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最好的抗心梗运动并非跳绳跟游泳,很多医生在做

发布时间:2025-08-05 10:23  浏览量:4

“跳绳能强心”“游泳对心肺好”——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可要我说,这俩运动虽然好,但真说到预防心梗,它们可不是医生们私底下最钟情的法子。

反倒是一个看起来“没劲头”的动作,成了不少心内科医生的“日常主修课”。你猜是啥?我慢慢跟你聊。

我一个老同学,北医的心内科主任,五十出头,工装穿得锃亮,白大褂底下却总是藏着一条运动裤。前阵子我们聚会,我忍不住打趣他:“你不会是下了班偷偷去打球了吧?”

他说:“打球哪有空,我就是每天多走几步。”你听听,这话听着平平无奇,但“走路”这事儿,可真没那么简单。

医院里那些年纪不小、却依旧精神矍铄的老专家,走路都挺讲究,不急不缓、抬头挺胸、步伐均匀?这不是装样子,是他们真懂得了“快步走”的奥妙。

不是散步那种慢悠悠,也不是暴走团那种气喘吁吁,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节奏稳定、略微加快心率但不至于喘不过气的步行方式。

根据《柳叶刀》2022年的一项大型研究,每天坚持30分钟快走,可以将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梗、脑梗)的发生率降低三成以上。

这可不是我随口说说的数字,而是研究了将近47万人、追踪了10年的成果。这种“看似简单”的运动,怎么就不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更妙的是,快走这件事不仅安全性高,还能“量身定制”。胖的人走起来不费膝盖,老年人不会摔倒,心脏功能差的人也能慢慢适应。

不像跳绳,绳子没转利索,脚一绊,膝盖腰椎全找你麻烦;也不像游泳,一没池子二没时间,三怕水的人更是压根碰不了。

我有个病人,老朱,58岁,做了20多年销售,烟龄30年,体重180斤,血压也高。去年差点心梗,抢救回来以后,医生再三叮嘱他“适度运动”。

他一开始也信心满满,买了个跳绳,看别人跳得潇洒,他也跟着学,结果两天后腿一瘸一拐来复诊,半月板轻微撕裂。后来换成游泳,换了三家健身房,要么水太凉,要么人太多,去了三次就放弃了。

最后我跟他说:“你别折腾了,出门快走半小时,走到微微出汗、还能聊天但不能唱歌的节奏,天天坚持,比你跳绳游泳强多了。”

他半信半疑,但还是按我说的做了。半年后再见,整个人瘦了十斤,血压降了15个点,连心电图都比之前“清爽”了不少。这不是最踏实的办法么?

其实心梗这事,背后可不光是血管的问题。它是个“多管齐下”的结果。遗传固然有关系,但更多是生活习惯在推波助澜。

你晚上总熬夜追剧,白天坐着不动,三餐乱吃,油脂和糖摄入超标,体重飙涨,这时候你哪怕血压血糖稍微高点,都像在给自己心脏埋定时炸弹。而快走,恰好是对抗这一切生活“恶习”的利器。

你可能会问,那快走到底要怎么走才算“有效”?我教你一招,“能走出汗、还能讲话、走完不喘”的节奏最合适。

大概是每分钟120步左右,也就是走10分钟能走1200步,差不多啦。你不用死磕计步器,但心里得有数,这不是散步,是带有点“任务感”的行走。

而且走路还有个特别神奇的地方,它不像其他运动那么“挑时间”。清晨空气好,可以走一圈;午饭后走20分钟助消化;晚上走一走还能缓解压力、改善睡眠。

你看看,哪项运动能有这待遇?连我那刚退休的师兄,都说“我一天不走,就浑身不得劲。”

说个不太为人知的冷知识:走路还能刺激脑内释放内啡肽,这是一种天然的“快乐分子”,能让人心情变好,甚至有轻微的抗抑郁效果。你焦虑、烦躁、老是心情低落,走一个小时回来,整个人都像“洗了个澡”一样轻松。

而且我观察过,很多医生自己治心病的时候,也不指望什么高大上的器械,而是——走。

我在协和见过一个老教授,做完支架手术一个月,自己戴着帽子在院子里走了半小时,一边走一边跟小护士聊着天,说“这比吃药还管用。”这是不是医生们自己都在用的“秘密武器”?

你别小看了这种“慢慢来”的运动,它本质上是让血管学会“自我调节”。走路时,肌肉收缩能帮助血液回流,心脏负担减轻,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动脉更弹性,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用我中医的老话说,就是“通则不痛,动则不瘀”。

但这事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得天天坚持,一天两三次,每次二十来分钟,总量凑够一个小时,别偷懒。你要是今天走明天歇,跟练气功只练招式不练内功一样,表面上看热闹,实际上没啥用。

当然了,有人会问:那我是不是就不用吃药、不用看医生了?这可不行。走路是辅助,是基础,但你血脂高、血压高,还是得按时吃药、定期复查。别指望走两天路就把十年的问题全抹掉,那是不现实的。

讲到这,我特别想说一句:别再盲目跟风了。看谁跳绳瘦了就去跳,谁游泳有腹肌就往水里扎。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你,尤其是有心血管隐患的人,得选“长久之计”,而不是“炫技的活儿”。快步走,才是这类人群最稳妥的选择。

我有时候也会带自己孩子一块走,边走边聊天。他说:“爸,你这是不是‘养生式遛娃’?”我说:“你以为我陪你,其实我是在救我自己。”笑归笑,这话还真不假。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就像个老机器,得时不时“运转一下”,别让它生锈。

你可以在小区里转,也可以绕着办公楼走一圈,甚至在家看着电视原地走都行。关键是别让自己长期“坐等心梗”。心脏这个东西,它从来不吭声,一旦“罢工”,那可是要命的。

所以啊,下次再有人问你:“跳绳好还是游泳好?”你就告诉他:“医生自己都在快步走呢!”这不是凑巧,而是经验堆出来的选择,是科学验证后的结论。别小看了这双腿,它每天都能把你从“危险区”带回“安全线”。

别嫌走路慢,心梗就怕你快。

参考文献:

[1]周玉梅,王玉洁.快速步行对中老年人心血管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1):209-212.

[2]王莉,刘建平.步行运动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4):310-315.

[3]李娜,张红.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5):41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