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治学术动态(2025年第29期总第152期)

发布时间:2025-08-06 09:00  浏览量:2

学术前沿

阮神裕|数据可以占有吗?——兼论数据持有的法律构造

数据占有论将数据持有视为物之占有,通过直接适用或者类推适用占有制度解决数据利用引发的纠纷,从而在不创设新型权利的前提下对数据提供较为全面的法律保护。然而,占有保护、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和善意取得以及多层次的占有关系无法准确适用于数据场景。数据占有论忽视了占有制度只能用于保护竞争性利益的隐藏条件。数据兼具竞争性利益和非竞争性利益,其中非竞争性利益无法通过占有制度得到调整。数据持有的法律构造应当具备二元结构:一方面,数据的竞争性利益可以通过类推适用占有制度加以调整;另一方面,数据的非竞争性利益则应当通过建构以数据访问权为核心的法律制度加以调整。(全文刊《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5年第2期)

阮神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张军荣|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溢出风险及监管规则研究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及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爆发式增长引发了数据风险及监管难题。为明确AIGC的溢出风险并确立相应的监管规则,通过梳理AIGC在各典型应用场景的发展现状,厘清了AIGC存在的数据污染风险、信息泄露风险、数据歧视风险和通用性伦理风险。通过对比国内外AIGC监管的制度内容,发现当前监管模式存在人力监管能力不足、“产品”质量标准缺失、数据歧视监管规则缺失、分级管理规则模糊四个方面的缺陷。相应地,提出了建立以技术监管规则、质量标准规则、无歧视规则、分类分级规则等为基本内容的AIGC监管体系。(全文刊《行政法学研究》2025年第4期)

张军荣,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程啸|个人信息权益与标识性人格权的关系

姓名、肖像既是姓名权、肖像权等标识性人格权的客体,也是个人信息权益的客体。《民法典》中姓名权、肖像权的保护规则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规则在权利义务调整方式、告知同意规则、侵权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在权利限制、商业化利用规则上又存在相互影响与参照适用的关系。要明确个人信息权益保护规则与标识性人格权保护规则的适用问题,就必须清楚个人信息权益与标识性人格权各自保护的人格利益究竟是什么。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是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处理享有的知情利益与决定利益。姓名权保护的是自然人对其姓名享有的同一性利益与个性化利益。肖像权保护的则是自然人对其肖像享有的支配利益。就同一侵权行为究竟侵害了姓名权、肖像权还是个人信息权益存在疑问时,应认真判断该行为所侵害的人格利益的类型,从而相应地适用《民法典》或《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保护规则。(全文刊《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5年第3期)

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田峰|论算法的私法调整进路

算法的私法调整进路主要涵盖场景化和领域化两种典型主张。基于应用环境考量的场景化进路立足当前,基于规范系统考量的领域化进路面向长远,二者均致力于回应算法技术突破所带来的挑战。算法表现为人机交互的决策机制,其实质是人类选择特定算法并将其作为决策规则嵌入意思表示当中,从而完成对私人事务的安排。算法私法调整的规范原理在于,算法内部呈现独具特色的商谈结构,对外则发挥双重界面功能,这决定了算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民事主体主观意志的内容。与之相应,私法对算法的调整应当建立在对算法进行类型化构建的基础之上,进而实现算法规范群落的体系化展开。根据算法对意思表示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算法分为传达型算法、诱导型算法、修正型算法和驱动型算法。算法的私法调整进路可以在类型化的基础上,以《民法典》为核心,整合形成针对算法行为的解释规范和效力规范群落。(全文刊《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年第5期)

田峰,浙江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

赵桐|数字支付中财产性利益的物法逻辑与财产犯罪认定

随着数字支付手段的发展,民法中的物债当然二分的结构遭到现实挑战,虽然数字支付中的财产性利益表征的是基于合同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但其同时呈现出物权化特征,应当按照物法逻辑予以判断。按照物性控制权的来源方式,取得财产性利益的财产犯罪行为可以被区分为转移型与虚设型。转移物性控制权的行为应按照“破坏排他性支配”“排除直接支配可能性”的步骤,判断构成盗窃罪抑或侵占罪,其中的犯罪数额应以财产性利益的市场价格或实际可抵扣的价值来确定。虚设物性控制权的行为则应结合支配关系是否变更判断,行为人自行支配财产性利益并兑换的行为属于虚构债权债务的欺骗行为,平台预设的核销机制可被认定为错误处分,即使兑换行为只抵消了部分货款,也应基于法益相关的目的落空而认定平台存在财产损失。(全文刊《法学论坛》2025年第2期)

赵桐,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候曼曼|诊疗式人工智能的医疗产品责任认定

在人工智能“服务—产品”二元框架下,诊疗式人工智能不论是否依托物质载体,均属产品责任法中的“产品”。诊疗式人工智能致害锚定产品责任体系符合矫正正义和分配正义的要求。在责任成立层面,研发者、生产者和销售者违反注意义务的行为可作为产品缺陷的判定因素;诊疗式人工智能致害因果关系的判断应区分风险增加的可能性与实质性,前者是事实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后者是法律因果关系中融入价值判断的通道。诊疗式人工智能产品缺陷引发的风险是否超出生产者等主体可预见范围应结合法定义务违反、人工智能自主性和医务人员介入行为分析。事实推定规则可以缓解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产品缺陷与因果关系证明困境。在责任承担层面,专业中间人规则并非当然免除诊疗式人工智能生产者和销售者的责任,医疗机构以及医疗器械的注册人、备案人亦为医疗产品责任主体。直接责任主体对外承担连带责任后可向有过错的最终责任主体追偿。(全文刊《东方法学》2025年第3期)

候曼曼,东南大学法学院助理研究员。

新规速递

上海经信委|《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

2025年7月28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的通知》。《若干措施》共12条,明确为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海市将投入6亿元算力券,支持企业研发与应用大模型,提供最高30%的算力租金补贴;3亿元模型券支持大模型应用;1亿元语料券推动语料采购。市政府还将资助智能芯片、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创新,支持100个AI项目,建立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重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建设人工智能小镇,提供高达500万元的创新产品奖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最高院等三部门|《关于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

2025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意见》共五部分,十六条,针对帮信犯罪的认定标准、刑事政策、综合治理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了帮信罪的主观明知认定规则,涉“两卡”帮信罪的“情节严重”标准,以及帮信罪与掩隐罪、诈骗罪等关联犯罪的区分;强调对组织性、职业性和跨境协同实施的帮信行为从严惩处,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等从宽处理;强调加强行刑衔接,推动综合治理,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最高人民法院)

商务部|《数字文化贸易版权涉外保护指引》

2025年7月29日,商务部发布《公开征求行业标准意见》。本指引提供了数字文化贸易企业在版权管理、运营交易、侵权应对等方面的指导。涉及数字文化产品的版权合规、目标市场的版权规则、二创作品及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版权管理、跨境版权纠纷处理等。重点强调版权信息的登记与存证、侵权监测、数据安全等新型数字贸易的版权保护措施,并结合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促进跨境版权保护与交易。(商务部)

网安标委|《政务大模型应用安全规范》

2025年7月28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对网安标委技术文件(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政务大模型应用安全规范》要求对政务大模型的选用、部署、运行等进行安全管理。重点包括选用备案大模型、部署时进行安全测试、确保外部数据安全,采取模型安全护栏防止生成不当内容;同时,规范了模型运行中的日志记录、风险提示、审核制度等要求;对公众政务服务类应用,要求确保敏感内容脱敏,并保留人工服务功能。(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香港特区|《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

2025年7月2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就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的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发布配套执行指引,包括《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及《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适用)》。《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提出法定稳定币的定义,明确发行人牌照申请的财务条件、人员资质、储备资产、风险管理和监管要求等。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发牌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如个别机构认为已准备充分并希望尽早获得考虑,应于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或之前向香港金管局提交申请。(香港金融管理局)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2025年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部署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会议强调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安全能力。会议还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降低信贷和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中国政府网)

法律适用

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发布不实信息的自媒体

2025年7月24日,中央网信办公布《关于开展“清朗·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专项行动的通知》。本次专项行动重点整治“自媒体”发布不实信息的四类问题:恶意蹭炒误导公众、歪曲事实、不做标注以假乱真、以及专业领域信息不实。中央网信办要求网信部门加强网站平台的内容审核、资质认证、信息来源标注等机制,强化违规处置;对于违规行为,将实施警示、禁言及账户关闭等措施。(网信中国)

国家税务总局|查处网络主偷逃税360余起 查补税款30多亿元

2025年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税收改革与发展有关情况。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介绍,在查处违法方面,紧盯重点人员,依法查处了一批包括网络主播、明星艺人在内的高收入人员偷逃税案件。其中,2021年以来,查处网络主播偷逃税案件达360余起,查补税款30多亿元;在促进守法方面,对这些A级纳税人,联合29个部门予以激励支持;在规范执法方面,努力把大部分中低涉税风险化解在申报前或申报中,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打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严惩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2025年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办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意见》,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强调依法打击帮助信息网络犯罪的犯罪分子。最高法发布7起典型案例,重点打击组织性、职业性、技术性和隐蔽性日益强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例包括提供技术支持、非法交易电话卡、利用GOIP设备、虚拟币洗钱等行为,涉及多名被告人,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上下游链条,依法从严打击,特别是针对行业内部人员的违法行为。此外,最高法提出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等犯罪行为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促进综合治理。(最高人民法院)

欧盟委员会|初步认定Temu违反《数字服务法案》

2025年7月2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初步调查结果,认定中国电商平台Temu未履行《数字服务法案》(DSA)规定的义务,未能有效评估和管控其平台上非法商品的传播风险。调查显示,Temu消费者面临较高概率购买到不合规商品,如婴儿玩具和小型电子产品。委员会指出,Temu在2024年10月的风险评估中依赖行业通用信息,而非平台具体数据,导致缓解措施不足。此外,委员会仍在调查其他涉嫌违规行为,包括推荐系统透明度及数据共享问题。Temu有权就调查结果进行辩护。若违规最终确认,平台可能面临最高全球年营业额6%的罚款,并被要求整改。欧盟强调,此举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数字市场公平竞争。(European Commission)

意大利反垄断机构|调查Meta涉嫌滥用市场地位

2025年7月30日消息。意大利反垄断监管机构(AGCM)周三宣布,已对Meta Platforms(META.O)展开调查,指控该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未获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将人工智能(AI)工具整合至WhatsApp,可能违反欧盟竞争规则。监管机构指出,Meta自2025年3月起将AI助手“Meta AI”嵌入WhatsApp搜索栏,此举可能不公平地引导用户使用其AI服务,排挤竞争对手并强化用户对平台的依赖。AGCM表示,Meta的行为涉嫌“强迫用户接受两项独立服务的捆绑”,而非通过公平竞争拓展市场。Meta回应称正配合调查。若最终认定违规,Meta可能面临最高全球年营业额10%的罚款。(路透社)

产业发展

三星|为特斯拉代工A16芯片

7月28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X上证实,三星在得克萨斯州新建的工厂将专门用于生产特斯拉的下一代AI6芯片。其战略重要性毋庸置疑,他本人将亲自督促该合作的进程。目前,三星正生产A14芯片。台积电将生产A15芯片,最初会在台湾生产,之后转至美国。(财新网)

英伟达|因H20算力芯片安全风险问题 被国家网信办约谈

7月3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英伟达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约谈英伟达公司。英伟达算力芯片近期被曝出存在严重安全问题。此前,美议员呼吁要求美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追踪定位”功能,而美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透露,英伟达算力芯片“追踪定位”“远程关闭”技术已成熟。因此,国家网信办要求英伟达就对华销售的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进行说明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网信中国)

小米|小米浏览器接入豆包大模型升级“AI 搜索”功能

8月1日,火山引擎宣布,小米浏览器现已升级“AI 搜索”功能,接入豆包大模型及火山方舟高代码智能体产品。同时,小米应用商店接入火山引擎扣子。用户通过扣子搭建的智能体,可以上传到小米应用商店。官方介绍,小米浏览器通过接入豆包大模型1.5和豆包视觉理解大模型,带来自然语言交互的搜索体验,同时进一步解锁更多服务。(IT之家)

三大外卖平台|集体官宣规范促销补贴

8月1日上午,美团、淘宝、饿了么等先后在官方网站等发布了声明,承诺将“规范促销”,同时提出多项限制补贴行为的举措,包括规范促销行为、合理规划发放补贴、不做非理性促销活动、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等。本次多家平台同时发声,或源自于上一轮约谈的政策延续。同时,下周将迎来立秋,也是传统外卖奶茶的促销重要周期。在“立秋大战”前外卖平台集体发声,也有一定的行业示范引导效应。(凤凰网科技)

Manus|推出新功能通过协同工作的AI智能体进行广泛研究

8月1日消息。知名初创公司Manus推出了一项重要新功能,可以通过向上百协同工作的AI智能体分配任务来进行广泛的研究。该公司刚刚宣布的「Wide Research」是一项新的实验功能,据说已经开发了两个月之久。它使用户能够利用并行AI智能体的功能执行大规模、大容量的任务——一次甚至可以执行100多个智能体,而所有智能体都专注于完成单个任务或一系列子任务,以实现上述总体目标。(机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