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活俭朴,却被一坛珍珠收买,原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8-05 13:59  浏览量:2

如果一个人从不佩戴昂贵的饰品,拒绝豪华的住所,可是却被一坛珍珠封口,背后的原因到底会是什么呢?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古人为此留下终生遗憾。

王旦是宋真宗朝的宰相,他平时为人节俭朴实,朴实到什么程度呢?生活中处处可见例证。

宋真宗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有一次,王旦的弟弟买了一条非常精美的玉带想送给王旦。看到弟弟对玉带爱不释手的样子,王旦就说:“你系上看看。”

弟弟照做后,王旦问道:“现在你看着玉带还漂亮吗?”

弟弟回答:“我已经系在身上了,自己又怎么能看到呢!”

王旦于是晓之以理:“一条玉带,你把它佩戴在身上,自己承受着这份重量,只为让别人看着好看,这又何苦呢!”

弟弟听了,觉得倒也是这个道理,于是就把玉带退了回去。

作为大宋王朝的宰相,王旦平时佩戴的饰带就仅限于宋真宗赐给他的那些。

宋朝官员的影视形象,图源网络

王旦的俭朴不仅局限于服装佩饰,他对于饮食住所也很不讲究。

宋真宗看到王旦居住的府邸非常破旧,就想为他修治一所新居,却被王旦以“这是先人留给我的”而拒绝。

对身外之物如此不在乎的王旦,后来为什么就能被宋真宗的一坛珍珠收买,从此对王钦若等人预谋的封禅大戏视而不见、闭口不言,从而为自己留下终生遗憾呢?

泰山封禅是王钦若的主意,初衷只是为了搞垮澶渊之盟后春风得意的寇准。为了成功举办泰山封禅,王钦若甚至向宋真宗提出“人造祥瑞”的计划。

宋真宗虽然很想同意王钦若的计划,但是却很忌惮王旦会反对,于是召请王旦来宫中饮酒,然后赐给王旦一坛酒,告诉他:“这是坛美酒,你拿回家和家人一起享用吧!”

王旦回到家后打开酒坛,发现里面赫然是满满一坛珍珠。事已至此,他何尝不明白宋真宗的用意,于是从此对王钦若和宋真宗自导自演的封禅大戏闭口不言,再不敢持任何异议。

虽然王旦附和宋真宗和王钦若,甚至以宰相的身份在封禅过程中担任各种重要角色,可是他对此却一直闷闷不乐,直到临终时仍然耿耿于怀。

历史上,宋真宗泰山封禅被人们视为笑柄,甚至《宋史》都直接痛斥:“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宰相王旦则因为对此毫无作为而备受后人诟病。

事实上,不仅王旦默许并配合宋真宗和王钦若等人的表演,其他持反对意见的大臣后来也都选择了沉默,一则是因为王钦若、丁谓等人替宋真宗想了很多说辞。比如修建玉清昭应宫时有大臣阻谏,丁谓就告诉宋真宗:“您就说是用来祈求皇嗣的!”皇嗣事大,这样的话一出来,满朝大臣,包括王旦在内,果然谁都不敢再劝。

第二个原因当然是对皇权的屈服。古人读书仕进,越是贤良就越会有“忠君”思想。君主拿定主意、其他大臣附和的情况下,又有谁敢于特立独行,始终坚持自己的反对就是唯一的正确与清醒呢?

从古至今,敢于和皇上叫板的大臣不是没有,不过他们最终的结局都十分凄惨。熟读史书经典的文人名士对这些前车之鉴必然十分清楚,所以又有谁能无畏地坚持与抗争呢?最终只会选择沉默与配合,难以顾及后世的嘲笑与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