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6310亿欧元投向德国:技术工签与蓝卡通道成核心入口
发布时间:2025-08-02 14:46 浏览量:2
2025年7月21日,柏林。一场并不高调却意义重大的会议在总理府召开。
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与来自61家企业的代表面对面,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宣布了一项或将决定德国未来几年经济走向的承诺——这些企业将在2025至2028年间,在德国境内投资总计6310亿欧元(约合7330亿美元)。
默茨称之为“对德国信心的具体体现”,但外界显然希望看到的,是比信心更具体的东西。
图源:www.tagesschau.de-Firmen kündigen Milliarden-Investitionen an
值得一提的是,这笔资金并非出自联邦预算,而是企业自愿下注的一次制度合作尝试。电动车、AI、数字基础设施、绿色能源——这些关键词背后,是德国经济正试图挣脱停滞、重建竞争力的努力。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谁来完成这些投资项目?资金是一方面,人才是另一方面。而在劳动力结构已经深度老化的德国,这正是移民政策发挥作用的地方。
61家企业的“集体下注”
不只是投资数字,更是一场制度试验
这项名为“Made for Germany”的倡议,并非一纸政策,而是一种信号协调:政府释放改革意图,企业表达行动配合。
参与者不仅有德国传统巨头如大众、西门子、巴斯夫、德意志银行,也有国际资本如BlackRock、Blackstone、NVIDIA等跨国机构。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已在德国有深度布局,且有继续投入的意愿。
从官方公布的方向看,这些投资将流向五个关键词:基础设施升级、工业数字化、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与绿色制造、医疗与制药创新。并不意外,这些正是德国经济试图转型却频频受阻的核心领域。
默茨的用词很明确:“这些投资不是来自国家,而是来自市场对德国制度的信任。”他说这话时,正值德国经济陷入低增长泥淖,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估在0.5%-1%之间,远低于欧元区平均水平。
但这场投资潮,更像是一次制度型下注——企业愿意投入,但前提是政府改革要跟上。
政策背后的焦虑
德国经济需要一个“主动转向”
默茨政府上台之初,外界普遍期待他能带来一套更清晰的市场导向政策。在企业税改革迟迟未落地、基础设施投资缓慢推进、对美国政策变化缺乏快速应对的背景下,这场6310亿欧元的企业承诺,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个“补偿式”的姿态。
德国的困境并不新鲜。高能源价格、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老龄化劳动力和繁复的行政审批流程,正在逐步侵蚀这个传统制造大国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面对美国新一轮制造业回流政策和潜在关税威胁时,德国的出口行业(尤其是汽车和化工)压力倍增。
在这种环境下,默茨提出了一个关键词:“效能国家”。他强调德国需要回归“能干事”的国家角色——简化流程、加速许可、强化人才引入机制,而不仅仅是发放补贴。投资,是一个信号,但要把这个信号变成成果,光靠钱是不够的。
谁来完成这些项目?
德国劳动力缺口,才是更深层的问题
资金可以在董事会上拍板,但项目真正落地,还得有人来做。而德国目前正面临一个结构性的问题:缺人,尤其是中高技能人才。
根据德国联邦劳动局数据,截至2025年,全德国约有70万个技能岗位长期空缺,涵盖工程、IT、电力、护理、建筑等领域。企业要想用好投资,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问题:从哪里找人?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在2023–2025年间,相继推进了针对外国人才的签证制度改革,尤其围绕技术工签(Skilled Worker Visa)与欧盟蓝卡(EU Blue Card)两大路径,建立起明确的人才引进通道。不是单纯为了“引进移民”,而是为了搭建一条“为经济服务”的通道——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身份体系。在这些改革中,两种签证制度尤为关键:
德国技术工签与欧盟蓝卡
用签证为投资“配套”
技术工签-产业中层的“关键齿轮”
适用于有职业资格的人才,比如技工、护士、电工、物流人员、建筑工等。申请人无需大学学历,但需要获得德国认可的职业培训证书或等效经验。根据2025年最新法规:
这类签证,正是大众、宝马、西门子这类制造业巨头在进行设备更新、数字工厂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操作型、实操型人力支撑。它不是高光职位,但没有这些人,项目无法真正启动。
欧盟蓝卡-为高端项目打通国际人才入口
欧盟蓝卡则面向高技能人才,例如工程师、IT专家、AI科学家、金融算法分析师等。2025年更新后的版本更加灵活:
这些高技能职位,正是德国希望在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突破的关键人力。比如,NVIDIA宣布将在德国设立AI芯片研发中心,该项目就完全依赖于高端国际人才的快速落地。在这个意义上,蓝卡不仅是一张居留卡,更是德国对外释放的技术引力场。
图源:blogs.nvidia.com-NVIDIA and Deutsche Telekom Partner to Advance Germany’s Sovereign AI
一场关于“信任”的制度重建
默茨政府没有直接发钱,也没有喊口号。他做的是一件不那么容易被短期感知到的事:试图用政策激活市场信心。但投资只是开始。
如果没有真正的制度变革——包括移民系统、教育培训、审批流程、税务激励——再多的钱也可能陷入“德国速度”的沼泽中。相反,如果这些系统性障碍被松动,那么今天这6310亿欧元的承诺,就不仅是数字,而是一场经济生态的重建起点。
对于各国人才来说,如果你是技术出身,尤其在工程、IT、护理、制造等行业,有一项技能,有海外工作的意愿——现在,确实是一个可行的窗口期。
德国向全球人才抛出的不仅是一张工作合同,而是一整套通往未来的制度框架。而现在,如果你正处于职业十字路口,具备工程、IT、护理、制造等技能,且对海外发展持开放态度,不妨从一次免费的德国签证路径评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