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共生的范本,猛士M817与华为如何让“1+1>2”

发布时间:2025-08-05 14:55  浏览量:3

在汽车行业,“跨界合作”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多数时候,更像“贴标签”式的简单叠加。直到东风猛士与华为联手推出猛士M817,才让人看到“技术共生”的真正模样——不是猛士的越野加华为的智能,而是两者在基因层面的融合,最终实现“1+1>2”的化学反应。

这场共生的起点,是对硬派越野痛点的共同看见。长期以来,硬派越野被贴上“粗糙”“笨拙”的标签,智能舒适似乎与它绝缘;而智能车虽便捷,却在复杂地形前“寸步难行”。猛士与华为的联手,就是要打破这种割裂。在猛士M817的预售发布会上,“全栈华为、全域通达、全维安全”三大技术集群的亮相,清晰地展示了这种共生的成果——猛士M817的32.99万元的起的预售价,则让这份成果有了更广泛的触达可能。

“全栈华为”的深度,远超“搭载”二字。乾崑智驾HUAWEI ADS 4不是简单移植的系统,而是与猛士车身结构、越野场景深度适配的“智能越野大脑”。它能在城市里实现全国50万停车场“车位到车位”的精准辅助驾驶,解决硬派越野车“泊车难”的老问题;更能在高速与城市道路的复杂场景中,通过NCA能力实现平稳博弈——这种适配,让“智能”不再是越野车上的“多余配置”,而是真正提升体验的“刚需”。

鸿蒙座舱5的融入,同样带着“共生”的巧思。10.25英寸仪表屏、15.6英寸中控屏、HUD组成的六屏联动,不只是屏幕的堆砌,而是与越野信息展示、驾驶模式切换深度绑定。比如在越野模式下,中控屏会实时显示地形数据、车身姿态。乾崑车云服务的远程诊断与OTA,更是打通了“车-云-端”的链路,让华为的智能生态与猛士的机械性能形成闭环。

而猛士的“全域通达”,也因智能的融入有了新突破。传统硬派越野的“硬核”,多依赖机械性能;但猛士M817的“磐石底盘”,在VMC智能底盘域控的加持下,实现了纵向、横向、垂向三域协同控制。这背后,是智能控制算法上的深度参与,让机械性能的发挥更精准。智能越野全地形系统的“降门槛”能力,更是共生的典型。6D IMU车身姿态感知,让系统能实时判断地形;9种驾驶模式的切换,靠的是机械逻辑与智能决策的无缝衔接。这种“机械+智能”的双重保障,让越野从“少数人的技能”变成“多数人的乐趣”。

动力系统的“全能”,同样离不开共生的支撑。极猛动力混动系统(2挡纵置11模PHEV)能输出505kW最大功率、848N・m峰值扭矩,实现5秒“破百”,靠的是猛士在动力总成上的技术积累;而7.24L/100km的馈电油耗,以及中汽中心“高原动力之星”“混动系统可靠性”双认证,则离不开智能能量管理算法上的优化——让爆发力与经济性找到完美平衡点。

“全维安全”的实现,更是两者优势的叠加。猛士在车身结构、用料上的安全积淀,与华为在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上的智能算法结合,再加上宁德时代定制电池的安全保障,形成了“被动防护+主动预警+电池安全”的三重屏障。这种“1+1>2”的安全,远超单一品牌能实现的高度。

当市场上多数合作还停留在“你提供零件,我负责组装”时,猛士与华为的共生,已经走到了“共同定义产品”的层面。这种深度融合,让猛士M817既不是“装了智能系统的越野车”,也不是“能越野的智能车”,而是一款全新物种——豪华智能越野SUV。或许,这才是跨界合作的终极答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彼此成就。当猛士的铁血基因遇上华为的科技灵魂,产生的化学反应,正在重新定义行业的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