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天堂蒜苔之歌》做总结
发布时间:2025-08-05 14:14 浏览量:3
针对莫言《天堂蒜薹之歌》,我已发了7篇拙文,今天谈对整篇作品的印象。
1.作品主旨。任何作品总是或歌颂或批判,保持中立的少没有,即使阐明事理也有正与非,何况是一部小说。《天堂蒜苔之歌》是揭露改开初的官僚主义,批判改开初始的乱象,同情蒜农(农民)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我觉得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也应映了莫趸们的“讲真话,讲实话”的誉莫之辞。例如,高马、金菊自由恋爱,受旧思想,特别是干部杨助理直接破坏而失四条人命(金菊及胎儿、高马、方四婶);因“蒜薹事件”马脸死了,是警察折磨和失误造成的,说草菅人命一点儿也不过分。人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莫言将主旨升华了,为农民呐喊了。因此莫言得了个讲实的一个雅号。
2.写法令人质疑。莫言的创作原则是,文学作品是用来批判,不是歌颂的。暂且是对的,但批判对象不要搞错,也不能谁都批判,范围不可扩大化。纵观全书,莫言批判了大队的干部黄书记,批判了杨助理、王书记,批判了县长仲为民……还批判了所有公检法警察,将监室描绘的连解放前提南桥监狱都不如,警察皆为凶神恶煞,牢头横行。而“蒜薹事件”中的人,个个受苦受难,甚至高羊(地主儿子)温良恭俭让,被警察推上车,也十分感激,方四婶点火烧县政府,是报仇之举……这让读者产生了错觉,他们是无过的,而罪过全在当时的干部身上。真是验证了“把好人当坏人写,坏人当好人写”的诺言。
3.有胡编乱造之嫌。“我并没有像人们传说的那样,秘密地去那个发生了蒜薹事件的县里调查采访。我所依据的素材就是一张粗略地报道了蒜薹事件过程的地方报纸。”这就难怪读者对其作品持怀疑态度了。作家要写亲身经历的或通过采风(调查研究),熟悉写作对象,了解角色心理,揣摩各个主要角色特征,来创作,而不是凭以前的(不合时代)的经验,凭想象杜撰合乎自己口味的场景或形象。诸如,警察公开折磨马脸青年,折磨方四婶情节,监室里有蝇蚊虫,被子满是虱子,监室充斥骚味描绘,“治保主任高景龙带着七个手持三八式大枪的民兵冲进院子。”据查,1981年4月25《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办法》实施,大队部根本不具持枪资格,哪来的枪?莫言完全是在杜撰情节,置法律法规于不顾。还有更荒诞的,“杜撰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近了政治。……”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心声:文学从来是批判的。他批判民族精神,批判民族英雄,批判土改,批判前三十年,批判改革开放初期……凡是内都批判。而北海道则不批了,唯一是歌颂。何故?立也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