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司通怎么了?
发布时间:2025-08-05 16:44 浏览量:2
近期,全球轮胎行业领军企业普利司通(Bridgestone)接连关闭或缩减多国工厂,引发广泛关注。从西班牙、美国、阿根廷到中国、泰国,这家百年企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全球业务调整。其背后,既有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直接冲击,也折射出整个轮胎行业正在经历的结构性变革。
全球收缩:关厂裁员接踵而至
普利司通近年来的关厂与裁员动作密集,覆盖多个主要市场:
在西班牙,比斯开省工厂自6月30日起裁员235人,占该厂总人数四分之一。该厂主要生产OTR轮胎,2024年产量和利润分别下降15%和27%,对法国出口暴跌73%。为鼓励离职,公司提供高达3万欧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的补偿金,97%员工选择离开。
在美国,田纳西州La Vergne工厂于2025年7月2日提前一个月关闭,影响约700名员工,每年200万条卡客车轮胎产能就此退出市场。此外,得梅因农业轮胎厂年初已裁员112人。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省工厂累计裁员约740人;中国沈阳工厂于2024年1月停产,涉及1200名员工,后由赛轮轮胎以2.65亿元收购;泰国兰实工厂也于2023年底关闭,年产能75万条。
“免费”的陷阱:砸了服务招牌,丢了长远利润
业绩承压:利润下滑与行业预警
财务数据显示,普利司通正面临显著盈利压力。2025年一季度,其全球总营收为1.05万亿日元,同比微降0.6%;净利润756.95亿日元,同比大幅下滑12.6%。公司预警全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下降11.2%。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业绩承压:亚洲低成本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如2024年7月全钢胎原材料成本指数环比上涨1%)、部分国家商业环境不稳定(如阿根廷)等,均压缩了利润空间。
战略转型:从规模扩张到利润优先
面对挑战,普利司通正加速推进战略转型,核心是从“规模扩张”转向“利润优先”,聚焦高附加值业务:
一方面,公司主动收缩低利润产能。例如,将西班牙部分卡客车轮胎生产转移至成本更低的波兰工厂;出售泰国炭黑子公司,保留高端轮胎用炭黑业务。
另一方面,资源向高端乘用车轮胎倾斜。普利司通在《2025综合报告》中明确表示,将加强全球管理结构,提升资本效率,重点发展“Dan-Totsu”高端产品线,并探索新能源车轮胎等新增长点。
行业缩影:轮胎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普利司通的调整并非个案,而是全球轮胎行业变革的缩影。传统卡客车轮胎等低利润业务持续萎缩,而高端乘用车胎、新能源车胎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竞争焦点。
行业整合加速背景下,巨头们通过“有进有退”的产能优化重塑供应链格局。普利司通的案例表明,即便是行业领导者,也需在成本控制、技术升级与市场响应之间寻找新平衡。
结语
从关厂裁员到战略转向,普利司通的“收缩”实则是主动求变的阵痛。在轮胎行业深度调整的浪潮中,这家百年企业的转型路径,或将为全球制造业提供重要参考。未来,如何在降本增效与技术创新间取得突破,仍是其面临的核心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