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腊县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实干动能”

发布时间:2025-08-05 17:14  浏览量:2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勐腊县全体驻村干部以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为引领,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强大动力,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责任与担当。

党建引领,做学习教育的“深耕者”

“党建是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只有党建强,乡村才能兴。”易武镇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李祉燎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面对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学历结构不优、组织生活活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他从基础工作入手,创新设计会议记录簿模板,让“三会一课”既有规范形式,更有充实内涵。

在学习教育中,勐腊县81名驻村工作队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带领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广泛学习法律法规、党纪党规以及农业生产知识。同时,开展遍访行动,累计为群众办理领取待遇资格确认、宣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协助做好网格管理等惠民利民实事3380余件。

展开剩余64%

在党务村务工作实践中,驻村工作队员挖掘优秀后备人才,引导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因地制宜鼓励指导返乡人才发展老挝火锅、老挝凉拌等餐饮业,帮助村委会理清边民互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相关事宜。据统计,全县驻村工作队员主持召开或参加各类会议1600余次,通报典型案例1300余次,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凝心聚力,做谋划发展的“破局者”

勐腊县驻村工作队员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在勐满镇勐满村,推动橡胶产业现代化、集约化转变,整合各方力量组建4个橡胶合作社,解决胶农销售难题。借助区位优势,创新采用“党总支+合作社+边民”模式,成立勐满边民互市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参与边民互市。探索“公司+村委会+村小组+村民”发展模式,建成4000吨储量的果蔬冷库标准厂房,村集体以固定资产方式入股,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冷库租赁协议,年租金65万元可作为集体经济,并按照村委会30%、村小组60%、脱贫户监测户10%的比例进行分红和利益联结,实现村民、村民小组、村委会和公司多方合作共赢。

为打破产业单一瓶颈,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田间地头,引进无筋豆、辣椒等冬作物,改良种植技术。利用光热条件,引导村民种植苹果枣、火龙果等热带优质水果,带动农户季节性务工增收。此外,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活动,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细微热切,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勐腊县驻村工作队员时刻把群众需求放在心上。驻勐腊镇曼纳伞村委会的刘慧敏看到村委会宣传栏破旧、内容陈旧,联系广告公司重新设计,完成7块宣传栏的更新。针对19个村小组公示栏不规范问题,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面对雨季道路损毁问题,驻村工作队员主动作为,利用工作经费购买20吨混凝土,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解决村民雨天行路难问题。针对家长对儿童假期教育的担忧,牵头组织举办曼纳伞村委会第一期寒假爱心托管班,80课时的丰富课程让50名孩子假期充实有意义,收获家长感谢。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如今,勐腊县乡村处处呈现新面貌。全县驻村工作队员将继续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工作,巩固拓展成果,围绕乡村振兴中心工作,以坚定信念和务实作风,书写乡村振兴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