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夜间,中方遭两大铁杆朋友“背刺”,懂王挖中国墙角成功?
发布时间:2025-08-05 11:19 浏览量:4
就在短短24小时内,中国一直被称为“铁杆朋友”的两国,巴基斯坦与柬埔寨接连作出亲美举动,其决策逻辑与特朗普政府施政风格紧密相关。
这两个国家分别签署贸易与能源协议、公开提名特朗普角逐和平奖,似乎在表现出对中方的警惕态度。
然而,这些表面的“转向”,似乎还隐藏着某种策略性的权衡,
在底层逻辑中,它们能否真的动摇中方与其深度合作伙伴关系?
美国和巴基斯坦
2025年7月30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平台宣布美巴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贸易协议,表明美国将协助开发巴基斯坦境内“巨型”石油资源,协助实现能源自给。
同时大幅降低巴基斯坦对美出口产品的关税,尤其是纺织品等传统产业产品。
据报道,双方正着手选定领投的石油公司推进开采计划,巴方财政部长奥朗泽布与外交部长一致认为,这是缓解29%关税压力的“双赢”机会,并形容为迈入“新时代”的合作。
同时,巴基斯坦最大的炼油商宣布,将于今年10月首次进口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采购规模高达100万桶,这是巴国首次正式承兑美原油订单,被解读为能源结构多元化的务实举措。
信源截图
协议签署后,美巴合作迅速延伸至数字经济与区块链领域,驻巴金融顾问委员会领军人物通过参加高级会谈,推动双方在加密货币监管、数字资产和区块链技术方面合作。
巴基斯坦政府成立了PCC委员会,并邀请了重磅人物担任战略顾问。
该委员会计划将2000兆瓦盈余电力用于比特币挖矿与AI数据中心建设,并推出主权比特币储备战略,凸显其前瞻性格局与与美方互动的深度扩展。
而就在美国和巴基斯坦达成协议之后,一个中国邻国也有了新的动静。
中巴关系
8月1日,柬埔寨副总理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将正式提名特朗普角逐2025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理由包括特朗普在调停柬泰边境冲突中发挥关键作用、并通过施压推动美方将对柬关税从一度威胁的49%下降至19%。
当被记者短信确认此提名举措时,他直接回复“是”,表现出外交表达的坚决。
紧接柬埔寨宣布后,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特朗普有资格获得和平奖”。
此言论迅速引爆国际舆论,将柬埔寨外交表态与美国宣传有机串联,凸显美方软实力操作的效果。
这两起事件接连发生、节奏集中、效果合力,极易被解读为特朗普政府有意在短时间内集中“挖墙脚”中国的传统友邦。
事实上,这种说法已经网络中甚嚣尘上了,不少网友认为在中美博弈的当口,两国频频展现出亲美举动,是对中国的背刺,而懂王挖墙角已经成功了。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特朗普
长期以来,中巴关系被视为地缘政治范畴内的“铁杆朋友”。中巴经济走廊已投入数百亿美元建设基础设施与能源项目,是中国在南亚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
然而,在面对特朗普“对等关税”施压时,巴基斯坦迅速调整外交姿态,将优先承诺能源开发、数字经济合作等重要领域给美国。
乍一看,巴方似乎真的背刺了中国,但实际上不然。
巴基斯坦此举一是为了快速缓解出口压力,二是借机打开对美投资通道,争取长期发展资源。
这种中美双下注、却在利益排序上优先美方的权衡,表明其国家利益追求早已突破传统框架。
巴基斯坦总理
至于数字新经济,同样是巴方出于发展想法。
PCC在数字资产监管和加密产业布局方面的积极作为,使得这一合作协议不仅是传统能源与贸易,大量科技新领域也被纳入框架。
通过与美方的数字金融接触,巴基斯坦试图吸引外资布局AI数据中心、战略比特币储备等,同时也向美国开放了对巴政策技术领域的深度参与。
这种前瞻性规划既彰显巴基斯坦灵活外交的一面,也为美方提供在南亚扩展影响的多维路径。
美国和巴基斯坦
至于柬埔寨的“符号外交”倾向,则凸显出政治表态优先服务形象利益的态度。
柬埔寨在泰柬冲突中,虽然曾接受东盟与中国主导的调解方案,最终停火协议为三方在马来西亚谈判达成,在后续监督与落实层面中国主导更为明显。
但柬方公开表态中却将主要功劳归于特朗普,没有提及中国方案与中国角色。
这种“表态型外交”更像是一种换取贸易优惠和市场稳定的姿态,一种形象利益主动向美靠拢的策略表达。
目前来看,巴基斯坦与柬埔寨均在关键核心议题上表现出对美方“优先级更高”的意愿,即便与中国有深度合作基础,也未能在短期行动中体现优先地位。
中国虽在调停停火与建设支持上仍处主导地位,但这些国家在行动层面主动对美方承诺资源与荣耀,对中方默然,暴露出盟友情谊在利益冲突上的脆弱性。
这为特朗普提供了战略机会,也表明中方需要通过更灵活且多元的外交策略,强化长期关系的韧性与应对能力。
中国这两位铁杆盟友在同一时间向美方靠拢,其做法或是出于压力下的权宜之计,也可能蕴含中美之间竞争走向的信号。
但更重要的是,它提醒我们,在全球格局快速变化背景下,即便是亲密伙伴,也可能因实力判断与利益计算而调整立场。
随着中国不断增强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中方的朋友和合作网络只会越来越广,这一点不会改变。
但面对复杂形势,更需审慎巩固已存关系,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友谊阵地。
只有以更加多元和灵活的外交方式回应变化,中国才能在错综交织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主动,并继续推动构建以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合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