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赞成这个说法,就是迴避那个挨饿的年代
发布时间:2025-08-05 16:05 浏览量:3
网上有人说生产队时期人们没挨过饿。
我是个经过那个时期,一年口粮最多时360斤粮食,后期是生产队日值高了,有钱买些豆油,猪肉,鸡蛋等补充营养,才不那么饿了。
“我47年生,从记事起饿肚子只是59,60,61年3年自然灾害期间,其他时间真饿肚子吗,说话不能坏良心,就按那三年说比解放前也强多了,”他说59、60、61年3年自然灾害期间以外,其他时间比解放前强多了。
我是一九五五年生人,是解放后生人了,我们那是一个穷山沟,我没经过解放前,但那个山沟里的二十多户人家的人都娶妻生子了,其中一个是一九四八年收留一个外地讨饭的哑巴女孩,她是大城市里的人,一九四八年,国共两党拉锯战,那个大城市被围困好几个月,外边粮食运不进去,城内粮食奇缺,价格是太平时候的百倍以上,有钱人还能买起粮食,而普通人家没钱买粮,于是有姐弟二人,出城讨饭,那个姐姐才十六岁,弟弟十五岁,出城分头讨饭,走散了。
那个姐姐是个哑巴,一路乞讨到了咱那山沟,到了一家人家就不走了,帮助那家老太太烧火做饭,洗衣服干零活,那家是母子二人,那儿子已三十多岁了,家穷没人给媳妇儿,这个哑巴到他家就不走了,山里人心地善良,那老太太家中也是省吃俭用,算计着一顿煮多少米,才能坚持到新粮下来,这多了一口人吃饭,想撵这个哑巴走,又不忍心。
于是跟别人讲,这可怎么好?
这时有人给出主意,不如你就收她做儿媳妇儿吧。
那老太太说,现在我家的粮自己吃都坚持不到新粮下来,多一口人怎么养活她呀?
大伙说,你只要不嫌弃她是个哑巴,缺粮吃,大伙帮一帮,于是有人张罗,一家帮个十来斤粮食,把这个说媳妇困难的人也娶到了媳妇儿,生有二女一男,那大女儿是一九五0年生的,属虎的。
解放前如果不是战乱干扰,一家家生活也算过得去,有一点可以说大伙都得承认,就是那时一家家的房子都是解放前盖的。
我说这话,不是说人民公社生产队大集体不好,我是在说一个道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解放前的人们,没有远大目标,一个个只研究自己的小家小业,不关心国家大事,战争来了就认倒霉。
解放后,我们要保证国家安全,让人们生活在和平环境,这就要发展工业,就得需要大量的人力,得招收大量的农田劳动进城发展工业。
有资料说,我们是从一九五三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就是要发展工业,
我们在一九五二年时,全国有职工1603万职工
而到一九五三年时,城市职工人数就是1856万人了,比一九五二年多了253万职工,
这就增加了253万职工的吃粮了,那时农田打粮全凭人力,产粮有限,农民种地打粮,除了上交农业税后,剩的粮食已经不多了,但人们省吃俭用,还挤出一些粮食卖钱,购买锅碗瓢盆等工业产品。
如一九五二年,国家收购3327万吨粮食,也就是665亿斤粮食,这里有不到300亿斤是农业税(一九五三年,农业税是275亿斤粮食),而剩下那三百多亿斤粮食是农民自愿出售换钱买锅碗瓢盆,镰刀锄板的。
一九五三年,发展工业,城市吃粮人口多了,就得多收购粮食供应城市,这从农民手中比上年多收粮食,就是农民比上年得少吃粮了。让农民主动把口粮卖出去换钱,谁能不顾自己挨饿,把粮食卖了,换钱存起来。农民是不会饿着肚皮而多卖粮食攒钱的。
我们知道我们从一九五三年,对粮食实行了《统购统销》,即你家打的粮食,如有15亩地,一亩地打220斤粮食,估算你家今年打3400斤粮食,你家有5口人,一个人允许留300斤粮食吃饭的,种子,饲料再留200斤,5口人留2400斤粮食,你家必须上交1000斤粮食。
如一九五三年,全国有15亿亩地,全年打3400亿斤粮食,而上交了900亿斤(4544万吨)粮食,
全国有5亿人口,人均占有粮食700斤,一个人留出500斤粮食,每人上交200斤粮食,
占总收成28%,这是上交国家粮食,各级地方政府还附加不超过这个数的10%,也就是农民人均480斤粮食了,除掉种子,饲料,农民这年吃不上300斤粮食。
这是全国平均数,当时是个人单干,产粮不是人人都能打的那么多,有的特别能干,又有天缘,又有人脉,打粮会多一些,多打了村干部对他友好,而不逼他多交售粮食,而有赶上天灾人祸,没打出那些粮食,村干部为完成任务,坚持原则,那就是把他家的口粮,种子,饲料都给收走了。
这不是我胡说,有当时资料记载,如抖音百科《统购统销》中叙述:
“据粮食部统计,1954年统购中死亡710人,其中自杀566人,自杀未遂35人,送粮而死的74人。主要是被迫自杀。其中湖北150人,河北130人,河南108人。显然,这个数字是不完全的。”个人单干,个人打粮食个人收藏到自己家里,都说自己今年没打多少粮,除掉15.5%的农业税,还有地方政府的附加税外,都不愿意挨饿而卖粮换钱,那一年上交的不到300亿斤粮食的农业税,就只够一千来万的政府官员及家属与军队战士吃粮,那工业的工人,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等一粒粮食也吃不着,还谈什么建设发展工业?
而采取强制措施从农民手中购买粮食,你没法掌握谁家具体真实生产了多少粮食,多产粮食的人家你没多收购,而产粮少的人家你又不得不收,因而既费力又容易致有的农民活不下去。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从一九五五年,成立了互助组,一九五六年成立合作社,这一方面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劳动效率,另一主要方面,也是具体打多少粮,这个是很多人知道,便于上级掌握真实产量,对于收购粮食能准确无误,不像个人单干时,多产的人家你没多收上来粮食,而少产了的人家,逼的他无粮可吃了。
如一九五六年,这年全国产粮3850亿斤,上交国家900亿斤,各级政府还能附加近100亿斤,剩近2800亿斤粮食,这年有农业人口5.3亿人,人均530斤,去掉种子饲料人均200斤,实际吃到嘴里有330来斤粮食,接近一天一斤粮食了。
一九五七年高级社,农民人口也是接近一天一斤粮。
这个账是这么算的,那年全国打粮3900亿斤,上交国家960亿斤粮食,各级政府再附加10%,两者相加是1000多亿斤,剩2800亿斤,再去掉种子,饲料近1000亿斤粮食,剩1800亿斤粮食,那年有5.5亿农民人口,平均每个农村人口吃327斤粮食,也是接近一天一斤粮食了。
这就是人们说的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以前,人们没有缺粮的感觉。
这时的粮食是《统购统销》,也就是农民产粮要给农民一天留出近一斤的粮食,余者都交售国家发展工业,一切是计划经济,可以说比例谐调而不是失调。
根据能从农民手里收购上来多少粮食,再安排增加多少城市职工。
如多安排了城市职工人数,没有那些粮食给他们吃。
这就是以农养工的道理,以从农民手里能收上来多少粮食,够多少城市职工吃,就安排多少城市职工。
我们就是这么发展工业的。
我们的一九五八年农民就开始挨饿了,而到了一九五九年变得饿的厉害,一九六0年极为厉害,一九六一年稍为缓解,
这是什么原因?
这是我国开始要造两弹一星了。
一九五七年的10月15日,我们与苏联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的赫鲁晓夫答应帮我们研制原子弹,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没有电等,根本没法研制,美国当时研制那原子弹,仅用电量就用1000来亿度,而我国在一九五七年的年发电量才193亿度。
我国当时可能是准备用三年时间研制出来,因为美国就是从一九四二年具体动工到一九四五年,因他有用上百年时间建设发展的强大齐全完备的工业基础,他是用三年时间把原子弹制造成功的,
他是边摸索边试验成功的,我们是有苏联现成的经验技术,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加固工业基础,完善所需门类,因此我们需要众多的工人,加快建设工业。
我们看这张职工人数统计表
我们在一九五二年还没决定发展工业之前有1603万职工,这其中有1000多万是政府部门管理人员与军队人员,而另500多万是生产锅碗瓢盆,织布纺线的轻工业产业工人。
到一九五三年,决定优先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使城市职工人数增加到1856万人,比一九五二年多了253万职工(科研,文化教育,产业工人,后勤保障服务人员)
增加这些职工,他们的吃粮就是从农民嘴里省的粮食,农民已经比以前少吃粮了。
以前农民一年能吃四五百斤粮食,即使解放前无地的农民,他们通过给财主家干活,也能挣来饭吃,如木匠,瓦匠,跑买卖,身体就是财富,卖力气养家糊口,那时就怕战争,如战争没波及的地方,还是能吃饱饭的。
我家我的大伯父就是瓦匠,我的三姑父是给财主当长工,我的六姑父也是瓦匠,瓦匠多是给财主家盖房砌墙,挣工钱买粮,家中生活都行。
而我国为了发展工业,这用人很多,他们不种粮还得比农民多吃粮,他们的吃粮就是农民嘴中省下的粮,农民就要少吃粮了,在一九五三年的《统购统销》以后,上边批准每人每天近乎一斤粮食了。
农民多打粮,就要多上交以便增加城市职工人数。
如一九五二年,有职工人数1603万人。
一九五三年,有职工人数1856万人。
一九五四年,有职工人数
2002万人。
一九五五年,有职工人数
2162万人。
一九五六年,有职工人数
2977万人。
这年增加职工人数太多,农田产粮在保证每个农民每年的300多斤口粮后,征收不到那些粮食,致使这年动用了六七十亿斤库存粮食。
一九五七年,有职之人数
3101万人,
这年是农业产粮比上年多了46亿斤。
而一九五八年产粮比一九五七年多了100亿斤,
这年的城市职工比上年(一九五七年)多了2093万人。
按增加46亿斤粮食,应增加24万职工,增加一百亿斤粮食应增加50万职工。
事实是这年增产100亿斤粮食,结果却是增加了2093万职工。
比计划多了20来倍,这多增的2000多万职工,他们的吃粮怎么办?
那还是得从农民口里往外抠,让农民再把裤腰带勒紧点了。
一九五九年,农田产粮由于一九五八年从农田抽走二千多万劳动力(城市增加多少职工,农田就减少多少劳动力),使这年的农田产量比上年少了3000万吨,也就是600亿斤,按少一百亿斤粮食,应减少城市50万职工,农田少产600亿斤粮食,城市应减少3千万职工,
一九六0年农田比一九五九年又少产了530亿斤粮食(2650万吨)按比例应减少2千6万职工,事实是不仅没减,却又增加了700来万(696万)职工。
我们光说我们一九五九年,一九六0年,一九六一年,这三年农民挨饿不应该,那你们说,城市增加这三千来万职工应不应该?你敢说不应该吗?
因是这三年,是这增加的三千来万的城市职工,是他们抢出的我们的研制两弹一星的基础,可能是少增长一个人,都会使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半途而废。
这是根据一九六一年北戴河会议上有人主张原子弹工程下马,刘少奇同志说:“先把情况摸清楚再做决定”,是张爱萍上将受命调查摸底,发现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已具备,只要把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组织起来,我们完全可以继续研究下去,这才做出继续研究原子弹的决策,陈毅元帅说我们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研究原子弹,是在这个基础上说出来的,如果没有那些基础,那会有劲也无处使的。
早在一九五四年时,赫鲁晓夫到中国参加建国五周年庆典,毛主席希望他帮助中国研制原子弹。
那个东西是太重要了,任是谁也不会答应的。
我国一九六四年原子弹成功,朝鲜金日成也找毛主席求帮,毛主席也没答应,那是谁也不会答应的。
但天助中华,一九五六年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造成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一片混乱,是我们中国经过抗美援朝,打败美帝国主义,在整个世界上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纷纷崇拜中国,是我们中国帮苏联稳住了社会主义阵营,稳定了赫鲁晓夫的位置,一九五七年赫鲁晓夫又遇到了大麻烦,内部政变,苏共中央有人要推翻赫鲁晓夫,又造成苏联国内外的不安,又是毛主席帮他稳定了局面,他为回报毛主席,主动答应帮我们建造两弹一星,这对我们来说即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我们的基础工业太薄弱了,我们得拿出拼命精神,去进行这个事关中华民族安危存亡的大业。
有资料说,当时的科学技术人员方面,印度比我们先进,工业基础也比我们雄厚,他是一九七四年研制成功的原子弹,我们是一九六四年研制成功的,比他们整早了十年。
我们的两弹一星工程,起步是苏联帮忙的,他能帮多少忙,就在于我们的工业基础达到什么程度,所以是我们投入的人力越多,基础工程越快,他帮我们的就越多,因此说,我们那三年付出一些代价是非常值得的。
如果苏联赫鲁晓夫不反悔,我国的原子弹在一九六0年就能成功,是他在一九五九年六月份反悔,但我们在这短短的一年多里有了起步基础并在一九六0年八月份苏联专家撤走之前,我们做了大量工作,才有了一九六一年的八月份的调查摸底过程中,得出我们能继续研究原子弹的决断。
我们在一九六四年成功了原子弹,一九六七年成功了导弹,一九七0年成功了卫星,一九八0年成功了洲际导弹发射,这是整个一个系列,有了原子弹,就有了氢弹基础,而有了氢弹你得把他送到敌人的上空,这就需要导弹,而导弹得用卫星控制,这一系列工程是非常复杂与各项工业的配合的。
我们在一九六四年原子弹研究成功时,有职工4601万,
到一九六七年氢弹成功时,有职工5305万人。
到一九七0年卫星上天时,有职工6216万人。
到一九八0年洲际导弹发射成功时,有职工10444万人。
比一九五二年没决定发展工业时的1603城市职工多了8841万人。
这八千多万职工如果像几千年的农耕社会,都在农田中种地打粮,每个人一年可产二吨粮食,就是接近二亿吨粮食,就是4000亿斤,当时有10亿人口,每人每年可多吃400斤粮食,
这些人在农田耕作之余,可以烧砖烧瓦烧石灰,建高大结实漂亮的大宅院,那会有生产队几十年很少有盖房子,即使建房,也只能盖些简陋的低矮狭窄的泥坯茅草屋吗?
那三十年,农民是吃不饱的,城市人一天一斤粮也是吃不饱的,只是相对比农民强一些,原因就是为了发展工业制造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成功了,在制造两弹一星的过程中,我国的工业化也成功了。
这也不是我说的,是头条Al中总结的,
两弹一星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使美国对我们解除了22年的封锁,打消了对我国发动战争的幻想,我们才可以把有限的财力不是用于战争,而是提高民生条件,我们在一九七二年,制定了“四、三方案”,从国际上引进化肥化纤生产技术及生产线,
一九八二年,苏联的勃列日涅夫也发出缓和关系的信号,面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战争危险解除了,我们在一九八三年的一号文件里决定,我们把攒了十几年的5000亿斤备战粮投放于市场,同时又向农村提供大量的贷款支持搞副业,使农民有钱买国家投放于市场的备战粮,人们可以吃饱了。
随后,那化肥使粮食增产,化纤代替棉花而节省了农田,又是工业化生产,产量是棉花的十倍以上,这样使我国人民结束了几千年的缺衣少食的问题。
使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那三十年的忍饥挨饿,是为了发展我们的工业。
有人诅咒那三十年的挨饿,他是不了解那是为了什么?
当时我们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在一九六二年的七千人大会上说过:
其实早在一九五三年,就有一个党外民主人士叫做“梁漱溟”的,就反对我国搞工业从农民手里提取粮食,他说工人生活在“九天”,农民生活在“九地”,
周总理批评他说,是“不要我们搞工业化”,因为搞工业化的资本只能从农民手里来提取。
而毛主席说他是“在帮美帝国主义”,是“用笔杆子杀人”,因为我们不搞工业化,美国要来打我们,我们就要多付出代价。
不知我们这些喊那三十年挨饿的人,是不是与梁漱溟一个心思,不让中国搞工业化?
那是一个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时代,是应该得到歌颂赞美的。
是会流芳百世,造福千秋,泽被万代的岁月,用尽一切美好的词汇,都不能表达其功绩于万一,
尤其是通过观察今天的俄乌战争,更能体会到和平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