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建军节,退役的战友相聚共叙战友情,我们的战友群里静悄无声
发布时间:2025-08-05 15:42 浏览量:3
今年的八一建军节,我们本地的战友们竟然没有举办战友聚会,八一建军节当天的中午,我在家中吃着午饭,酒杯空空地搁置在餐柜上面,此时无人举杯,也无人畅饮。
三年前的八一建军节战友聚会
往年此日,我们当地同一年入伍的同年战友,在八一建军节的当天下午总会相聚在一起,战友们欢聚一堂,欢声笑语荡漾在酒店的大堂。
战友们围桌而坐,酒香四溢,一夕之间恍若回到军营那生龙活虎,意气风发的火热军营。
可今年,我们战友群里静悄悄地,显得格外的安静,原来的战友聚会组织者没有在群里面提及战友聚会,也没有战友提及战友聚会之事。
此情此景,竟不禁让我心头涌起疑问:难道随着时间流逝,当年那份血火淬炼出的战友情谊,也真如那远去的军号声一样,渐渐消散在那风中了吗?
四十年前,我们一群年轻小伙子,怀揣梦想,带着对军人的崇敬,我们相聚在火热的军营。
我仍记得那时候,我们不分春夏秋冬,整日在训练场摸爬滚打,流血流汗不流泪,汗水浸透了绿色军装。
训练场上我们彼此扶持,跌倒再爬起;宿舍里则常常挤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畅聊,争抢的一块饼干或者是一盒午餐肉罐头。又或是肩并肩挤在小小的收音机前,屏息听着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
那时,无论多苦多累,只要眼神交汇,看见对方目光中同样的倔强与坚持,便觉得一切都有了力量,仿佛肩并着肩,连驻地高耸的磨盘山也能翻越过去。
如今我们早已散落于四面八方,各自安家,岁月也毫不留情地在鬓角刻下了道道白霜。
有的战友为了生计还奔波在职场上;有的战友则忙于照顾年幼的孙子,整日不得闲;战友们的身体也大不如前,病痛缠身……
前年的八一聚会时,战友们热热闹闹地举杯,可酒酣耳热后,有一位老战友坐在角落,默默取出磨损的旧相册,对着泛黄的照片端详良久,老花镜片后,目光竟微微泛起了湿意——彼时的喧闹,并未能掩住心底那份悄然升起的岁月之叹。
可细想之下,这份情谊何尝真如风烟般飘散了呢?
岁月虽像一条缓慢而不可逆的河流,但有些酒,酿在岁月里才醉人。
战友情谊,早已超越了推杯换盏的热闹喧嚣,化为一种不必言说的默契,一种无需预约的牵挂。
它如军营大礼堂前面的那棵老雪松,根须早已深扎进我们彼此生命的土壤里——纵使枝桠各自伸展,触目所及处是各自的生活轨迹,然而脉脉相连的根须,却始终在泥土深处紧紧缠绕,在无声处传递着生命的水分与暖意。
八一那日的酒杯虽空,可我知道,席虽散,情未散。或许我们不再频频举杯,可当战友们打来电话或微信短信,那份沉甸甸的暖意便已斟满心杯。
有些宴席看似散了,其实不过是换了摆席的地方罢了——昔日席设宴厅,今日席摆心头;昔日推杯换盏,今日清茶闲话;昔日抢着付账,今日只微信发个养生帖……
战友情谊如陈酿,愈久愈香醇。宴席上推杯换盏的喧腾终究会归于平静,但那些在泥泞中互相搀扶的手,在暗夜里彼此点亮的灯,早已在时间深处铸成一种无声的诺言:纵使步履蹒跚,纵使天各一方,我们只是把宴席摆在了心里——那方寸之地,灯火永不熄灭,酒永远温热。
“土飞机在开动,土飞机在开动,轰隆隆隆轰,轰隆隆隆轰,城墙开花烟雾腾空,把敌人的尸体崩的无影无踪……”这首铿锵有力的战歌,时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因为我们是“光荣的临汾旅”,我们是光荣的临汾旅的兵,这份荣耀已经刻进我们的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