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梗?提醒:肺梗发生时,身体往往会有几大症状

发布时间:2025-08-05 16:56  浏览量:4

一座城市的道路被堵死,车水马龙瞬间变成一潭死水;而人的肺部若被突然“封路”,后果可能比交通瘫痪更为致命。

肺梗,一个听起来不算“耳熟”的词,却可能在某个深夜,悄无声息地敲响生命的警钟。呼吸急促、胸口发闷、咳血、发热、心慌……是感冒?是心脏病?还是肺炎?可很多人万万没想到,罪魁祸首竟是——肺梗。

那么,肺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它像“潜伏的杀手”,在没有半点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袭来?那些看似“平平无奇”的身体信号,又隐藏了怎样的“生死密码”?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肺梗,或许就是那只最阴狠的一只,藏得深、咬得狠、来得快。

肺梗,全称是肺梗死,是指肺部因血管被血栓堵塞,导致部分肺组织因缺血坏死的一种急性病变。

它常常由肺栓塞引起,而肺栓塞则是由血液中的栓子(多为深静脉血栓)突然冲入肺动脉所致。这场“堵车”一旦发生,肺部供血中断,氧气无法顺利交换,肺组织就像断粮的军队,很快陷入“兵荒马乱”。

最可怕的是,肺梗并不是“老年病”的专属标签。据《中华内科学杂志》2024年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肺梗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尤其在长途出差、久坐不动、熬夜工作等“亚健康”人群中呈现攀升趋势。

有人坐个飞机就得了肺梗,有人因为腿肿一晚,第二天就进了ICU——这不是故事,这是现实。

肺梗来临时,往往有6大“警报”:呼吸困难、胸痛、咳血、心跳加快、低热、焦虑不安。但问题是,这些症状像极了许多“常见病”,一不小心就容易“误诊”,延误最佳抢救时机。

呼吸困难常被误认为是天气闷热或体力不支,而实际上,这可能是肺部失去氧气供应的第一信号;胸痛一旦出现,大家往往想到心脏出了问题,却没想到肺部的“堵塞”也会痛得撕心裂肺;咳血更让人以为是肺结核或支气管扩张,殊不知这可能是肺组织坏死后血管破裂的表现。

低热则更是“迷惑性极强”的症状——38℃体温,谁能想到这背后竟是一场血栓风暴?

根据2023年《美国胸科协会指南》,肺梗的死亡率在未及时处理的情况下高达30%,而一旦早期识别、合理干预,可降低至8%以下这就如同一场大火,若在起火时就灭掉,损失尚可控制;可若等到火势蔓延,便是满目疮痍,后悔莫及。

肺梗的“种子”,往往在生活中悄然埋下。

东北的冬天,很多人窝在炕上不愿动弹,一坐就是一整天;南方的梅雨季节,潮湿闷热,人们懒得活动。

白领们坐办公室,一天十小时不挪窝;夜猫子熬夜刷剧、打游戏,动也不动……这些生活方式,正是血栓形成的温床。

2022年《英国医学杂志》发布一项历时10年的研究指出:久坐超过8小时/天,患肺栓塞风险增加147%;若连续2小时不活动,风险翻倍。这就如同河水不流,迟早长青苔;血液不动,难免生血栓。

更值得警惕的是,“隐形血栓”往往悄无声息地形成在下肢深静脉中。有些人腿肿了、发凉了,拍拍腿说是“坐久了”;有些人夜里腿抽筋,以为是缺钙。殊不知,这可能是血栓在“酝酿大计”。

而一旦这颗“定时炸弹”脱落,顺着血流“跑步进城”,直奔肺动脉,肺梗就此上演。

肺梗的发生,还与某些特殊人群密切相关。

比如产后女性、手术后卧床病人、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肥胖人群、吸烟者,以及患有肿瘤的患者。南京医科大学2024年最新研究指出,癌症患者出现肺栓塞的风险是普通人的6倍,尤其是胰腺癌、胃癌、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血栓形成率极高。

而在我国西北部一些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氧气稀薄,居民血液黏稠度普遍偏高,也成为肺梗的高发区。

青藏高原某县的卫生院在2023年的一次筛查中发现,该地区成年人中血栓高风险人群比例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8%。

因此,肺梗不是“少数人的事”,它可能在任何一个人身上突然爆发。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呢?有,只是很多人不屑一顾。多喝水、勤走动、穿弹力袜、避免久坐、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定期体检……这些看似“耳熟能详”的建议,其实早已被无数研究所验证。

比如,2024年《中华血管外科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指出:每日饮水量达2000毫升以上,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的概率约26%。

而“动一动”更是关键。哪怕是站起来倒杯水、原地抖抖腿,都比一动不动强。美国心脏协会在其年度会议上也提出:“每坐1小时,至少活动5分钟,肺血流才不至于‘停工’。”

但预防归预防,识别早期信号才是关键。很多人咳血、胸痛后,第一反应是“吃点感冒药试试”;也有人拖着不适的身体去“拔火罐、刮痧、按摩”,结果误了诊断的黄金窗口期。

健康不是靠“补”,而是靠“防”。

肺梗虽然来势汹汹,但绝非不可阻挡。它不是突然从天而降的,而是悄悄地在你生活的每一个不经意里扎根发芽——就像一口大锅,平时不刷,等积了厚厚的油垢,才会起火。

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它不仅教人识病、防病,更教人敬畏身体、顺应自然。肺梗的背后,是我们对健康忽视的代价,是生活方式畸变的投影。

所以,别等到“呼吸困难”才想起呼吸的重要,别等到“咳血”才追悔莫及。健康的秘密,藏在你每一次起身、每一口水、每一觉好眠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血管是生命的高速公路。别让肺梗在你生命的旅途中,刹车失灵。

你是否曾有过久坐不动的习惯?是否对胸痛和咳血掉以轻心?是否了解肺梗的风险因素?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让更多人意识到肺梗的真实危害,也请点赞、转发这篇文章,帮助身边的人一起远离潜伏的“血栓危机”。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肺栓塞与肺梗死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 中华内科学杂志, 2024, 63(3): 145-150.

[2]王志强, 李晓燕. 高原地区成年人血液黏稠度与肺梗死相关性研究[J]. 中国高原医学杂志, 2023, 35(2): 89-93.

[3]张芳, 刘晨, 孙立. 血栓形成机制与肺栓塞预防的研究进展[J].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4, 30(4): 245-248.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