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蚬子”惹事了:肉壳分离就是死的?大连一餐厅被差评引争议
发布时间:2025-08-06 09:12 浏览量:2
“爆炒蚬子”是一道大连家常菜,近日大连金石滩某餐厅却因这道菜引来了一场风波。顾客在电商平台给出差评,质疑炒蚬子都是空壳,认为食材不新鲜,而商家则委屈不已,表示高温爆炒导致蚬子肉脱壳属于正常现象,并提出了“按壳数肉,少一块免单”的解决办法。双方在电商平台留言区各执一词,引来网友“围观”。那么,“爆炒蚬子”出现空壳,真的是食材不新鲜所致吗?
视频:蚬子肉脱壳商家获差评
“花甲上来全是空壳,要求换,老板过来说让我按壳数肉。”7月26日晚10点左右,有顾客在大连金石滩某餐厅就餐后打出差评。该顾客表示,这家餐厅蚬子空壳太多,生蚝制作难吃,体验感极差。一名网友将此事上传某平台后,迅速引来关注。
视频里,该网友通过旁白配音的形式进行叙事,穿插电商平台差评截图、事发时视频影像资料及餐厅环境等画面,试图还原事件发生经过。他表示,当时一名女子携一名儿童和两名老人就餐,女子质疑炒蚬子菜品品质,她向服务员表示,其所点爆炒蚬子存在过量的蚬肉脱壳情况,认为“脱壳即死蚬所炒制”,要求与负责人直接交涉。
面对质疑,餐厅的负责人解释称,高温爆炒工艺会导致蚬肉脱壳,属于正常现象,与蚬子新鲜度无关。但女子拒绝接受该解释,当场拍照留存证据,并在未离开餐厅时,便通过电商平台发布低星差评。
记者注意到,该视频在网络传播后引发讨论。多位大连网友表示,蚬肉在爆炒过程中脱落与蚬子新鲜度无必然因果关系。也有网友分享,“蚬子炒过火了肉自然会掉的。”还有IP地址显示为广东的网友留言,“作为一名潮汕人,爆炒后这样的蚬子是正常现象。”
8月4日,记者在电商平台给这位顾客留言,询问事件详情,但截至发稿时,这位顾客并没有予以回复。
商家:高温爆炒脱壳属正常现象
8月4日,记者联系了视频发布者栾先生,他也是涉事餐厅负责人。他表示,对此次差评感到委屈且“离谱”,“我是大连本地人,家里从事餐饮业20多年了,周边居民也是常客,口碑一直良好,经营以来首次遇到蚬子肉壳分离的质疑。”
栾先生回忆,事发当晚,这一家四口人到店用餐。菜品上桌后,这家人正常食用多时,女子才向服务员反馈蚬子肉脱壳问题。服务员向其解释未果后,栾先生亲自介入沟通。“我向顾客解释了近10分钟的时间,但顾客情绪仍比较激动。”栾先生称,针对女子提出的“下锅前即为空壳”的质疑,他提议通过核对蚬肉与空壳数量的方式证明清白;对于“脱壳即不新鲜”的指责,他和厨师也从烹饪原理耐心解释。沟通过程中,女子提出退菜或换菜,但栾先生认为,顾客给出的理由不成立,该道炒蚬子售价24元,使用的蚬子品质新鲜。
他表示,蚬子每日清晨进货,清洁后放水吐沙,自己售卖的都是鲜活海产。
业内人士:炒蚬子肉壳分离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
针对炒蚬子肉壳分离引发的食材新鲜性质疑,记者采访多位海鲜批发从业者及资深厨师。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烹饪过程中蚬肉脱壳受多重变量影响,与食材质量并非必然关联。
一名海鲜批发从业者称,高温、翻炒、颠勺都会导致蚬子肉碰撞脱落,壳肉分离属常见现象。另一名厨师称,仅凭顾客拍摄的菜品外观无法判定蚬子初始状态。“死亡蚬子的典型特征为异味明显、肉质绵软失弹,活蚬炒制后仍保持弹性。”这名厨师表示,蚬子在炒制过程中部分蚬肉脱落属正常现象,不宜作为新鲜度判定标准。他建议,旅游旺季,商家可在菜单上强化食材特性说明,预防误解;此外,游客应理性评价,需基于事实沟通,避免因地域饮食文化差异产生误判。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宣州禾
- 上一篇:全栈 + 混合,青云让低空经济“飞”更稳
- 下一篇:老子:知足者富,知止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