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告别“脏乱差”,村民月月领工资……代表来了,塘坪变了!
发布时间:2025-08-05 16:48 浏览量:2
盛夏时节
漫步阳东区塘坪镇
统一规划的楼宇立面整洁美观
新铺的路面映着树影
村口小公园里孩童的欢笑随风荡漾……
过去杂乱的环境大变样,大家看着都舒心!
村民施大爷一边摇着蒲扇
一边竖起大拇指
朴实的称赞
道出了乡亲们对塘坪镇蝶变的认可
从杂乱集市到规范整洁的摊位
从设施陈旧的街巷到环境优美的宜居样板
从产业困局到品牌兴旺
塘坪土地上发生的喜人变化
深深浸润着人大代表
扎根一线、为民履职的汗水与担当
代表带头攻坚
01
绘就乡村“新画卷”
“三、八”赶集是塘坪镇延续多年的习俗,却曾是镇里的“老大难”问题——商贩沿街支摊,菜叶烂果堆成小山,摩托车在人群中艰难穿行。整治时摊贩躲,整治完又回潮,经多次整治但收效甚微。
塘坪镇人大代表林进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揣着笔记本扎进集市,与商贩促膝长谈、倾听居民心声,记录下“居民要整洁”“商户要秩序”“农户要销路”等诉求,最终形成“划定专属区域、引入帮扶力量、免费提供摊位”的解决方案。这份建议很快得到了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塘坪镇紧锣密鼓地打造起规范的农副产品售卖点。
眼下,在镇卫生院围墙外的空地上,60余个摊位整齐排开,各类农产品堆成小山,摊主们笑着称重,村民、路人驻足挑拣。这处新打造的便民售卖点不仅解决了近80人的就业,更让塘坪镇的赶集日在烟火气里,透出井然有序的新模样。
这只是人大代表助力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他们从自家庭院整治做起,带着铁铲带头清理村头垃圾堆,拿着喇叭走村串巷宣传“门前三包”,用“积分制”激励村民参与整治。面对抵触拆违的村民,代表们用“婆婆嘴”讲政策、算明白账。今年以来,全镇320处“六乱”点位清零,100多宗违章建筑拆除,圩镇和村庄的整洁度显著提升。
代表全程监督
02
筑牢民生“幸福基”
站在塘新街路口,映入眼帘的是红白相间的仿砖墙面,搭配蓝色的坡屋顶,像画中的小镇。这是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关键节点,然而这条“网红街”曾因“蜘蛛网”电线、“补丁”广告牌、“肠梗阻”巷道等问题让群众颇有怨言。
“改不改?如何改?”阳东区人大代表陈小玲带着这些问题,组织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等赴先进示范点考察“取经”,直观感受环境改善带来的效益。回来后,她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带着规划图敲开每一户的门,用“算长远账”的方式解读政策,耐心倾听并反馈村民对改造的顾虑,为方案优化提供第一手民情参考。
在改造过程中,陈小玲始终扎根一线化解矛盾。针对居民抵触重新喷漆的问题,承诺选用最接近原色的漆且政府全额买单。为解决低层住户担心高层坡屋顶遮挡采光的问题,组织现场协调会,最终定下“降低相邻屋檐高度”的折中方案,既保风貌又护民生。
眼下的塘新街,空调外机穿上了统一的“白外套”,仿古招牌透着岭南韵味,曾经纠缠的“三线”藏入地下,天空显得格外清朗。这条串联起示范主街、生态公园的“纽带”,成为塘坪镇最亮眼的名片。
代表牵线搭桥
03
激活乡村“新引擎”
塘坪镇,这片孕育了马尾“藤香王”红薯、上村蜂蜜、赤岗柑橘、北甘荔枝等优质农产品的土地,曾长期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这些制约着塘坪镇产业发展的问题,像块石头压在镇人大代表陈成双的心头。
陈成双揣着笔记本走遍全镇16个行政村,跟村干部在田埂上算“资源账”,跟村民在屋檐下聊“增收盼”。一次次走访最终凝结成一份沉甸甸的建议:由镇经济联合总社牵头,16个村级经济联合社抱团,创办“强镇富村”公司。核心管理层由人大代表担任,利用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确保公司始终走在“利民惠民”的正道上。
这份带着泥土气息的建议,很快长出了“果实”。2024年11月22日,阳江市锦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陈成双带着公司团队跑部门、谈项目,把全镇91个污水处理池的运维工作争取过来,成功让12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上班”,预计每个行政村年增收3至5万元。村民笑着说:“以前靠天吃饭,现在每个月有稳定工资,年底村里还有分红,日子踏实多了。”
在牵头成立公司破解集体经济困局的同时,陈成双还把目光投向推动品牌建设激活农产品价值。他带着代表们钻进合作社的仓库、走进种植户的果园,最终形成“打造区域性品牌”的建议摆在了镇政府案头。塘坪镇政府与锦联公司迅速响应,“塘优品”区域品牌应运而生。统一的品牌标识印在包装上,线上电商平台搭起来了,线下展销区开在了圩镇客厅,来往客商络绎不绝。
品牌的魔力立竿见影,1500公斤砂糖橘被抢购一空,比原来多卖了近万元,500公斤荔枝通过电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种植户张大哥看着刚到账的货款笑得合不拢嘴,给陈成双打去电话:“陈代表,我的农产品真的走进城里大超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