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父母双亡,兄妹被亲戚嫌弃,如今成才,亲戚们陆续上门

发布时间:2025-08-05 12:22  浏览量:2

外甥女小萍三胎如愿生了个女儿。女婿刘成把我们这边所有亲戚都喊来,在城里最豪华饭店大摆宴席。席间,刘成和哥哥姐姐轮番给大家敬酒。他们说,要感谢我们这边所有亲人这么多年的照顾和帮衬。

宴席热热闹闹地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有十几口人闯了进来。他们一进来就热情地把他们兄妹三人围到中间,那份热情看得我们这些娘家人一脸的懵。他们七嘴八舌,一边祝贺刘成儿女双全有福气,一边埋怨刘成,这么大喜事为啥不告诉家里人,让他们也跟着沾沾喜气。

在他们纷乱的话语中,我听出,他们都是刘成家那边的亲戚。

外甥女结婚十六年了,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家这么多的亲戚上门。

我家有四姐妹,一个弟弟是老小。小萍妈妈是老四。我们姐弟几个从小就亲,各自成家以后,有事情了大家还是很心齐。互相会商量,会帮忙。

小弟当年在市里开了一家二手车车行,小萍刚好大专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去了舅舅的店里在财务上边实习边帮忙了。

那时候,刘成已经是店里的员工。小弟说,他是在一家洗车行里认识的刘成。感觉这小伙子做事情认真踏实能吃苦。刚好店里需要人就把他招过来了。来了以后才知道他是个孤儿。父母早已经去世,他和哥哥姐姐互相照顾着长大。他来市里打工,就是为了给哥哥赚学费的。知道了刘成的身世,小弟两口子对他就多了几分照顾。这孩子也懂事,不仅工作上尽职尽责,小弟家里有啥事儿使唤他,他也尽力帮忙。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弟媳妇发现小萍与刘成好像走得很近。小萍这孩子不是一般的内向。虽然是在亲舅舅家做事,舅舅从小待她也很好。她却从来很少跟舅舅、舅妈有什么语言交流。可是舅妈发现她与刘成在一起的时候,俩人总是有说有笑。小萍看刘成的眼神,也与别人有明显的不一样。

她偷偷把看到的情况告诉了四妹,她担心孩子在她那里,照顾不好出点啥事担不起责任。四妹也觉得确实是有问题了,一向不怎么爱说话的小萍,最近回来,总是不住地提到刘成。

四妹问弟媳妇,刘成这孩子咋样?要是人不错,小萍喜欢就让他们处处。像小萍那性格,能有处得来的人不容易。自己一直担心她不会处对象,怕她嫁不出去呢!

弟媳妇说,孩子是个好孩子,可是家境不中啊!爹是残疾人,妈是个哑巴。日子过得本来就穷,在刘成十二岁那年又先后去世了。亲戚倒是不少,可是没有一个肯拉他们一把的。幸亏仨孩子懂事,磕磕绊绊地长大了。

他哥哥从小书念得好。他姐跟他说,他们姐弟俩不是念书的料,好好把哥哥给供出去,让那些亲戚们看看,没他们帮忙,咱们也能出息人。

这些年,他姐自己料理家里那些地。他十五岁开始就打工赚钱了。先是给村里一家养鸡场干活儿。三年以后,到县城洗车行干。后来说市里工资高,又来了市里。

四妹一听没爹没妈,连初中都没读完,就开始犹豫了。她先找我商量,让我帮忙说说小萍得慎重一些。我又找了大姐二姐,我们几个姨对小萍一直都很好。想着我们姐儿几个一起做工作,把利弊给她摆清楚了,她应该知道咋做了。

可是,我们把小萍喊回来跟她谈的时候,她竟然一言不发。表情上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大半天过去以后,她忽然来了一句:“你们实在不放心的话,就去他家里看看吧!也算替我相家了!”

看着小萍油盐不进,我们想着去就去。说不动自家孩子,就从刘成那边用工夫。我们四姐妹一起上阵,胆小的肯定会被我们给吓得退缩了。

我们去的那天,刘成哥哥姐姐都在家。哥哥说是毕业在隔壁市里实习,听说各位姨要来,特意请假回来的。

看到三个孩子的那一刻,我们姐儿四个竟然啥话都说不出来了。

我们在院里屋里转了转。院子收拾得非常整洁,屋子里家具不多,也收拾得利落干净。一看那个姐姐就是个操持家的好手,一点不像没有老人照顾的家庭。我们正在看的时候,隔壁有两位大姐过来了。她们与我们热情地打过招呼以后,便滔滔不绝地说起了他家的事情。

他们说,这可是个好人家呀!别看他们爹妈都有毛病,那可都是非常过日子的人。可惜,这房子盖了没几年两口子就相继去世了。应该都是累的,太要强了!

仨孩子也都非常懂事,没人帮衬,一样慢慢长大了,还都挺有出息。

有这么好的仨孩子,那也是他们的奶奶修来的福啊!接着,她们讲述了刘成父母这对夫妻奇特的缘分。

当年,刘成父亲因为小儿麻痹症,导致很严重的腿部残疾。哥哥姐姐都成家以后,他与寡母一起生活,在生产队与女人一起做简单的劳作,赚很少的工分。

唐山大地震以后不久,有一天,有人发现自家门口柴火垛里藏了一个女子。女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几个淘气的孩子拿着树棍小石子在不住地打她。刘成奶奶刚好路过,她赶走了那些孩子。把女子领回了家,问她话才发现她是个聋哑人,而且精神可能还有些不正常。

老太太帮女子洗了涮了,找自己干净衣服给她换上。又带她去找大队书记,说让他们帮忙联系公社,让公社的人帮女子找找家。

当天晚上,几里地以外的一家人来认领了女子。说女子是小时候打针落下了聋哑的残疾。大地震的时候受到惊吓,精神上又出了点问题。

几天以后,那家人托了媒人来提亲。媒人跟老太太说,你小儿子腿有毛病,好女子肯定是说不上。说句不好听的,这就是瘸驴配破磨,好赖倒是一家子人,能凑合过日子就中呗!

老太太问了儿子,儿子说没意见。于是就成全了这对苦命鸳鸯。

女子嫁过来以后,母子俩善待照顾,两三年后病好了。接连生了这仨孩子。

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刘成种不了地,为了让家人日子好过一些,他去镇上摆了个修鞋摊子。他活儿做得细,找他拾掇鞋的人多。日子慢慢好起来了。

刘成奶奶一直跟着小儿子过,开始是给小儿子帮忙,后来就是靠小儿子养老送终了。小儿子说,他妈为他操心最多,他应该报答老人。在庄里,哥弟兄多的,没这样的。他们担当被庄里人都叫好了!

这仨孩子打小懂事,那都是老一辈少一辈头里做的好,带动的晚辈们也都这么好!

我们那天去的目的,被两位大姐的一番话给打消了。孩子们是穷,但难得的是品行好。我们一下子觉得,小萍这丫头,不声不响的眼光倒是很独到。

亲事定下来了。刘成哥哥说,俩人年龄还不大先处着。以后我不用花钱也赚钱了,我弟的婚事也会像有父母的人家一样,一定给他办得风风光光的。

几年以后,刘成要结婚了。那时候刘成姐姐已经出嫁,他哥哥还没找对象。他们集全家力量,给刘成在镇上买了一套楼房。事先都没跟小萍透露一点消息。知道买了房子以后,我们这边赶紧告诉刘成,彩礼不要。以后的一切花销娘家包了。

结婚的那天,刘成那边就来了他们兄妹三个加刘成姐夫。我们感到很奇怪。直到这时,小萍才告诉我们,刘成兄妹与叔叔、姑姑、姨妈、舅舅都是没有来往的。

原来,当年他们的父母去世以后,为了哥哥不荒废学业,他们去求助过所有亲戚。没有一个人肯出手帮一把,还说那书非得念吗?有多大碗吃多大饭呗!好好把那几亩地种上,不至于饿死人吧!

从那会儿开始,他们兄妹就再也没去打扰过亲戚们。亲戚们也从来没有主动过问过他们的生活。还不如那些村邻们,时不时地会送些菜,做好吃的也会端来一碗给他们尝尝。

小萍结婚后不久,四妹跟弟弟商量,说想出钱帮刘成在县城里也搞个二手车行。他们离我近点,有啥事我能照应着点。

弟弟说,这孩子很有心,在我这里做了几年,已经摸透了门道。让他自立门户没问题了。于是,我们姐弟几家帮他们小夫妻搞了个门市。

十几年过去了,他们的生意做得不错。镇上的房子卖了,从县城换了比较高档的大面积房子。

小萍生了俩儿子,都是四妹帮他们带大的。老大已经要读高中了,刘成说还想要个闺女。四妹嘴上说带够了,心里却是一样盼着他们再来个女孩。还真是心想事成了。这就有了前面酒宴发生的那尴尬场面!

事后我们问刘成咋回事?你结婚生子这么多年都没联系,这回咋了?刘成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他们有事要求到我哥和我了。

原来,刘成哥哥在镇上当了干部,他们想求他办事,开始有了巴结他的想法。

有个姨妈的儿子要结婚买楼,想跟刘成借钱。

老家的宅子,刘成给了哥哥,说哥哥为他操心不少。哥哥就在镇上工作,偶尔回家住住挺好。亲伯父却起了要那个老宅子的意,几次三番找他们哥俩儿商量。哥哥心软想答应,他不干。

他说这么多年,我早就忘了家里还有这些亲人了!要不是咱们这边亲戚帮衬,哪有我的今天?我永远得记着小萍的好!更得记着我爸妈(岳父岳母)和你们这些亲人的好。你们不但没嫌弃我是个贫困潦倒的孤儿,还帮我把日子过起来了。这是多大的恩情啊?

老家亲戚要有一个像你们一样重亲情的,我也不会跟他们计较。现在,他们来了,我当客人待,不能失了礼数。其他的就免谈了。我跟我哥也说过,该跟谁心软跟谁心硬,自己得心里有数!

我们姐儿几个经常私下里说,当年的偏见差点就毁了一桩幸福的姻缘。如今,小两口依然恩恩爱爱。岳父岳母给他们帮忙,这女婿对他们比亲儿子都好。四妹常说,别看我没儿子,比有儿子的还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