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教育不“断档”、成长不“放羊”,暑期带娃困局如何破?

发布时间:2025-08-05 13:59  浏览量:3

暑假来临,不少家庭开启了“神兽”全天候在家模式。当孩子们欢呼着享受假期的时候,家长们则可谓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作息紊乱、沉迷电子产品、亲子关系紧张……长长的假期,学生从学校的集体生活回归家庭生活,家庭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去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构建“以学校为圆心、以区域为主体、以资源为纽带”的协同机制。暑假期间,以学校为圆心调度资源,有助于将暑期带娃从“家长孤军奋战”转变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让暑期痛点转化为孩子成长契机。

7月2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开设“暑期学戏曲 童星展风采”戏曲公益课堂,孩子在马花堂文化空间体验戏曲妆。 倪立芳 章美丽 摄

暑假期间,学校教育不能完全退场,可以为家庭提供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助力家长破解假期带娃困局。发挥学校在“教联体”育人中的“圆心”作用,创新机制为家庭教育持续赋能,需要明确两种角色。

明确“指导者”角色

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向假期延伸。暑假,教育的主体是家庭,学校不是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替代者,应以专业知识、有效资源赋能家庭解决“怎么管”的问题。

如针对假期手机依赖、作息混乱这些常见痛点开发实用、接地气的微课程资源,利用家校共育平台推送,并请教育专家、心理健康专家线上线下提供咨询、辅导等。

比如,从今年暑假开始,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恒大华府小学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和心理咨询师入校,为六年级家长开设“小初衔接心理调适”专题指导沙龙。同时,学校开发的80节“五色花”家校共育微视频课程定期推送,内容涵盖时间管理、亲子沟通、运动计划等暑期高频需求,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脚手架”,深受家长欢迎。

明确“支持者”角色

建立常态化家庭教育支持机制。“无处可去”是暑假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之一,孩子长时间待在家里,活动空间受限,很容易沉迷电子产品,滋生各种不良习气。

社区拥有的阅览室、活动中心、健身区域、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应该被充分利用起来。用好这些资源,不仅能为破解暑期带娃“无处可去”等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同时还能成为培养学生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情感和能力的实践课堂。

对此,学校要通过建立常态化家庭教育支持机制,主动牵线搭桥,协调、整合和激活社区能量、社会资源,为家庭教育构建起坚实的、充满活力的本地化支持网络。

比如,今年山东济南高新区全面推行“项目式实践探索”新形式,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公益互助托管与项目式学习活动,破解假期学生无人看护的普遍难题。

假期教育不应“断档”、成长不能“放羊”。暑期带娃的困局看似是一个家庭的小问题,其实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教育问题。

学生可以放假,教育的责任与守护不能放假。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持续发力,学校不应该在假期“隐身”,更不能因放假就当“甩手掌柜”。

一个好的假期,可以涵盖能力培养、劳动意识、体育锻炼、个性发展、视野开拓等方面,可以充实全面,也可以轻松美好,一起看看这几位教师、家长的“暑假手册”——

暑假的风里,藏着一颗“自主的种子”,它需要阳光、空间和耐心,才能在孩子的心里慢慢发芽生长。

我常和家长说:假期的时间管理课,不是教孩子完成任务,而是陪他一起给这颗“种子”最好的生长环境。如何让这颗“自主的种子”在暑假里稳稳扎根?分享三个“护苗小妙招”:

给种子一个方向:把目标变成看得见的小芽

不妨和孩子一起,把“每天学习”“多读书”这类愿望,变成具体的“小芽任务”。孩子每完成一项都会眼睛发亮:“看,我的种子又长大一点!”这种清晰的成就感,会推着他主动向前。

给种子留片阳光:弹性时间让小芽自主自然舒展

每天留出1-2小时“阳光时间”:拼乐高、观察蚂蚁、画图画……这会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我的时间,我能安排”。当孩子充分舒展过,会更珍惜计划中的“小芽任务”,形成“主动完成任务—享受自由时光”的良性循环。

和种子一起长大:每周调整让计划更懂孩子

每周找个轻松时刻和孩子一起看看“种子”的模样并及时调整,计划不是固定框架,而是和孩子一起长大的伙伴——越调整越贴合其节奏。

当这颗“自主的种子”在暑假里悄悄扎根,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已经学会了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把生活过成最舒展的模样。

(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教师 胡怡涵)

时间管理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对孩子进行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家长只需要辅助与支持,而非“领导”与“代替”。

一、增强孩子对时间的感受能力(适合幼儿和小学生)。

首先是训练直观感受,要想让时间看得见、摸得着,家长可以借助钟表、沙漏、计时器(番茄钟)等计时工具,让孩子对时间有直观感受。让孩子感受时间的存在,这是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的基础。

其次是培养“时间感”,这里的时间感指的是孩子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时间感强的孩子,对时间的感知会更精准。亲子游戏是培养孩子时间感非常有趣且有效的方式之一。

再次是帮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时间,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每天有意识地将时间“表达”出来。另外还可以通过让时间看得见、把时间画出来的方式进行训练和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

二、“四步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适合小学高段和初中生)

当孩子的时间感越来越强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始对孩子进行时间管理能力训练了。

第一步:明确目标;

第二步:整理评估(暑假期间的学习任务整理、时间评估);

第三步:实施计划;第四步:评价激励。

三、假期中给够孩子最重要的三个时间PDF

PDF主要是指:玩的时间,放空自己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别让孩子每天只剩下“上课、作业、培训”。真正的成长和快乐,是在那些“看起来没用”的时间里悄悄发生的。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研员

真正的情绪调节,不是消灭风暴,而是让孩子知道:你的小船永远有港湾可停靠。

暑假的晨光暖融融,可十二岁的媛媛蔫得像晒蔫的小花。期末考失利像块大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整天抱着平板缩在角落。妈妈轻声询问,她只闷闷丢下一句“别管我”。屏幕的微光映着她紧锁的眉头,也映出妈妈眼中的忧心——假期本该是休憩的港湾,孩子的心为何却像紧绷的弦?

孩子的假期情绪波动,很多时候是积压的压力在悄然释放。学业期待、社交比较,甚至突然闲下来后的无措,都可能让心灵“迷路”。与其急着追问“怎么了”,不如递给他们一个轻巧的“情绪急救箱”,里面装着几样贴心法宝。

• 深呼吸小能手:腹式呼吸法

“媛媛,和妈妈一起当‘气球大师’好吗?”妈妈轻抚她后背,柔声说,“吸气——想象小肚子鼓成圆圆的气球,用4秒完成,屏住呼吸2秒,再慢慢、慢慢地把烦恼吹走,用6秒哦。”三次循环后,媛媛紧绷的肩膀渐渐松了下来。这深长的呼吸,就像即刻按下情绪的刹车,帮孩子找回身心控制感。

• 情绪涂鸦小天地:情绪日记涂鸦

妈妈送给媛媛一个星空封面的小本,轻声说道:“不开心时,可以画个闪电小人,或者写一句 ‘气死我啦’也行。”三天后,媛媛在本子上画了流泪的云朵,却在旁边添了道小彩虹。把情绪 “画”出来、“写”下来的过程,就是一次温柔的自我梳理。

• 家庭暗号能量站:专属情感暗号

“媛媛,还记得我们的‘暗号’吗?”晚饭时,爸爸突然对她眨眨眼。媛媛愣了下,忽然笑着比出“爪爪”手势——这是全家徒步遇雨时发明的加油动作。这个只有家人懂的亲密联结,在孩子情绪低谷时,能快速输送满满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