,东航将于 2025 年 12 月开通上海 — 奥克兰 — 布宜诺斯艾利斯航线,填补中国直达南美的空白。

该航线采用波音 777 执飞,航程较传统 “北向通道” 缩短约 15%,并依托新西兰过境免签政策,打造 “亚洲 — 大洋洲 — 南美” 黄金三角。

枢纽协同效应:以上海为核心枢纽,西安、昆明等区域枢纽形成联动。

例如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覆盖米兰、布达佩斯、莫斯科等14 个国际航点,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节点。

战略支撑:技术赋能与生态构建

东航的航线扩展离不开硬核能力的支撑:

国产大飞机规模化运营:11 架 C919 客机已执飞 12 条航线,覆盖上海、北京、广州等 10 座城市,并计划逐步投入国际航线。

C919 的高可靠性(平均机队可用率 99.7%)和低油耗特性,为长航线运营提供成本优势。

智慧服务体系:机上高速 Wi-Fi 覆盖所有 “一带一路” 航线,旅客可全程在线观看高清视频、进行商务会议。

2025 年暑运期间,东航宽体客机空地互联服务覆盖率达 100%,满意度同比提升 23%。

中转枢纽优化:与阿提哈德航空、利雅得航空等达成联营合作,在阿布扎比、利雅得等枢纽实现 “一票到底、行李直挂”。

例如上海 — 阿布扎比航线通过联营协议,中转时间缩短至 60 分钟,联程客票占比提升至 35%。

经济价值:从运输服务到产业协同

航线网络的扩展产生多维经济效应:

贸易与旅游拉动:“一带一路” 航线年运输跨境电商货物超 80 万吨,助力智利车厘子、马来西亚榴莲等农产品实现 “24 小时达”。

2025 年上半年,东航承运的跨境生鲜货量同比增长 47%,相关贸易额突破 200 亿元。

就业与产业升级:新增航线直接创造地面服务、机务维修等岗位超 5000 个,并带动航空物流、航油供应等配套产业发展。

例如西安枢纽的国际航线扩展,使当地航空维修产业规模同比增长 18%。

国际规则输出:东航主导制定的《宽体客机客舱服务标准》被国际航协(IATA)采纳,成为全球首个由中国航司主导的服务类国际标准。

其 “双枢纽 + 区域门户” 网络模式,为发展中国家航司提供了可复制的发展范式。

未来布局:从航线扩展到生态重构

面对全球航空业变革,东航制定三大战略方向:

航线网络升级

2025 年底前开通上海 — 迪拜 — 内罗毕航线,构建 “一带一路” 非洲支线;

2026 年启动 “空中丝绸之路快线”,在东南亚、中东等区域实现 “每日多班、高频次运营”。

绿色航空转型

2025 年完成 50 架宽体客机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适配改造,目标在 2030 年前将航油碳强度降低 25%;

试点 “客改货” 混合航班,在上海 — 法兰克福等航线上实现腹舱货物运输碳中和。

数字化生态构建

上线 “东航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航班调度、机务维修、旅客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

与华为合作开发 “元宇宙机场”,旅客可通过 VR 设备体验虚拟值机、行李追踪等服务。225 条国际及地区航线的开通,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中国民航业从 “跟跑” 到 “领跑” 的缩影。

东航正以 “超级承运人” 的姿态,通过航线网络重构全球航空版图,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中国民航的新范式。

随着 “南向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快线” 等项目的推进,中国与世界的连接将更紧密、更高效,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