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老人坚持早餐只吃燕麦片,2年后去体检,女护士叫来整个科室

发布时间:2025-08-05 15:50  浏览量:8

“老林,你这样吃下去真的没问题吗?”梁秀芬望着丈夫面前那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燕麦片,眉头紧锁。

林致远头也不抬,用勺子慢条斯理地搅拌着:“医生说的,能有什么问题?”

谁也没想到,这看似平常的对话,竟会引出一场让整个医院科室都震惊的体检结果。

01

2022年春天的那个午后,阳光透过医院走廊的百叶窗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斑驳的光影。林致远捂着肚子,脸色有些发白地坐在消化科诊室外的椅子上。

“下一个,林致远。”

年轻的韩医生看起来刚从医学院毕业不久,白大褂上还带着一股消毒水的味道。他翻看着林致远的病历,随口问道:“最近胃疼得厉害吗?”

“就是偶尔有点不舒服,特别是早上空腹的时候。”林致远如实回答,他这辈子最讨厌撒谎,哪怕是对医生也一样坦诚。

韩医生点点头,在病历本上草草写了几行字:“看起来是轻微的胃炎,没什么大问题。药物治疗的话,吃点保护胃黏膜的药就行。对了,平时早餐记得吃点温和的食物,燕麦片挺好的,养胃。”

就是这句看似随意的建议,彻底改变了林致远接下来两年的生活。

从医院回到家,林致远第一件事就是让老伴梁秀芬去超市买燕麦片。

“买什么牌子的?要不要买那种速溶的?”梁秀芬问道。

“买最普通的,原味的就行。医生说了,燕麦片养胃。”林致远的语气很坚定,仿佛这是他接到的一项重要任务。

梁秀芬有些无奈地摇摇头。她了解自己的丈夫,这个在国企干了三十多年工程师的男人,一旦认定了什么事情,就会执行得一丝不苟。

第二天早上,林致远按时起床,洗漱完毕后径直走向厨房。他打开燃气灶,在小锅里倒入适量的水,等水开后倒入燕麦片,用木勺慢慢搅拌。

“老林,要不要加点牛奶?或者放个鸡蛋?”梁秀芬试探性地问道。

“不用,医生没说要加别的。”林致远头也不回地回答。

就这样,林致远开始了他的燕麦片生活。每天早上七点,一碗白水煮的燕麦片,没有任何调料,甚至连盐都不放。梁秀芬起初还以为这只是暂时的,毕竟胃病好了自然就不用这么严格了。

一个月过去了,林致远依然坚持着。

“老林,胃还疼吗?”梁秀芬关切地问。

“不疼了,燕麦片真的有用。”林致远满意地拍拍肚子。

两个月过去了,林致远的早餐依然雷打不动。

“爸,您这样吃会不会营养不良啊?”儿子林浩从外地打来电话,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

“胡说什么,燕麦片营养多丰富,再说了,医生推荐的能有错?”林致远不耐烦地回答。

半年过去了,梁秀芬终于忍不住了:“老林,医生只是随口说说,你这样天天吃,别的什么都不吃,身体受得了吗?”

“医生的话就是医嘱,我为什么不执行?”林致远放下勺子,认真地看着妻子,“你看,我胃不疼了,人也精神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我做得对。”

梁秀芬望着丈夫那张固执的脸,心里涌起一阵无力感。她太了解林致远了,这个男人年轻时设计桥梁,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验证,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完美。如今退休了,这种严谨甚至有些偏执的性格,全都投入到了这碗燕麦片上。

02

时间进入了2022年的夏天,梧桐叶子绿得发亮,知了在枝头不知疲倦地叫着。林致远的燕麦片生活已经进入了第三个月,他的执着程度让周围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每天早上六点,林致远准时起床。他会先到楼下的小公园走上半个小时,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公园里晨练的老人们都认识他,张大妈总是主动打招呼。

“老林,今天又去走圈啊?”张大妈笑眯眯地问。

“嗯,锻炼身体嘛。”林致远点点头。

“对了,听说你现在早餐只吃燕麦片?这样好吗?我看电视上说,老年人要营养均衡才行。”张大妈有些担心地说。

“医生推荐的,肯定没问题。”林致远说完,加快了脚步。

七点整,林致远准时回到家。他走进厨房,打开燃气灶,在那个熟悉的不锈钢小锅里倒入300毫升的水。水开后,他会倒入50克燕麦片,然后用木勺按顺时针方向搅拌,火候调到最小,煮制时间严格控制在8分钟。

这些数据,林致远都详细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本子的封面已经有些发黄,里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日期、燕麦片重量、水量、煮制时间,甚至连当天的天气都记录在案。

“50克燕麦片,300毫升水,煮制8分钟,天气晴。”林致远一边搅拌一边念叨着,就像在进行一项精密的实验。

梁秀芬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心情复杂。她为丈夫准备了包子和豆浆,香气飘散在整个厨房里,可林致远仿佛闻不到一样,专心致志地看着锅里的燕麦片。

“老林,要不尝尝这包子?老王家新开的店,味道不错。”梁秀芬试探着说。

“不用,我有燕麦片就够了。”林致远头也不抬。

八分钟后,林致远关火,将燕麦片盛到那个蓝边瓷碗里。这个碗是他专门挑选的,大小刚好,深浅适中。他用那把不锈钢勺子慢慢搅拌,直到温度合适才开始食用。

整个过程,林致远都保持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梁秀芬看在眼里,心里越来越不安。这哪里是在吃早餐,分明是在执行某种仪式。

疫情期间,大家都减少了外出,林致远的这种行为变得更加明显。每次去超市,他只买燕麦片,一买就是十包。超市的营业员小刘都认识他了。

“大爷,您又来买燕麦片啊?这次要几包?”小刘热情地招呼。

“十包,还是上次那个牌子的。”林致远认真地说。

“您家这是开燕麦片店吗?买这么多。”小刘开玩笑地说。

“不是,我每天早餐都吃这个,医生推荐的。”林致远解释道。

小刘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哦,养生啊,现在老年人都注重保健。”

林致远满意地点点头,仿佛找到了知音。

回到家,梁秀芬看着那十包燕麦片,忍不住说:“老林,你这样吃下去,别的营养怎么办?蛋白质、维生素,这些燕麦片里都没有啊。”

“谁说没有?燕麦片营养很全面的,而且医生说了养胃,胃好了什么都好。”林致远理直气壮地回答。

梁秀芬想要反驳,可看到丈夫那坚定的表情,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她开始担心,这种固执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什么问题?

冬天来了,外面雪花纷飞,屋里开着暖气。林致远依然坚持着他的燕麦片早餐,雷打不动。更让梁秀芬担心的是,她发现丈夫开始对其他事情也变得异常较真起来。

一天早上,梁秀芬发现林致远在那个小本子上画着什么图表,上面有各种数据和曲线。她好奇地凑过去看,发现林致远不仅记录了每天的燕麦片数据,还详细记录了自己的体重变化、血压变化,甚至连每天的排便情况都一一在册。

“老林,你这是在干什么?”梁秀芬惊讶地问。

“科学管理,数据化生活。”林致远头也不抬地回答,“我要用数据证明,燕麦片对身体的改善作用。”

梁秀芬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图表,心里涌起一阵寒意。她突然意识到,丈夫的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养生范畴,更像是一种病态的执念。她想起了什么,赶紧拿起电话。

“喂,小浩吗?你爸爸最近的情况有点不对劲,你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

03

2024年春天姗姗来迟,小区里的樱花开得正盛,粉嫩的花瓣随风飘洒,像是在为这个季节献上最美的舞蹈。林致远坚持吃燕麦片已经整整两年了,他的身体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老林,你好像瘦了不少。”邻居王大爷在电梯里遇到林致远,忍不住评价道。

“是啊,燕麦片的功效。”林致远拍拍自己的肚子,语气里带着一丝得意,“你看,以前这里有个小肚腩,现在平了。”

确实,林致远看起来精神不错,皮肤也比以前红润一些。这让他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每天早上那碗燕麦片,就像是他生活的锚点,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梁秀芬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丈夫。她承认,林致远的身体状况看起来确实不错,可是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这种不对劲不在于身体,而在于精神状态。

林致远变得越来越较真了。

电视遥控器必须放在茶几的右上角,偏一点都不行。电视音量必须调到18,不能是17,也不能是19。每天外出买菜,必须走同一条路线,如果因为修路需要绕道,他会显得异常烦躁。

“老林,今天那条路在修,我们从另一边走吧。”梁秀芬提议。

“不行,必须走原来的路。修路又不是不能过,绕一下就是了。”林致远固执地说。

“可是那样会很不方便啊。”

“不管多不方便,路线不能变。”林致远的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

家里的物品摆放也成了林致远的强迫症发作点。茶杯必须放在固定的位置,手机充电器必须按照特定的方式盘绕,就连卫生间里的牙刷,都要按照高矮顺序排列。

梁秀芬有一次无意中移动了客厅里的一个花瓶,林致远回来后立刻发现了。

“谁动了花瓶?”他的声音有些急促。

“我打扫卫生的时候挪了一下,怎么了?”梁秀芬不解地问。

“不能随便动,每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林致远赶紧把花瓶挪回原位,仔细调整着角度,直到和记忆中的位置完全一致才罢休。

梁秀芬看着丈夫的这个举动,心里的担忧越来越浓。她试着和林致远沟通,可得到的回答总是:“我这样做有什么问题?井井有条不好吗?”

春节的时候,儿子林浩终于回家了。他一进门就注意到了父亲的变化。

“爸,您好像瘦了很多。”林浩有些担心地说。

“瘦了好啊,以前太胖了。”林致远笑着回答,“你妈总说我胖,现在满意了吧。”

晚饭的时候,林浩注意到父亲几乎什么都不吃,只是象征性地夹了几口菜。

“爸,您怎么吃这么少?”

“我胃口小,而且早餐吃得很有营养,不需要吃太多。”林致远解释道。

“什么早餐这么有营养?”林浩好奇地问。

“燕麦片,医生推荐的。”林致远说起这个话题就来了精神,“我已经坚持两年了,效果非常好。”

林浩看向母亲,梁秀芬冲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多问。

晚上,梁秀芬把儿子拉到一边,小声说道:“小浩,你爸爸的情况有些不对劲。不光是吃燕麦片的事,他现在对什么都变得特别较真,有时候我都觉得害怕。”

“害怕?怎么会?”林浩不解。

“你不知道,他现在每天都要记录各种数据,体重、血压、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记下来。家里的东西不能随便动,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摆放。我有时候觉得,他不像是在养生,更像是在执行某种仪式。”梁秀芬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林浩皱起了眉头。第二天早上,他特意起早观察父亲的早餐过程。他看到林致远像个精密的机器一样,严格按照既定的程序操作:300毫升水,50克燕麦片,8分钟煮制时间,然后用那个蓝边瓷碗盛起,用不锈钢勺子搅拌。整个过程一丝不苟,带着一种近乎病态的精确。

最让林浩震惊的是,父亲居然拿出一个小本子,在上面记录着什么。他凑过去一看,发现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天的燕麦片数据,还有各种身体指标的变化曲线。

“爸,您这是...”林浩指着那个本子。

“数据记录,科学养生必须有数据支撑。”林致远认真地说,“你看,我的体重从75公斤降到了68公斤,血压也比以前稳定了。这些都是燕麦片的功效。”

林浩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不安。他突然意识到,父亲的这种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

“爸,我觉得您应该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看看身体状况怎么样。”林浩试探性地建议。

林致远放下勺子,看了看儿子:“检查什么?我身体好着呢,你看我现在多精神。”

“我不是说您身体不好,就是想做个体检,毕竟年纪大了,定期检查对身体有好处。”林浩耐心地解释。

梁秀芬也在一旁帮腔:“是啊,老林,咱们都这个年纪了,体检是应该的。”

林致远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行,如果你们担心,那就去检查一下。我正好也想让医生看看,燕麦片对身体的改善效果。”

那一刻,梁秀芬和林浩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体检将揭开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真相。

04

4月的天气已经彻底暖和了,小区里的桃花开得正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林致远答应去做体检后,梁秀芬立刻联系了市人民医院,预约了全面体检的项目。

体检前一天晚上,林致远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他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可眼神却时不时地飘向厨房里那些整齐摆放的燕麦片包装。

“老林,明天体检需要空腹,今天晚上不能吃太多东西。”梁秀芬提醒道。

“知道,我又不是第一次体检。”林致远回答,可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安。

晚餐时,林致远依然只是象征性地吃了几口,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着什么。梁秀芬注意到,丈夫的手指在不停地敲击桌面,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动作。

“老林,你在担心什么?”梁秀芬关切地问。

“没担心什么,就是想着明天体检的结果。”林致远停下了敲击,“我想让医生看看,坚持吃燕麦片两年,身体有什么变化。”

“如果医生说你现在的饮食习惯有问题,你会改吗?”梁秀芬试探性地问。

林致远沉默了很久,最后说道:“如果真的有问题,我当然会改。我又不是不讲理的人。”

梁秀芬听到这话,心里稍微松了一口气。她太了解丈夫了,虽然固执,自律性极强,他从来不会无理取闹。如果医生真的指出问题,相信他会听从专业意见的。

当天晚上,林致远拿出了那个记录本,仔细翻看着两年来的数据。每一页都写得密密麻麻,包括体重变化、血压变化、甚至连心情变化都有记录。

“明天我要把这个带去给医生看。”林致远对梁秀芬说,“这些数据很重要,能证明燕麦片的效果。”

梁秀芬看着丈夫认真的样子,心情复杂。她既希望医生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又担心这个答案会让丈夫难以接受。

第二天早上,林致远破例地没有去公园晨练,因为要空腹体检。他站在厨房里,看着那些熟悉的燕麦片包装,第一次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这些东西突然变得陌生起来。

“走吧,老林,医院人多,去晚了要排队。”梁秀芬催促道。

林致远点点头,拿起那个记录本,和妻子一起出门了。

市人民医院的体检中心位于三楼,走廊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前来体检的人。林致远排在队伍中,手里紧紧握着那个记录本,不时地翻看着。

“先生,请到这边抽血。”护士的声音打断了林致远的思绪。

他跟着护士走向抽血室,心跳突然加快了起来。两年来,他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感到不确定。燕麦片真的像他想象的那样有效吗?那些数据记录真的能证明什么吗?

“先生,请坐下,把袖子卷起来。”年轻的护士小陈准备为他抽血。

林致远按照要求坐下,看着护士准备抽血用具。他突然想到,马上就要知道答案了,这个答案将决定他接下来的生活方式。

“先生,您最近有什么特殊的饮食习惯吗?”护士小陈例行公事地询问。

林致远精神一振,这正是他期待的问题:“有,我坚持了两年,每天早餐只吃燕麦片。医生推荐的,效果非常好。”

他打开记录本,向护士展示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你看,这是我两年来的记录,体重下降了7公斤,血压也稳定了很多。”

护士小陈接过记录本,随意翻了几页,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05

护士小陈拿着针管刚要给林致远抽血,可当针头刺入血管,血液开始流出的时候,她愣住了。

血液的颜色有些异常,比正常的红色要浅一些,而且粘稠度也不太对。护士小陈从业两年来,抽过无数次血,这种情况她还是第一次遇到。

她皱着眉头,重新看了看化验单上的项目,确认没有搞错后,又仔细观察了一下试管里的血液。

“大爷,您最近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吗?”护士小陈试探性地问道。

“没有啊,我感觉很好,比以前精神多了。”林致远如实回答,“就是因为坚持吃燕麦片,身体才这么好的。”

护士小陈看着林致远刚才展示的那个记录本,心里涌起一种不安的预感。她见过很多养生的老人,有坚持运动的,有注意饮食的,一般也不会出现这种血液异常。

“大爷,您说的燕麦片,具体是怎么吃的?”护士小陈继续询问。

“很简单,每天早上用白水煮,不加任何东西。50克燕麦片,300毫升水,煮8分钟。”林致远说起这个就来了精神,“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最佳配比,营养价值最高。”

“就只吃燕麦片?不吃别的?”

“对,医生说燕麦片养胃,我就只吃这个。其他早餐都不碰,包子、鸡蛋、牛奶什么的,统统不要。”林致远语气里带着一丝自豪,“坚持了整整两年,一天都没断过。”

护士小陈听完后震惊了。两年时间,每天早餐只吃白水煮的燕麦片,不加任何其他营养补充,这种极端的饮食方式她闻所未闻。

她赶紧拿起电话,拨通了科室主任的分机:“王主任,这里有个情况,您能过来看一下吗?”

很快,王主任匆匆赶到了抽血室。他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什么情况?”王主任问道。

护士小陈把刚才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特别强调了林致远的饮食习惯。王主任听完后,仔细看了看试管里的血液,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先生,您稍等一下,我需要叫几个同事过来看看。”王主任对林致远说道。

林致远和梁秀芬面面相觑,心里都涌起了不祥的预感。

“老林,怎么回事?”梁秀芬紧张地握住丈夫的手,“血液有问题吗?”

“不知道,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吧。”林致远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开始忐忑不安起来。

很快,几个穿白大褂的医生陆续走进了抽血室。内分泌科的李主任,心血管科的张医生,还有消化科的韩医生,就是当初建议林致远吃燕麦片的那位年轻医生。

几个医生围成一圈,小声讨论着什么,时不时看向坐在椅子上的林致远。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仿佛在讨论一个复杂的医学案例。

“怎么会这样?”梁秀芬紧紧握着丈夫的手,手心里已经出了汗,“老林,我们是不是该担心了?”

林致远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两年来,他一直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些详细的数据记录也证明了燕麦片的效果。可现在,几个医生围着讨论的样子,让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韩医生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歉意:“林叔叔,我记得您,两年前您来看胃病,我建议您吃燕麦片的。”

“对,就是您说的。”林致远立刻回答,“燕麦片确实很有效,我的胃再也没疼过。”

韩医生苦笑了一下:“林叔叔,我当时只是随口一说,建议您早餐可以吃点燕麦片调理肠胃。我没想到您会这么严格地执行,两年来只吃燕麦片,其他什么都不吃。”

“这有什么问题吗?”林致远问道。

几个医生又交换了一下眼神,王主任走了过来:“先生,我们需要为您做一个更详细的检查。您的血液指标有些特殊,我们想确认一下具体情况。”

“特殊?什么意思?”梁秀芬急切地问道。

“具体情况需要等检查结果出来才能确定。”王主任安慰道,“您不用太担心,我们会尽快给您一个准确的答案。”

林致远看着这些医生的表情,心里突然涌起一种恐惧感。他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坚持了两年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正确。

06

两个小时后,所有的检查结果都出来了。林致远和梁秀芬被请到了一个会议室,几个科室的主任医生都坐在桌子的对面,桌上摆着一摞厚厚的化验报告。

气氛异常严肃,林致远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他紧紧握着那个记录本,手心里满是汗水。

韩医生首先开口,声音里带着深深的歉意:“林叔叔,我必须为两年前的那句话向您道歉。我当时只是随口建议您可以吃点燕麦片调理肠胃,完全没想到您会如此严格地执行,两年来只吃燕麦片,其他早餐一概不碰。”

“这确实是我的疏忽。作为医生,我应该给出更详细、更准确的建议。”韩医生的语气很沉重。

王主任接过话题:“林先生,我们来看看您的检查结果。”他拿起第一份报告,“首先是好消息,您的血糖控制得很好,糖化血红蛋白的数值比同龄人要低很多。血脂水平也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降到了一个很理想的范围。”

林致远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我就说燕麦片有效果。”

“先别高兴得太早。”内分泌科的李主任拿起另一份报告,“问题也很严重。您的蛋白质水平严重偏低,已经接近营养不良的标准。维生素B12几乎为零,叶酸含量也远低于正常值。”

梁秀芬听到这里,脸色变得苍白:“这意味着什么?”

“长期的单一饮食导致了严重的营养缺乏。”李主任解释道,“燕麦片虽然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它无法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12、铁、锌等微量元素,这些都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必需的。”

林致远的脸色也变了:“那我为什么感觉身体很好?”

“这就是最让我们意外的地方。”心血管科的张医生拿起最后一份报告,指着上面的数据说,“您的炎症指标异常偏低,这在您这个年龄段很罕见。正常情况下,60岁以上的老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慢性炎症,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通常会偏高。可您的数值几乎接近年轻人的水平。”

“通常这种情况我们会担心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因为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正常工作的表现。炎症指标过低,有时候反而不是好事。”张医生继续解释。

“那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王主任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其他几位医生,“我们有一个初步的推测,需要做进一步的基因检测来确认。”

“基因检测?”林致远和梁秀芬异口同声地问道。

“是的。”王主任点点头,“我们怀疑您可能携带某种罕见的基因变异,这种变异影响了您对特定食物成分的代谢方式。”

李主任补充道:“简单来说,燕麦中含有一种叫做β-葡聚糖的成分,这种成分对大部分人来说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长期大量摄入会带来一些好处。对于携带特定基因变异的人来说,这种成分可能会产生更强烈的生理反应。”

“您的低炎症指标,可能就是这种特殊代谢的结果。”张医生说道,“燕麦中的特定成分,配合您的基因特征,产生了一种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保护效应'。”

林致远听得有些糊涂:“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就是问题所在。”王主任严肃地说,“这种效应是以牺牲其他营养吸收为代价的。您的身体为了处理大量的β-葡聚糖,消耗了过多的资源,导致对其他营养素的吸收能力下降。”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您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症状:贫血、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甚至神经系统问题。”李主任的话让林致远和梁秀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房间里陷入了沉默,所有人都在消化这个复杂的诊断结果。

07

基因检测的结果需要等一周才能出来,这七天对林致远来说格外漫长。他依然坚持着每天早上吃燕麦片的习惯,暂时还改不了这个已经成为本能的行为。

一周后,林致远和梁秀芬再次来到医院。王主任拿着基因检测报告,脸上的表情很复杂。

“林先生,检测结果证实了我们的推测。”王主任说道,“您确实携带一种极其罕见的基因变异,在医学文献中,全世界只有不到50个确诊案例。”

“这种变异让您的身体对燕麦中的β-葡聚糖有着异常强烈的反应。正常人需要大量摄入才能产生的保健效果,您只需要很少的量就能达到。这解释了为什么您的血糖、血脂指标会有如此显著的改善。”

李主任接着说:“同时,这种变异也导致您的身体在处理β-葡聚糖时,会抑制某些炎症反应的正常进行。这就是您炎症指标异常偏低的原因。”

“那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梁秀芬着急地问。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天赋。”张医生说道,“您丈夫的身体天生就具备了对抗某些慢性疾病的能力。这种基因变异可能会让他在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方面有更强的抵抗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种负担。长期单一的燕麦片饮食确实会导致营养不良,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王主任总结道:“我们的建议是,您可以继续吃燕麦片,原来的量减半,同时必须补充其他营养来源。我们会为您制定一个详细的营养补充方案,包括蛋白质粉、维生素B12注射、以及其他必需的营养素。”

“这样既能保持燕麦片对您身体的积极作用,又能避免营养不良的风险。”

林致远听完后,沉默了很长时间。他看着手中那个记录了两年数据的小本子,心情复杂极了。

“我需要考虑一下。”林致远最终说道。

从医院出来,春日的阳光照在脸上,暖洋洋的。梁秀芬看着丈夫,既心疼又无奈。她知道,这个结果对林致远来说是个巨大的冲击。他坚持了两年的信念,既被证明是对的,又被证明是错的。

走到小区门口,林致远突然停下脚步,看着妻子问道:“明天早上,你想吃什么?”

梁秀芬愣了一下,眼中涌出了泪水:“什么都行,只要你愿意和我一起吃。”

回到家,林致远站在厨房里,看着那一排排整齐摆放的燕麦片。他第一次产生了犹豫。这些燕麦片陪伴了他两年,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成就感。现在他知道了,自己的坚持既是对的,也是错的。

他拿起那个蓝边瓷碗,又放下了。拿起那把不锈钢勺子,又放下了。

最终,他打开了一包燕麦片,倒入锅中。这一次,他没有严格控制50克的重量,也没有精确计算8分钟的时间。他只是凭感觉,像个普通的老人一样,为自己煮了一碗简单的早餐。

梁秀芬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这个平凡的早晨,标志着他们生活的一个新开始。

林致远端起碗,喝了一口燕麦片。味道还是一样的,暖烘烘的,很温暖。只是这一次,他没有记录数据,也没有计算时间。

他只是在享受一顿简单的早餐,和妻子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