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淞沪抗战,一场本可胜利,却退让求和的战争

发布时间:2025-08-04 20:37  浏览量:4

深度还原88年前的淞沪抗战。

你了解过发生在淞沪大会战五年前的淞沪抗战吗?

发生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虽然不同于五年后的淞沪会战,双方参战兵力均不足十万,但确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淞沪抗战

日本人的野心

1932年1月,辽宁锦州落入日本人之手。也就是说,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因为张学良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人用了仅仅四个月零十八天,就顺利的占领了东三省。

日本军国主义完全不满足于现状,决定在上海发动事变,进一步扩大侵略。

日本在上海不断地寻衅滋事,但大都以中方的让步告终,让日本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于是,日军找到了川岛芳子,以谋求制造更大的事件。川岛芳子不是日本人,她是清肃亲王的女儿,他的养父川岛浪速把她训练成了一名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曾参与了谋杀张作霖事件,有东方魔女之称。

图右川岛芳子

川岛芳子找到了几位日本僧人,他们来到三友实业社厂区门口,然后派人往厂区扔石子,工人们看到几名日本僧人便拦住进行盘问。这时周边聚集了一些围观群众,突然,从围观群众中冲出来几个人,上去就开始殴打日本僧人,混乱当中,两名僧人受伤,一名僧人受重伤去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其实,扔石子的还有殴打日本僧人的人都是川岛芳子安排的,意图制造冲突。日本国内对于佛教是比较尊敬的,这么安排就是要激起日本国民的愤怒,煽动日本侨民的仇华情绪。

之后,几千名日本侨民聚集在中国政府门口要求道歉,惩办凶手,赔偿损失。取消一切排日、辱日行为。

与此同时,日本海军正在积极备战,不断地向上海增兵,寻找理由开战。其实无论国民党做出怎样的让步,都是无济于事的,日军只不过在找一个借口罢了。

对于国民党而言,和日本打还是不打一直是一个犹豫不断的问题。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的日子也确实不好过。

当时的中央政府能够调动的军队不足十万,就算勉强集结起来,也不是一只训练有素的军队,贸然开打没有什么胜算。

如果想要调动军阀的军队,需要提供钱粮,没有钱,军阀的兵也调不来。反观日本,当时可以轻松调动数十万军队参战,而且武器装备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

当时国库的现款仅有300万元,然而当时中央每月所需的军政费用就高达2200万元,仅能够维持几天,维持现状尚且不易,更何况与日本开战了。到了1932年1月,驻守上海的第19路军已经两个月没有领到军饷了。

南京国民政府遇事总是一味的退让,然后再天真的寄希望于英美的调停,然而英美只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哪管你中国的死活。

一味的退让求和什么都换不来,换来的只能是挨打。

上海市长吴铁城下令取消了上海一切的抗日团体。然而日军根本意不在此啊,接受了一个要求,只会换来更加无理的要求。日军只是在等待军队整顿完毕就开战罢了。

日本接着又提出,要求中国撤走在闸北驻守的中国军队,同时撤销军事设施。

1932年1月28日,就在这份公告发出十分钟后,日军便发起了进攻。

驻守在上海的第19路军在军长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反击。

29日凌晨1时,第19路军向全国发出通电,把日本侵略上海的消息传出去,并表达了坚决抵抗的决心。

图蔡廷锴

血战与谋和

战争持续到了1月29日,日军在外围的进攻受到了阻击,于是把进攻重点放在了闸北火车站。

上午10时,日军飞机对闸北火车站发起了轰炸,车站燃起了熊熊大火。

日军对火车站附近地区进行了密集的投弹,日军的优势在于装备精良,炮火猛烈,中国军队沉着应对,在炮火攻击的间隙发起反击。战斗持续到下午6点,日军死伤400余人后开始撤退。

驻守在火车站的是第19路军和中国宪兵,中国军队表现出顽强的战斗力,此次战斗以日军的撤退告终。日军共损失装甲车3辆,一架飞机被击落,两架飞机受损,死伤数百人。中国军队也有较大的损失,伤亡数百人。

1月29日晚,上海市长吴铁城要求停战。因为通过第一轮进攻之后,日本现有兵力无法再次猛攻,因此同意了停战谈判。1月31日,双方在英国领事馆进行谈判,确定了2月1日至2月3日三天停战。

图吴铁城

停战期间,日军依然在抓紧时间往上海增兵。1月30日,日本龙田号巡洋舰带领战舰4艘,运来3000名日军。1月31日,日军加贺和凤翔号航母抵达上海,当天来到上海的还有三艘巡洋舰以及4000名日军。

日军不但一直向上海增兵,停战期间也是不停的对中国军队进行骚扰。1月31日凌晨,日军向宝兴路、宝山路的中国军队发起攻击。2月2日,日军集中火力攻击闸北地区。因为攻击规模不大,加上中国军队早有准备,基本上都被中国军队成功击退。

2月3日上午,日军飞机和战舰向吴淞要塞开炮。

2月4日上午,13艘日本军舰向吴淞要塞的炮台开炮,中国军队立即反击。

2月5日上午,日军卷土重来,中国军队顽强抵抗,用迫击炮轰击日军。日军虽有军舰和飞机大炮,但也没占到太多便宜,对于顽强抵抗的中国军队依然无可奈何。

面对强大的日军,南京国民政府竟然害怕了。在1月30日,国民政府发布了《国民政府移驻洛阳办公宣言》,宣布了临时迁都洛阳的决定。

图洛阳

然而,洛阳虽然是一座古城,但是条件比起南京确是差的太远了。当时的洛阳是一座人口只有8万的小城市,这里没有汽车,没有大酒店,就连政府人员的居住办公地点都成问题。所幸的是,洛阳当时有兵营和飞机场,对政府来说还多一些便利。

当时,全国议论纷纷,都在谴责国民党要当逃兵。于是,蒋介石不得不站出来表达抗战决心,声称要与日本做长期斗争。可是话虽是这么说的,但是事他却没有这么做。

当时在上海顽强抵抗的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讲到,第19路军在战争中所需要的武器弹药和医药器材,国民党一律没有补给。日军拥有坦克、军舰、飞机、大炮,我军在武器装备上处于很大的劣势,国民党始终不发一枪一弹。战斗期间,日军不断地增兵,增加补给,我军不停的急电求援,国民党政府始终置之不理。

战局改变

在进攻连连受阻之后,2月5日,日军决定改派村吉三郎指挥上海战争。2月6日,村吉三郎乘军舰抵达上海。

2月6日晚,3000余名日军在张华浜车站附近登陆,他们携带40门火炮猛烈炮击。驻守在此的是156旅4团8连,由于兵力悬殊,中国军队苦撑一个多小时后,死伤过半,不得已的情况下,连长赵金声下令撤退。

撤退之后,赵金声又迂回到车站前端一带,用机枪猛烈扫射日军,日军被截成两半,以为中了中国军队的埋伏,瞬间慌了神,战局出现意外反转,日军再次被打退。

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让8连连长赵金声名扬中外。

2月7日,日军再次发起进攻,出动飞机对吴淞进行了轰炸,但是仍然收效不大,进攻处处受挫。

为何日军拥有众多的优势依然是处处受挫呢?当时经过九一八事变,全国抗战的激情此起彼伏,中国军队抗战的信念空前高涨。军队下达的命令是死守吴淞。吴淞失守只能是在弹尽粮绝之后,每个军人都抱着必死的信念,坚决执行命令,不怕牺牲。

终于等来了援军。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中国军队中越来越多的军人表达了抗日的意愿,张治中主动请缨抗战,获得了蒋介石的批准。但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仍然持消极态度,虽然派来了第87、88师,但是并没有立即参战,而是驻扎在上海附近作为总预备队。

如果蒋介石命令第87、88师迅速参战,和第19路军合兵一处,以优势兵力歼灭日军,战争有可能就胜利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2月13日,日军第14联队第2大队横渡黄浦江,中国军队及时发现并立即反击。14日,日军第二大队退回火车头车库附近,中国军队依靠吴淞要塞一带复杂的水网展开战斗,消灭了进攻的日军。

日军此时决定暂时停止了进攻,龟缩到了租界。

2月15日,日军第9师团一部登陆,驻扎在杨树浦和沈家港镇附近。16日,又有日军第9师团的兵力登陆。由于中国军队数量和兵器不足,无法做到每个地点都进行周密的布防与防守。

日军丑恶的嘴脸经常是表面上说是要和谈,暗地里却在积极备战。2月18日,日军新上任的指挥官植田谦吉向中国第19路军发出通牒,要求中国军队在20日上午7点之前全部撤退。

日军无理的要求中国军队在自己的土地上撤退。19日,第19路军强硬的回复了日军,中国军队坚守之决心绝不动摇。

日军决定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地点是庙行镇,庙行镇位于吴淞和江湾镇之间,攻克庙行镇就能对吴淞形成包围之势。驻守在庙行镇的中国军队是第5军。

图庙行

22日凌晨,日军集结兵力对庙行镇发起了总攻。先是几千发炮弹的轰击,几乎轰遍了中国军队阵地的每个角落,当时天气还有大雾,双方开始交战。

战斗到上午7时,中国军队损失很大,日军继续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向前推进,中国军队顽强应战,终于将日军击退,庙行镇以南方向暂时摆脱了威胁,

庙行镇南面进攻失败之后,日军仍不死心,又企图从庙行北面发起进攻。当日上午9时,中国军队决定从左翼、右翼和正面同时反击日军。

22日下午,进攻庙行的日军被中国军队三个师包围起来。战斗打响,日军遭到三面围攻。在傍晚时候,日军飞机刚好停止了轰炸,这对于中国军队是大好时机,到了晚上10时左右,中国军队一鼓作气歼灭了进犯庙行的日军。

此次战斗,中日双方均伤亡3000余人,损比大概1:1.但是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我们没有飞机大炮,凭借着一次次的近身肉搏赢得了战役。

这次战役令我军在国际上声誉倍增,中外媒体一致认为这是日寇第一次总攻的失败。

在1932年,日军的战斗力还没有那么强,虽然我军在武器装备上比不上日军,但是如果依靠地理优势,加上当时中国军队抗日意愿强盛,打败日军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不是仅仅防守成功。

可悲的是当时的蒋介石政府依然是消极抗日,蒋介石大概有50万军队,60个师的兵力依然在和共产党战斗,造成了极大的内耗。而反观日本国内,没有战乱,都在全力支持日本军队。

图蒋介石剿共

25日清晨,日军发起了第二次总攻,这次地点选择了小场庙和庙行镇之间,这里地势比较平坦,有利于机械化部队作战。

日军依旧是出动海空军对中国阵地进行猛烈轰炸。中国守军主动后一里多保存实力,中国守军耐住性子,等日军前进至只有100多米的时候,用步枪、机关枪、手榴弹与敌人战斗,双方展开拉锯战,由于中国守军在武器上没有优势,阵地上还是被日军缓慢推进。

到了晚上9时左右,中国军队的机会来了,夜间通过激战收回了部分白天丢失的阵地。

由于小场庙已经丢失,江湾区守住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兵力不足的第19路军为了发挥最大的作用,无奈之下撤离了江湾镇。

撤退

战斗持续了近一个月,蒋介石政府依然是想着和谈,多次要求中国守军主动后撤,以求和日本求和。在庙行等几场战役胜利之后,蒋介石却认为是收手的好机会,以此来求和或许日本会少一些蛮横的条件。

蒋介石政府的一次次退让让前线官兵一次次的失望,也让全国人民渐渐怒斥蒋介石的不作为。

南京政府下达了撤退命令,2月27日下午,第5军和第19路军开始撤守二线。一方面,这是军令无法违抗,另一方面,南京政府完全没有其他的支持,守军兵力在不断减少,补给却迟迟没有,就算是继续抵抗不仅没有意义,反而会失掉自己。

南京政府一再退让,日本却不吃这一套,依旧在不停的增兵,此时中国守军已不足五万,日军却增加到将近十万,而且在武器弹药以及补给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3月1日凌晨,日军开始在七丫口附近登陆,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因为这些地点没有中国守军。现在中国守军的兵力已经不足以防守如此长的战线了。

3月3日,国联大会将在日内瓦举行。此时国际上已经有不少反对日本的声音,大会一旦召开,日本必将受到谴责。所以日本想在3日之前改变上海的战局。

3月1日上午8时,日军重炮开始对中国阵地进行炮击,又出动40余架飞机进行投弹轰炸。9时,日军在装甲车掩护下开始冲击。中国守军以手榴弹应对。晚上7时,双方开始肉搏战,直到晚上11时,战斗停止,中国军队开始后撤。

3月2日,中国军队后撤,日军继续向前推进。

3月3日,双方在葛隆镇激战。驻守在这里的中国军队是第5军第87师第259旅第517团。日军汹涌而来,稳扎稳打,步步紧逼,逐渐对第517团形成了包围之势。一旦被包围,再突围就难了,肯定是全军覆没。

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后,双方损失过半,然而日军却在不断增兵。第517团最终被围。终于等到下午4时,独立旅1团前来救援,第517团官兵仅剩下小半,团长冒死突围,杀出一条血路,终于与第88师会合。

和谈

3月3日,国联大会在日内瓦举行。上海战事暂时停止。

虽然在名义上暂时停战,但是日军依然十分的不老实。在3月4日至3月13日,日军又先后攻击了黄渡、太仓等地,还会派飞机轰炸苏州和常州。

经过长达40多天的谈判,1932年5月5日,中日两国终于在上海签署了停战撤军协议。

图签署停战协议

5月下旬,日本陆军、海军从上海撤退,中国第19路军和第5军也陆续撤离上海。

还都南京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此时正在上海,在他看来,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战争。进攻的一方,远渡重洋,天时地利都不占优势,但是却一直有源源不断地兵源,充足的补给,而且一直在增加。防守的一方,背靠广阔的祖国,政府却没有给任何的支持,兵源越打越少,补给也迟迟没有。他非常想不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军队和人民在为自己的祖国而战,政府却像是一位旁观者。

1932年11月29日,国民政府终于发布了《自洛阳还都南京令》。至此,洛阳完成了行都使命,国民政府回南京了。

图民国南京

在1932年,还发生了一件事,令人义愤填膺。就在第19路军与日军激战之时,中国海军竟在服从上级命令,不得还击。甚至在战事扩大之后,第19路军来借海军的火炮弹药,国民党海军以未接到政府抗敌的指示为由拒绝。国民党海军为了表示与日本海军友好,却在暗中接济粮食蔬菜和鸡鸭鱼肉。

图国民党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