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哥”转行种植户,土地托管让农田迎来新管家!

发布时间:2025-08-06 08:29  浏览量:2

东平县沙河站镇三官庙西村的农田上,一架植保无人机在飞手的遥控下,沿着预设航线精准喷洒药剂,几趟来回就完成了大片地块作业。

“无人机起飞一次能喷洒一百多斤农药,抵得上我们忙活好半天。”田埂边,三官庙西村党支部书记刘桂臣熟练地按比例兑水配药。看着无人机在田间“飞翔”,这位曾经的“的哥”感慨万千,4年前的他还是一名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司机,如今成了每天与土地打交道的种粮户。

转行务农前,刘桂臣心里也没底。“咱哪会种地啊?”但很快他就发现,现在的农业和过去大不一样:种苗有补贴,小麦有保险,遇上病虫害还有专业团队兜底。更让他安心的是,沙河站镇为农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的“全链条”服务,“一个电话,农机、农药直接送到地头,连打药都用上无人机了。”刘桂臣说。

耕种、施肥、撒药、收割,各个环节都有供销社教着种、帮着种,“地头管家”做着简单的管理工作。在“保姆式”托管的支持下,三官庙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经营土地从最初的80亩地扩展到366亩。沙河站镇为农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成龙算了一笔账:“托管土地上无人机打药一亩收费只要4元,小麦收割30元,玉米45元左右,比市场价划算不少。细算下来,托管农户能省下两成种子化肥钱和三成农机成本。”

如今在沙河站镇,像刘桂臣这样尝到托管甜头的农户越来越多,沙河站镇为农服务中心为全镇65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全程托管服务。从良种推广、农资配送、农机服务到大田托管、粮食收购,各个环节都能实现“大户小户不用管”。精量种机、收割机按农时调度,连粮食都不必拉回家。“收获的玉米、小麦直接送到为民服务中心,不用晒也不愁卖,我们省心又省力。”刘桂臣笑着说。

近年来,沙河站镇为农服务中心试点“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2020年以来累计托管面积达30万亩,2022年助力村集体增收832万元。2024年以来承接的5.2万亩中央财政试点项目,通过统一采购、集中调配,实现亩均节省165元、增产200—300斤的可观效益。

“现在种地就像坐出租车,认准目的地,剩下的就交给专业司机。”刘桂臣这样比喻着自己的新选择。从手握方向盘到拿起锄头,从城市街巷到田间地头,这位“的哥”的转身,是新时代农民拥抱现代农业的生动缩影,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土地托管”正书写着新的故事。

记者:杨玉洁

编辑:程蓉

审核:王天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