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成功了,可月经不来了!你在减肥过程中可能犯了这3错误

发布时间:2025-08-05 15:33  浏览量:2

夏天来了,减肥的战鼓又开始敲响。朋友圈晒“减脂餐”的、健身房拍“马甲线”的、App打卡“10万步”的,密密麻麻像小龙虾下锅前的热闹。

但就在这场“减重狂欢”中,不少姐妹突然发现一个让人抓狂的问题:体重是轻了,月经却没了!

这时候,常常有人跳出来说:

这话听着真像是安慰,实则是满分的健康谣言选手月经不来了不是‘排毒’,而可能是身体在用静默抗议告诉你:我扛不住了!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根据《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年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体重下降超过10%的年轻女性中,约有30%出现了月经紊乱或闭经

问题不是瘦,而是怎么瘦和瘦得多快今天就来扒一扒,在“为瘦拼命”的路上,你可能踩过的三个大坑。

误区一:节食就是王道,饿瘦才叫真本事,“今天只吃一根黄瓜,明天喝两杯黑咖啡,后天饿晕在公司厕所。”听起来有点搞笑,但这正是很多人减肥的真实写照。

节食减肥最容易中招的地方就是热量摄入过低。当你每天吃进去的热量比基础代谢还要少时,身体会自动进入“省电模式”。

这个时候,大脑会通过下丘脑发出“停工信号”,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也就是调控月经的总指挥部。

结果就是:排卵暂停,月经停发,激素水平乱成一锅粥。一项发表于《国际运动营养与代谢杂志》的研究指出,当女性每日热量摄入低于1200千卡时,月经紊乱风险显著上升

而很多流行的网红节食法,每天的热量摄入常常只有800千卡,连维持基础代谢都不够。

真相是:减肥不能靠“饿”,而要靠“吃得对”。蛋白质、脂肪、碳水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脂肪摄入不足会影响雌激素合成,这是导致月经异常的核心问题之一。

误区二:运动越猛越好,汗出得多瘦得越快,健身房里有个不成文的鄙视链:练瑜伽的看不起走路的,跳操的看不起瑜伽的,练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看不起所有人

但现实是,运动强度过高、时间过长,也可能让月经“消失”。很多人不知道,运动也是一种“应激”,尤其是当训练强度过高,身体会分泌大量应激激素——皮质醇。

这个激素一高,就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轴被打乱,姨妈打卡失败。

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曾经发布过一项研究,称为“女性运动员三联征”:能量摄入不足、月经异常、骨密度下降

这不仅仅出现在专业运动员中,在普通人中也越来越常见,尤其是那群天天刷“燃脂教程”的打工人。

真相是:运动不是越猛越好,而是要讲究节奏和恢复。长期高强度运动不但不利于减脂,还会给内分泌系统带来严重负担。

每周运动不宜超过5次,每次控制在45分钟到1小时之间,强度以“能说话但不能唱歌”为宜。

误区三:追求“体脂率越低越好”,瘦成纸片才是终极目标,谁不想拥有“漫画腰”“直角肩”“筷子腿”?但把体脂率当作审美的唯一标尺,就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过度瘦身

很多女生在减肥时不追求健康体重,而是要追求“体脂率低于20%”,甚至跌进15%以下。但很残酷的事实是:女性维持正常月经所需的最低体脂率大约在18-22%之间

当体脂过低时,身体会自动关闭“非生存必须系统”,月经自然最先被砍掉。

发表在《美国生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低体脂女性中,月经异常发生率高达60%以上

而且长期体脂过低,还会影响骨密度、肌肉生长和免疫力,不仅容易闭经,还容易骨折感冒长不出肌肉,全身都在透支。

真相是:体脂率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在健康范围内波动。一个成年女生维持在20%-25%之间,既能维持内分泌稳定,又能有线条感,远比15%的“纸片感”更有生命力。

风险远不止“月经不来”这么简单,别以为月经停了只是“小事一桩”,它其实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长期闭经不仅意味着激素失调,还可能带来多种系统性的风险。

首先是生育问题。排卵停止就意味着不孕风险增加,尤其是青春期或生育期女性,长期闭经可能对卵巢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其次是骨骼健康。雌激素是保护骨密度的“护卫队”,长期缺乏会加速骨质疏松的发生。

根据《中国骨质疏松症白皮书》数据,闭经后5年内的女性骨密度下降超过25%,而过早闭经的女生,这一风险提前来临。

还有就是心理问题。长期内分泌紊乱,会增加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的发生率。很多人以为自己情绪低落是“压力大”,其实背后的元凶可能是激素失衡。

建议不是“别减肥”,而是“别乱减肥”,减肥这件事,其实和谈恋爱一样——不能太快,不能太狠,不能只看表面。

真正科学的减肥,应该是慢慢改变生活方式,让身体在舒适状态下逐渐调整

首先是饮食要均衡。别把“碳水”当仇人,也别把“脂肪”当敌人。每天的热量摄入不低于基础代谢,优选天然食物、控制加工食品,才是长期有效的王道。

其次是运动要适度。不是练得多就瘦得快,而是要练得久、练得稳。有氧+力量+拉伸是黄金组合,别迷信爆汗,也别迷信短期速效。

还有就是监测身体信号。如果月经突然消失超过3个月,或者周期紊乱频繁,建议尽早去医院做一次激素六项、甲功、B超等检查,了解内分泌状况,别等“姨妈失踪”才想起问“医生你在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别把瘦当成唯一目标。身体健康、情绪稳定、精力充沛,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好状态”。

你不是为了瘦才活着,而是为了活得好才管理身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 青春期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诊治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9):641-646.

[2]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中华预防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骨质疏松症白皮书(2022)[R].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