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原(四百二十九)|我“遇见”了王应统

发布时间:2025-08-05 15:13  浏览量:2

我“遇见”了王应统

文/莫柔

那个炽热的下午,我坐在状元府后花园的凉亭石桌前,仿佛“遇见”了王应统——周村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武状元。

因为天气酷热,我坐在状元府后花园凉亭里小憩。这里绿树环绕,凉亭六角飞檐,亭内圆形的石桌十分厚重,边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午后的阳光透过亭檐雕花木格,映照在石桌上,形成斑驳光影。凉亭旁边有一片荷塘,池里的水清浅明澈,粉荷亭亭玉立在碧叶间,随风轻轻摇曳,婀娜多姿,宛若曼妙的仙子,将花朵舒展成云霞。阵阵荷香沁人肺腑。成群结队的小金鱼快活地你追我赶。观赏着美丽的花园,我手托下巴,陷入了沉思:想象着王应统生前在这里是怎样生活、习武吟诗。

恍惚间,我看到了王应统手提宝剑,箭步走来,玄青箭袖衬得他英气逼人。

王应统把宝剑利落地放在石桌上,彬彬有礼地看我一眼,在对面坐下来。我激动地看着他,那是我面对敬佩之人时惯有的神情。

“王状元,您刚才去习武了吗?”我谨慎地问道。

“是啊!锻炼身体。”他把宝剑往石桌边上轻轻挪了一下,和蔼地笑着,“请问这位女子为何来我的后花园?”他剑眉下的眼睛炯炯有神。

“我是来旅游的,因非常佩服您的才华和能力,就到贵府观赏一下您曾经的生活环境,感受贵府的文化气息,沾沾您的灵光,让我也变得聪明一点。”

“哈哈,你甚是谦虚,看你很聪明的。”

“王状元,您过奖了!有资料介绍您自幼熟读经书,崇尚儒学,并喜欢武艺,四处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喜爱军事书籍,与长辈研究兵法。25岁那年进京赶考,被皇帝钦点为武状元。”我像多么了解他似的喋喋不休,“在1696年,您辅佐康熙皇帝在新疆葛尔丹平定叛乱时,负责粮草押运,有的部将为了贪图方便,把粮草卖了,打算到目的地再买回来,可是新疆根本无处储粮。唯有您王状元不怕别人笑话,一路上不辞辛苦押运粮草前行。最后只有你们的部队避免了粮草匮乏之苦。我特别钦佩您的忠实、耐力。您还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优秀品质与美德。我还听说,后来您遭贪官嫉妒诬陷,便告老还乡,买了一些地,建造了这座状元府。后来有贵人为您辩护,皇帝察明了真相,您才得以平安,几次找您进京谈话表示慰问,您却厌倦了官场,婉言谢绝了皇帝的好意,仍然回到了家乡,吟诗作画。您对皇帝忠心耿耿,对己任认真负责,以武报国,文武兼修,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呀!”

王应统微笑着聆听我絮叨完,温文尔雅地看着我说:“我只是尽力坦坦荡荡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只有守住那颗真诚仁义的心,才能问心无愧,坚守本心。人生路上经历一点坎坷,也是成长的教训,不必太放在心上。”他神态十分平静,说完,起身拿起宝剑转身朝前走去。

“王状元,您吟诗作画的风姿,提笔挥毫时,应该是令人如沐春风,别具雅韵的。”我见他从剑鞘里抽出宝剑,连忙开口道。

“哈哈,哪里哪里。”他爽朗地笑着,把宝剑插回剑鞘,迈着稳健的步伐往前走。

“这里真美啊!”身后突然传来一位中年妇女的声音,把我从幻想中惊醒。

我起身朝石径望去,那里游客纷沓而来;我心中暗自笑了。

当我转身走出后花园时,抬头望着枣红漆的状元楼,它古典华贵,门额上黑漆扁牌上“状元及第”四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此次一游,不曾想到与王应统“相遇”。回家后,我经常在暮色中想象、思考:想象王应统的勤奋好学和官宦浮沉的波澜;思考当今社会,人性的光与暗,人生的浮与沉,也许都藏在那状元楼门额的光芒里。

作者简介:莫柔,本名冯建华,微信名诗华,山东省阳信县人。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远洋海运作家协会会员,《滨州头条》编辑部编委主任。发表短篇小说、散文百余篇。长篇小说《往事如梦》在《滨州头条》《海洋文艺朗诵社》连载发表。有短篇小说被《人民资讯》转载,获2024年度“航海人”有奖征文佳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