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难吃的特产,为什么被这届年轻人争相抢购?
发布时间:2025-08-05 16:08 浏览量:2
这个东西真难吃!
太好了,带回去送领导!
如果你爱一个人,出游的时候记得给他带一份当地特产;如果你恨一个人,出游的时候千万别忘了给他带一份当地特产!
“求北京 / 湖南 / 四川 / 广西……又便宜又难吃的特产带给领导”。 最近各大 网络 平台 上出现了许多类似的求助 帖 ,窝囊打工人终于从苦中作乐切换到了苦中作妖 。
各地网友 “ 见贤思齐 ” ,纷纷祭出看家特产:景区卖的 京八件点心 ,噎得人脖子抻出二里地; 广西水晶包 是 “肥肉 + 白糖”馅, 把肥腻写在了脸上 ;美食大省广东都不能幸免, 硬到可以 “掟死狗”的 炒米饼 能崩掉领导的门牙;川渝 “哈儿果” 色素香精爆表,骗了不知道多少游客,也是完美的选择。
打工人的互助终于还是变成了一场美食文化苦旅。 我们堂堂美食大国,到底还有多少让人想起来就摇头的地方特产?
为什么不同的特产能做到统一的齁甜?
各地推选的难吃特产,出镜率最高的就是甜食 ,往死里甜、甜到发齁、甜到看一眼都想打胰岛素的那种甜食。老祖宗们吃到糖确实不容易,逮住机会就要吃回本,现代人整天坐在办公室,水果奶茶甜点伺候着,相同剂量的糖分已然无福消受,这是不是也算一种忆苦饭?
在南方的许多省份,冬瓜、姜、桔子、马蹄、莲藕,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都被拿来糖渍。 原本鲜灵的蔬果失去水分,挂满糖霜,仅仅看一眼就觉得想喝水。小时候不懂事,看见 冬瓜糖 裹着糖衣,晶莹剔透的,就拿起来放嘴里,入口才发现甜到 发齁 ,于是冬瓜糖顺利成为 “童年噩梦”。
如果还有比纯甜更致命的,那么一定是 糖油 “混合双打” 。
山西的 闻喜煮饼 ,是一种 “三糖会审”的食物。和面要加入饴糖、红糖,馅料里有白糖和蜂蜜,炸制之后还要浸泡在白糖和蜂蜜熬成的糖浆中。闻喜煮饼曾是很入流的点心, 鲁迅 在小说中写主人公去看友人时 “提着两包闻喜名产的煮饼 ”, 一看题目 —— 《孤独者》 。拿这种“糖衣核弹”送人,很难不孤独。
蜜三刀、羊角蜜、云南陆良麻衣馓子 ,都是炸制的糖油混合物,看一眼泛着油光,咬一口满嘴蜜糖,吃两块就能让胰腺完成全年的胰岛素 KPI 。
如果油以更原始的 肥肉粒 形态出现,杀伤力还要再上一个量级。 广州鸡仔饼、陕西水晶饼、广西水晶包、福建礼饼、潮州朥饼 等等地方特产,馅料都有 “ 肥肉 ( 猪油) + 糖 ”的组合出现,有的还加入甜食界臭名昭著的青红丝和五仁馅,吃下去打嗝都能反出油味,帮人从 0 到 1 实现“三高”。
山西的 孟封饼 和 太谷饼 ,还有内蒙古的 丰镇月饼 同样糖油混合,没有五花八门的馅料,却 被网友们评论说 难吃得独辟蹊径。这几种点心要用到 胡麻油 ,也就是亚麻籽油,有一种特殊味道,没吃过的人会觉得是一种变质的怪味,如果饼保存不当而变干,那更是难以下咽。
既然是当地特产,多半都有一套传承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制作工艺和配方,其中有的部分已经与现代人的口味差距甚远,甜度就是一项重要的指标。糖曾经是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那些极甜的特产不少都是御前贡品,而现代人控糖还来不及。 人的口味已经改变,固守传统配方的地方特产会让人觉得难吃也并不奇怪。
不过,各地已经在改进口味这件事上百花齐放, “ 放弃治疗 ” 的放。陕西人搞出 油泼辣子酸奶 ,还有 花椒酸奶 和 花椒啤酒 。济南人研制成功 把子肉酸奶 ,天津人不甘落后,拿出 煎饼果子味牛奶 。北京的 炸鸡蘸豆汁儿酱 你能不能接受?如果不能,那不妨试试重庆人的 麻辣冰淇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