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币大家 南洋CC——陈光扬的几枚中国古钱精品
发布时间:2025-08-05 11:56 浏览量:2
作者 邬显康
作者:新加坡钱币学会会长邬显慷博士
陈光扬是新加坡钱币学会的名誉会长,他出生于新加坡的一个传统华人家庭。35年前,一部古装剧中古人使用的银锭偶然闯入他的视线,从此点燃了他对中国古钱的痴迷,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尽管中文基础薄弱,他却凭着锲而不舍的执着,全身心扑进中国古钱币的研究和收藏。早年既无网络助力,也无名师引路,他辗转海内外与藏家交流心得,倾注全部精力搜集资料。在资深泉友圈中,他的网名“Chinese_Cash” 与 “ CC” 的名号几乎无人不晓,而他真正的英文名字 “ Gilbert Tan”却鲜为人知。
历经多年的用心积累,他的藏品已达数万枚,其中珍稀品种不计其数。今年,是陈会长收藏古钱币的第35年,同时也是他的花甲之岁。日前,为出版筹备多年的藏品集,他再次邀请古泉文库主主编宋捷先生专程赴新,选取最为得意的一千余件珍品拍照制版,难得有机会如此大快朵颐,不妨从他的珍藏中,选取几枚精品略作介绍:
其藏品中,辽、金钱币最为夺目,不少孤品至今未见第二枚现世。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神册年间(916年) 所铸的神册通宝,前谱未载,为近年新发现之创建品。存世所知二枚完整,一枚仅余1/4,只存册字者。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天辅元年(1115年)铸天辅元宝,目前仅见此枚。传闻二战前德国柏林某博物馆曾藏一品,该博物馆遭轰炸后,钱币去向成谜,其真伪亦无从考证。
金熙宗天眷年间(1138-1140年) 铸钱品类虽丰,含小平元宝、小平通宝、折二通宝、折三重宝,然均难得一见。其中,天眷重宝真书为目前所知唯一完整品,现藏陈氏手中。
金熙宗皇统年间(1141-1149年) 所铸篆书皇统元宝小平与皇统通宝折三,皆海内外孤品。前者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系民国李映庵旧藏,后者则为陈光扬的心爱之物。
金宣宗贞祐年间(1213-1217年) 铸贞祐元宝和贞祐通宝,钱文制作皆精。其中贞祐元宝小平为孤品,最初发现于印尼巴厘岛,后流入日本。
左一马定祥,左二马传德,左三平岛春水
传闻马定祥当年访日得见此钱,竟激动得从椅上跃起,落座后仍连拍大腿赞叹不已——这枚稀世大珍,若干年后终被陈会长从平岛春水手中购得。
三国两晋南北朝十六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疆域变迁无常。陈光扬所藏的此时期珍稀钱币中,最受瞩目的当属蜀汉刘备的章武直百大钱。这枚上世纪九十年代购自台湾省的孤品虽争议不断,他却力排众议:观其风格与孙吴大泉当千相近,应是刘备221年在汉中称帝时的试铸或者开炉钱,而这一发现,或将改写中国钱币最早年号钱的纪录。
除蜀汉钱币外,他的孙吴钱币收藏同样体系完备。如直径超过4厘米的孙吴大泉当千初铸大型钱,所知私人藏品中仅有两枚,皆为陈氏所藏。
而他的大泉五千,则是存世数枚中品相最好的一枚。
陈光扬的五代十国钱币同样亮眼,很有几枚存世孤品,其中以刘仁恭的顺天元宝背上月下千大铜钱最为珍贵。清末民国时,方药雨曾藏一枚上月下千大铁钱,并引以为傲。近年铁钱偶有发现,但铜钱却始终未见第二枚。
北宋时期堪称中国古钱的黄金时代,钱文书法尤具突破,陈氏藏珍中,除了徽宗系列与靖康系列外,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年)所铸嘉祐重宝小平钱、北宋淳化五年(993年)四川李顺起义军所铸应运通宝背月孕星铁母,皆为今世孤品。民国时四川曾出土应感通宝小平背月孕星一品,被泉界大家罗伯昭所得,已是当年的重大发现,而陈氏所藏更添传奇。
陈氏藏珍中的精品远不止于此,从未发表或展示图片的珍品比比皆是,难以尽述。此次有幸在新书出版前亲见实物,感慨万千——相信新书的出版,一定会让陈光扬先生 “Chinese_Cash” 的传奇在得到更广阔的流传,而当读者捧读此书时,也必将为其内容的厚重与图片的璀璨惊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