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二十年,青山寄来了多少惊喜?

发布时间:2025-08-05 15:29  浏览量:3

盛夏时节,走进安吉余村,只见群山翡翠,竹海绵绵,村口石碑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0个大字熠熠生辉,驻足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颗宝贵的种子,从之江大地破土而出,在神州沃土茁壮生长。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和科学论断。

绿水青山无言,以百业葱茏作答。20年来,在这一重要理念指引下,安吉频频查收“生态快递”,稳步前行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忠诚卫士,安吉公安主动融入生态治理大格局,在全省率先探索生态警务,让“绿”与“富”的和弦,在山水间久久回荡。

观光车忙碌地接送游客,电影院内座无虚席,展示馆里生动再现乡村发展足迹……余村,这个浙北小山村,已是闻名全国的“网红村”。

“20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华丽转身。”大余村生态警务联勤共治工作站站长兼余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忠心介绍,2024年,余村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0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万元,分红316万元。

一村富不算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近年来,安吉以余村为核心,联动南部片区天荒坪镇、山川乡、上墅乡3个乡镇24个村组团发展,打造出“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大余村。

好山好水好空气为余村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抱团式发展、共享化运营,更让过客变住客、常客,流量变留量、增量。

“生态义警”徐瑶是一名民宿业主。她曾把村里濒临倒塌的旧小学改建成与山水相融的民宿,化腐朽为神奇之余,让游客远离城市喧嚣,在群山的环绕中独享静谧。然而,部分游客破坏山上林木、张网捕鸟、往溪水倾倒垃圾等行为时有发生,曾一度让徐瑶烦恼不已。

一年跨年夜,几名游客拿出携带的烟花爆竹执意要燃放,而周边群山环抱,燃放行为极易引起山林火灾。在多次劝说无效后,徐瑶联系了生态警长。在生态警长的现场劝说下,几名游客主动上交携带的烟花爆竹。“那次以后,我就申请加入生态义警队伍,成了一名‘生态义警’。”徐瑶说。

在徐瑶的带动下,附近不少民宿业主加入“生态义警”队伍,在生态警长的带领下,既做山林“移动探头”,又当矛盾调解先锋,成为一道和美的平安风“警”线。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依靠绿色资源优势,这些坐落在山里的村落,实现“村就是景,景就是村”的全域旅游格局。

藏在大山深处的山野精灵,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海拔1350米处黄浦江源片区的群山间,有一片“会呼吸”的泥炭藓湿地,被当地人称作“千亩田”。终年湿润、幽暗、寂静,在软绵的藓类植物之下,藏着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神秘生物——安吉小鲵。

这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野外总数估测不足600尾。它们从不发声,但有人用脚步、时间和耐心,为它们留住一片安全的湿地。

“看到小鲵,我们就知道湿地仍在‘呼吸’。”“生态义警”汪贤挺告诉记者,“‘千亩田’湿度高、气温低,水体缓流、生物种类丰富,是安吉小鲵理想的栖息地。”

也正因如此,栖息环境成为保护工作的关键。汪贤挺说,他们守住的,不只是小鲵本身,还有那片支撑它存活的湿地系统和生态平衡。

为守护安吉小鲵繁育生长环境,章村派出所创新构建生态警务联防联控体系,组建“浦源卫队”和“小鲵栖息地专业护卫队”,对安吉小鲵核心分布区开展高频次、专业化巡护监测,大力提升生态案件预警和处置效能,并实现生态防控全域覆盖。

“依托这一立体化防护网络,我们不仅有效保障了安吉小鲵的生存环境安全,还救助了黑水鸡、领角鸮、鹰嘴龟及黑冠鹃隼等28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章村派出所所长蒋杰说。

从“濒危物种”到“万千生灵”,安吉公安正以生态警务为笔,在黄浦江源的绿水青山间勾勒守护生物多样性的生动画卷。

茶山连绵,茶香幽幽。站在溪龙乡黄杜村的白茶观景台放眼远眺,万亩茶园苍翠连天。观景台旁,一块刻有“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字样的石碑,见证了一个因茶致富的奋斗故事。

黄杜村被誉为“中国白茶第一村”,全村农户均从事白茶种植、生产和销售。“好山好水出好茶。白茶是大自然给我们最好的馈赠,茶产业的发展,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只要把空气、土壤、水都保护好了,产业就会越来越旺,日子也会越过越好。”黄杜村党支部委员阮波告诉记者,如今的黄杜村不仅卖白茶,还初步建成集休闲观光、度假康养等于一体的白茶文化休闲产业园,“一片叶子”已成为富农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为守护溪龙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发展模式,推动小茶叶带动大产业,溪龙派出所发动茶农、茶企、乡镇等力量,融合参与旅游警务,围绕涉旅警情快接快处、涉旅纠纷快调快解、涉旅求助快办快帮开展工作,全方位助力营造优质舒心的旅游环境。

与此同时,令人心驰神往的茶山美景,吸引一大批青年纷至沓来。他们怀揣梦想,带着新思维,为乡村发展注入创意与力量,也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在溪龙乡横山村的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从事设计、程序、自媒体等各不相同的职业,在诗意松弛的公社内共同工作和生活。

范梭是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的负责人,也是一名资深的数字游民。她告诉记者,目前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已接待近万名数字游民,大家会自发组织各种活动,还在互相交流中与民警支持下促成不少项目落地。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一个个点绿成“金”的故事仍不断书写,一幅幅以“绿”执笔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近日要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