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品】邹平市西董街道鹤伴中学 张凤娟·岁月里的小欢喜
发布时间:2025-08-05 17:08 浏览量:8
大约七八岁的时候,我喜欢收集各种烟盒纸。
那时候物资相对匮乏,孩子们可玩的东西也少。我也不记得一个女孩子缘何会有这种爱好的,大抵是上面有不同于书本上文字的字体,抑或上面花花绿绿的图案吸引了我。虽然那些图案颇多大红大绿,色彩古拙,与现在烟盒无法媲美,但却是我人生中最初的“艺术”的样子。
说起收集,这于我并非难事。我父亲是吸烟的,邻居李叔、王爷爷(其实才三十几岁)、李爷爷、家柱大爷和梁三爷也吸烟的,那时左邻右舍的父兄辈们吸烟的很多,所以很多空烟盒是从吸烟的大人那里拿来的,有的是从别人手里交换的,有的是在路上捡到,当然还有专门向人“讨”来的。
拿来烟盒,先要小心翼翼地拆开,因为纸不厚,还有些脆,需当心些。用刀片刮去顶部的封条,两侧和底部粘贴的部分同时拆开,抹平,再小心地夹在本子里,这个本子是专门放烟盒纸的,是我的宝贝,我把它放在隐蔽的地方,无事时便拿出来看。
金鱼牌的烟盒最多,蔚蓝的海水、红色的金鱼、几根游动的水草,色彩浓烈却不失可爱。还有丰收牌的,黄色的包装,以麦穗为背景,一辆拖拉机作为主体,“丰收”二字赫然醒目。还有大前门,每次看到那巍峨矗立的城楼,都会引起我无限的遐想。还有哈德门、大公鸡、红梅等诸多的品牌,烟盒文字和图案各具特色。我特别喜欢阿诗玛的烟纸,整张烟纸是纯净的白色,上有一个彝族少女的侧面,清秀的脸庞,翘起的鼻翼,纯净的双眸,精美的银饰,简直百看不厌,它使我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了无尽的好奇。每每看它们,心中总会泛起一阵惬意的欢喜。
高中时,我喜欢上了金庸的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那时,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各路人物、武林秘籍、侠骨柔情,我都能脱口而出。那时的女孩子们,大都是琼瑶迷,沉浸在少男少女懵懂的情感旋涡里。而我呢,抱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和那些男孩们探讨侠者风范、笑傲江湖。连我的班主任都用不可思议的目光,他觉得,我文静的外表下,一定有一颗不安于世俗的心。或许是这样,我有一段时间有点小叛逆,但学习上不服输,让我不止于前,努力上进。
后来,有一次去班主任家里,看到班主任的书柜上有很多书籍,都是成套的那种。惊得我的下巴都掉下来了,我从没见过书籍可以这样一套几本甚至十几本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真是壮观啊。尤其是那套《史记》,装帧考究,设计典雅,阅读方便,是老师的最爱。还有一套小人书《水浒传》,一共26册,我小心地抽出一本,兴致盎然地翻看。班主任看我感兴趣,便给我讲起了书架上这套连环画书的文学价值和来历,有意思的是,有好几本还是从学生那里换来的,历经几年才凑齐。看着老师满足的样子,再看看满架的书籍,我终于悟得了怦然心动感觉的真谛。
从那以后,我便有了珍藏书的习惯。记得在师专求学的时候,曾经在蒲园一个小书摊上看到一套精装版的世界文学名著合集,有十几本,没舍得买。等我日后再想起的时候,却怎么也寻不到那个版本了,这使我明白了,原来人生中很多人,很多事,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其中的遗憾和悔恨,真是无以言说。现在回头看,它教会了我懂得珍惜,珍惜现在,珍惜拥有。
这些年,我也渐渐珍藏了一点书,每每心爱之书到手,潜心静读时,就似涓涓细流,悄然而至盈满心间的小欢喜,似星点熠熠,温润了时光。而我也深知,藏书不易,藏书不是目的,要想实现藏书的价值,就是要常读书。年龄越大,阅历越多,也便渐渐懂得了叶嘉莹所说的“白发戴花君莫笑,岁月从不败美人。若有诗书藏在心,撷来芳华成至真”,真正的美丽在于内心的修养和智慧,唯腹有诗书才是一个人永不凋谢的芬芳。
岁月静好,在光阴辗转之间,
我工作了。转眼,又二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年,在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之间游走,圈子小了,心思也变得单纯了。喜欢的事去做,去旅行,到乡村田野踏春,看刚破土而出的嫩芽;到名山大川采风,用脚步丈量沿途的风景;去访古迹名胜,寻找书本里的文化。
八年前的一个暑假,偶然的一次旅行,我走进了江西瑶里镇,被这里的文化深深震撼。白墙黛瓦、小巷蜿蜒,凝聚在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瓷器上,门楼屋舍间,茶韵氤氲,成就了这里独特的风华。于是,我选择留下来,小居时日,去看,去听,体验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人生。
慢慢走,真的没关系。
返程归来,我的书房里多了一个博古架。几年来,架子的每一格里置满了我从四面八方淘来的瓷器。白瓷,色白,莹润,珍贵;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彩瓷,画工细腻,装饰多样;不同器型,不同身份,各具特色。世间所有美好,终在这里相遇。
一如此刻,我立于博古架旁,透过每一个茶盏,循着岁月的记忆,便觉生活美好,小欢喜在静静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