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潮不得了,中报期间又是海量资金入场!
发布时间:2025-08-05 11:12 浏览量:3
最近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回购热",387家公司豪掷602亿真金白银回购自家股票。茅台53亿领跑,牧原、美的等8家巨头回购超10亿,更有芯原股份7天闪电完成回购。表面看这是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但作为一个浸淫市场多年的量化交易者,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回购是不是好事,当然是好事,但回购后股价一定涨吗?真不一定,把大股东增持、回购后深套的事情非常多。很多人为此去探究细节,到底这次大股东增持、回购,处于何种目的?是为融资铺平道路,还是为了安抚人心?亦或者真的是觉得值这个价?后续是否还有手段?但多数情况是,越研究越是不确定,研究到最后,就是见仁见智了。
一、利好背后的博弈论
记得小时候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河水到底是深是浅,取决于你是松鼠还是老牛。在股市里,利好利空也是如此。上市公司大举回购看似是重大利好,但结果往往出人意料。为什么?因为决定股价走势的不是消息本身,而是机构资金的真实意图。
但从数据上看,每次都是当散户为回购消息欢呼雀跃时,机构可能正在悄悄撤退。就像2025年4月那波稳定币概念行情,"翠微股份"翻倍的同时,"东软集团"却在下跌。区别在哪里?就在于机构资金的持续参与程度。用系统观察「机构交易特征」,能够看到翠微股份在没有上涨之前,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已经持续不断。说明机构确实在积极参与。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二、数据不会说谎
而"东软集团"则恰恰相反,「机构库存」显示,机构参与度时断时续。更典型的是"润和软件",初期机构确实积极参与,但很快就偃旗息鼓,导致股价一路下跌。
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发现:当专项贷款支持的回购公司数量达到653家、总额1418亿元时,散户往往只看到了表面利好,却忽略了机构可能借此机会调整仓位的事实。就像牧原股份获得25亿元专项贷款后完成21亿元回购,表面看是公司信心十足,但股价表现却未必如散户所愿。
三、机构的行为密码
我特别关注到芯原股份这个股票:7天完成2483万元回购,效率惊人。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其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近50%,在手订单创历史新高。这种高效率往往伴随着机构的提前布局。
通过量化工具可以清晰看到,"中科江南"在指数突破3600点后开始发力,关键就在于我用红框标注的部分:虽然股价反复震荡,但机构资金持续活跃。这就是典型的"机构蓄势",每一分钱都在为后续行情做准备。
回到开篇的回购热潮。贵州茅台已完成预计回购金额上限的近90%,但这并不意味着散户就该盲目跟进。通过量化数据可以看到,很多看似利好的消息,实际上是机构与散户博弈的棋子。
我的经验是:与其追逐热点消息,不如静下心来研究机构资金的真实动向。就像看一场魔术表演,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而量化数据就是帮我们看透魔术机关的那把钥匙。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 上一篇:荆州这个场馆施工改造!暂停对外开放
- 下一篇:广东全力做好强降雨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