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莉芳·中国画 | 摒弃陈旧的程式化表达,画面充满对生活的新鲜感知
发布时间:2025-08-05 17:01 浏览量:2
观姚莉芳的中国画作品,如品一杯清茗,初觉淡雅,细品则余韵悠长。她以女性画家特有的细腻感知,在笔墨之间构建起与自然对话、与心灵相通的艺术世界,既延续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内核,又融入了当代审美的鲜活气息,形成了兼具古典意趣与时代感的艺术风格。
武夷马头岩39cm×65cm
在姚莉芳的作品中,笔墨始终是表达情感的核心载体。她的用笔兼具“骨力”与“柔情”,中锋行笔时沉稳有力,如老树盘根般透着坚韧;侧锋皴擦时又显灵动飘逸,似流泉过石般带着生机。墨色的运用更是丰富多变,焦、浓、重、淡、清五色交织,在宣纸上晕染出层次分明的空间感——画山水时,浓墨勾勒峰峦筋骨,淡墨晕染云雾氤氲,墨色的虚实转换让山川如在眼前;绘花鸟时,淡彩晕染花叶,墨与色的交融既保留了笔墨的写意精神,又赋予画面鲜活的生命力。
阳光下的音符39cm×53cm
意境的营造是姚莉芳作品的另一重魅力。她不刻意追求物象的形似,而是注重通过笔墨传递内心的感悟。画中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皆带着画家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看她笔下的山水,往往是远山含黛、近水含烟,林间偶有茅舍隐现,山道上或有樵夫独行,没有宏大的叙事,却于平淡中透出“天人合一”的哲思,让人在喧嚣中寻得一份宁静。
武夷狮子峰39cm×65cm
在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上,姚莉芳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智慧。她深研传统笔墨技法,从宋元山水的气韵、明清花鸟的意趣中汲取养分,作品中透着深厚的传统底蕴;同时,她又以当代人的视角观察自然、体悟生活,在题材选择与情感表达上融入时代精神。她的画中没有陈旧的程式化表达,而是充满了对生活的新鲜感知,让传统中国画在当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下梅村写生39cm×65cm
姚莉芳的中国画,是笔墨与心灵的对话,是自然与情感的交融。她以扎实的笔墨功底、细腻的情感表达,在画纸上构建起一个个宁静而美好的精神家园,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传统中国画的魅力,又能获得心灵的慰藉与共鸣。这样的艺术探索,不仅是对个人艺术理想的坚守,更是对中国画当代传承的有益实践。
姚莉芳作品欣赏
下梅村写生39cm×65cm
婺源写生
青绿山水扇面2023
武夷桐木写生45cm×66cm
婺源写生33cm×69cm
东湖仁爱堂39cm×65cm2023年
东湖写生39cm×65cm2023年
屏南龙潭里45cm×66cm纸本水墨2024年
屏南龙潭里39cm×65cm2024年
雨后黄檗寺39cm×65cm2024年
黄檗钟楼39cm×65cm2024年
福清黄檗万福寺39cm×65cm2024年
福州金山寺45cm×33cm2024年
福州镇海楼45cm×33cm纸本水墨2024年
瑞象莲华梵境流光
丝路霓裳180cm×230cm2024年
心语·观自在系列138cm×69cm
丝路之情·朝圣敦煌185cm×180cm
古韵流香系列
云衣霓裳138cm×69cm2023年
画家简介
姚莉芳,福建省武夷山人,美术学博士。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综合绘画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福建省美协青年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人物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山水画艺委会委员,福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福州市“文艺名家”人才,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中央美术学院访问学者。
作品入选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雁儿们》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中国画《丝路之情——朝圣敦煌》获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资助项目及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创作《闽构华章——2013中国印花税票》一套九枚(排名第二,全国发行6550万枚);大型作品《三步走发展战略》入选“红船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美术精品创作工程”;获第五、六、七、八届福建省百花文艺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体育博物馆、国家税务总局、南湖革命纪念馆、福建省文联等机构及国内外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