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是不是被吹过头了

发布时间:2025-08-05 17:51  浏览量:2

1

这些租赁贴的商品介绍里,有一个高频出现的词,叫【演唱会神器】。

第一个关键词,【租赁】。

普通产品不存在【租赁】的说法。

你会租一个老人机给爸妈用吗?

不会。

只有抢手的商品,才会有租赁生意。

第二个关键词,【演唱会神器】。

注意。

外号这东西,自己吹不算数,别人认才算数。

我自称健美男孩,只能说明我不要脸。

但别人都叫我小胃袋,不用看都知道我的身材一定很澎湃。

当一个产品能催生出租赁生意,并被大众赋予一个基于功能的精准绰号。

说明这个产品——出圈了。

现在数码市场都已经卷成麻花了,凭什么vivo还能突围而出?

很简单,就凭没有人比vivo更懂年轻人。

vivo知道,年轻人要的,是【搭子】。

2

当代年轻人买数码产品,买的是什么?

是生活。

就像中年人买米诺地尔买的不是天线宝宝变身器,是一场重返青春的幻觉一样。

年轻人买智能手机和手表同样如此。

他们买的是那个在旅行路上拍vlog,在演唱会上拍偶像,在生活中用各种创意镜头拍短视频的自己。

是那个早睡早起,每天吃早餐,周末去爬山,八块腹肌焊身上的自己。

每一种产品,都代表一种生活。

他们买的是一个“我也能活成那样”的感觉;

是一个面向生活的解决方案;

是一个【搭子】。

什么是搭子?

生活中常陪伴,关键时搭把手。

但市场给的是什么?

是参数。

是高像素,是AI,是长焦距。

给参数有问题吗?

有。

问题就是这些很好,但我不会用。

你手机的影像参数顶到溢出,但我拍照技术不行,就是不行。

给我个拳套,我也打不过泰森;

给我根金箍棒,我也抡不过孙悟空;

给我个哈勃望远镜,我甚至拍不过拿着座机的张艺谋老师。

参数越高,操作越难。

按钮越多,容错率越低。

所以,很多人的手机摄像头除了在家拍猫出门扫码之外就再没打开过;

很多人的智能手表在念叨了两个月【早点睡】后,就贴着【95新】的标签游向了二手平台。

消费者不需要核动力F1。

他们需要的,是宝宝巴士,是轮椅级的生活搭子。

3

这个搭子,vivo给了。

为什么vivo给的就能叫搭子?

举个例子。

《歌手2025》开的时候,直接拿vivo X200 Ultra做的直播双机位。

一个不知名综艺拿手机做直播,你会问这是什么草台班子。

一个国民级音乐综艺拿手机做直播,你只会觉得这手机差不了。

毕竟,没有一个品牌丢得起这个人。

这种手机拿来给你日常使用,就像国宴特厨进村办席,瞬间进入舒适区。

你拿个vivo X200 Ultra拍照,阴天不用打光,高光不会过曝,自动虚化不会糊,拍出来就好看。

但凡加点构图,摄影师看了都以为是毕业通知。

演唱会上别人扛着长枪短炮给保安刷绩效,你带个vivo X200 Ultra上去,手指一拉,2亿长焦超清晰,山顶也是VIP。

换上摄影套装,甚至能看到哥哥在说爱你。

你拿着vivo S30出门旅游,线下看脱口秀,遇到想记录的时刻,手机掏出来就能拍live。

实况不用P,快乐全在Live里。

你戴着vivo WATCH 5户外运动,出门前都得再三检查到底带没带,因为它轻到近乎无感,记录运动,但不打扰运动。

一点不刻意,但刚好守护你。

它就像那个半夜秒回你信息的朋友。

平时不一定有存在感。

但你需要时,ta就在那里。

这时候,你要找搭子。

你不选它,还能选谁?

所以,vivo凭什么卷出来?

就凭它能让我【菜】得理直气壮。

就凭它能让我拍照时不用搜【微距怎么关】【live怎么开】【抠出来的图片怎么保存】。

世界是很残酷的。

它不会给我们预留任何准备时间。

有些时刻,错过了,就没有了。

因此,一部日常不拉跨,关键时刻还顶用的手机,才是真正的生活+娱乐的双重搭子。

你卷了一堆参数,结果拍个照要我先买课学半年。

那要你何用?

4

这么明显的需求市场上为什么没人做?

真就友谊第一销量第二?

答案是,做了。

但没做到。

大多数品牌卷的是【技术力】。

用户要啥我给啥。

用户要拍照好看,他们会直白地理解为要高清,要高像素,要脸好看。

然后加像素,加长焦,加美颜。

堪称数码做题家。

问题是,【想要】和【需要】,是两回事。

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他们只知道,【我要一个拍照好看的手机】。

怎么样算好看?

Ta也不知道。

金矿不会裸露在地表上。

真实需求,需要深挖。

vivo聪明就聪明在它锚定了【年轻人】,并深度挖掘了需求。

所以,它不止会想这些年轻人要的是什么,还会想【在什么场景下要】,【为什么要】。

为什么要好看?

哦,要发朋友圈,要装一下,要留住自己最美的瞬间。

怎么样算好看?为什么复古滤镜、虚化背景、45度仰望天空就算好看?

哦,要模糊掉瑕疵,要突出人的美,要显出下颌线。

那什么时候要?

哦,出去旅游,去演唱会,线下看演出,看脱口秀的时候。

vivo由此知道了年轻人要的,是一整套生活的解决方案。

是我跟朋友吃着火锅唱着歌,随手拍一张就是满满的氛围感。

是我旅游结束回到家,看到相册会觉得这次假期没白费。

多走一步,离需求便近一步。

所以他们不止卷像素,长焦;

也卷画面质感,光影调教,人像算法,卷一键式操作。

单纯的输出技术,只会喂出一个把手戴出腱鞘炎的哑铃手表和一个给你拍出16根手指的克苏鲁AI。

方向错了,怎么卷都白搭。

知道真实需求,才能把技术和情感的两端配平。

所以你可以看到,当很多手机的AI把背景虚化成一坨时。

vivo X200 Ultra一键直出的照片背景里甚至能看清虚化后水花反射出来的光圈,长焦强到一堆人专门租它去拍演唱会。

当很多人在脱口秀现场拿着手机一边鼓掌一边修图时。

vivo S30 Live Photo已经在拍摄时给你实时叠加电影质感滤镜,外加实况美颜和一键拼图编辑,现场拍完就能直接发短视频、发朋友圈。

当别人的手表还在两天一充时。

vivo WATCH 5的续航最长已经来到了22天,还自带专业健康监测+AI教练,运动前教你热身,运动后指导拉伸。

既能帮你居家高效运动,也能让你户外无感出行。

这种【科技+人文】的双重路线,是vivo一贯以来的做法。

就像同样是赞助综艺节目,vivo以前赞助《快乐大本营》,现在赞助《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喜剧之王单口季》。

用十几年的时间,陪伴着无数年轻人从校园走向社会、从青涩走向成熟。

一次投入,是偶然。

十几年的坚持,需要决心。

与其说vivo是在营销,不如说他们是在玩养成。

所以,vivo并不是做出了懂年轻人的技术。

而是读懂了年轻人,再去做技术。

把复杂的技术留给自己,把简单的操作留给用户。

由此,技术才能真正落地。

5

消费级数码产品卷参数卷到现在,已经把消费者卷麻了。

两亿像素和三亿像素有什么区别?

17倍长焦和15倍长焦有什么不同?

是能让我看清三体星人脱水,还是能让我看到灭霸种田?

都不能。

看不到的努力,只是自嗨。

拉不开的差距,等于没有差距。

当我在演唱会上想拍个live图都要设置半天,回到家还得二次编辑时,你就已经不配拥有年轻人了。

于是,vivo用【演唱会神器】五个字提醒了市场。

闭门造车,没有未来。

新一代消费者要的是青春不缺席,让每一帧热爱都鲜活在线不掉帧的科技搭子。

手机作为当代人类的外置器官,应该成为生活和娱乐的搭子。

而不是一个只能吃灰的纸面战神。

当技术已经卷到看不出明显差距时,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6

说到底,再好的产品,都是给人用的。

你得知道你的产品是给谁用的。

以及,用来干嘛。

真正的产品力,不是让市场知道你的产品有多牛。

而是让消费者知道,用你的产品不需要我有多牛。

有手就用,用了就爽。

这种简单直接的感受,才是消费者的梦想。

这么简单的道理,别人不知道吗?

知道,都知道。

但知道,不代表做得到。

更何况,这些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的细节,尽管很重要,但并不是一个公司内部适合汇报的可量化的KPI,这就导致很多人不乐意做。

而vivo乐意,且把这个作为核心竞争力。

知道和做到之间,看似简单,其实隔了很远很远。

看似眼前,实则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