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华态度悄然转变?美国“帮了大忙”,印度专家直言,莫迪应出席阅兵,和中俄庆祝二战胜利80周年

发布时间:2025-08-02 19:17  浏览量:2

据环球时报报道,7月24日,印度时隔5年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这一动作被印媒视作两国关系回暖的重要信号。

这并非孤例。6月下旬,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率团访华,出席上合组织国防部长会议,这是他五年来首次踏足中国;紧随其后,印度外长苏杰生于7月中旬访华,参与上合组织外长理事会会议,同样打破了五年的外交沉寂。高层互动之外,印度政府智库“印度转型国家研究所”提议放宽中企投资审查,外交部也宣布加快恢复中印直航,一系列动作勾勒出清晰的对华转向轨迹。

促成这种转变的,除了双边互动的需求,美国的态度“功不可没”。特朗普再次上任后,对印度的施压陡然升级:宣布对印度产品加征25%关税,理由是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军事装备和能源”;在贸易谈判中要求印度开放关键产业、放宽非关税壁垒,甚至在印巴冲突中多次将停火功劳归于自身,引发新德里强烈不满。印度原本期待通过贸易协议拉近与美关系,如今却因关税制裁、对俄合作限制等问题陷入被动。

莫迪(资料图)

这种背景下,印度开始重新评估对华关系。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的数据显示,2023-2024财年,印度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进口的电子元件总额超180亿美元,占该类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远超从韩日及东盟国家的进口总和。“我们离不开中国的关键部件,”一名印度政府高官坦言,“想深入供应链,必须和中国企业合作。”目前,印度迪克森科技已获批准与中国龙旗科技成立合资公司,涉足智能手机、汽车电子等多领域。

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印度政治评论家、三大洲社会研究所执行董事普拉沙德的提议引发关注。他在一档评论节目中直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莫迪应与中俄领导人一同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9.3阅兵。普拉沙德认为,中印间的问题属于政治范畴,完全可以解决,他甚至期待有生之年看到两国关系实现质的飞跃。

普拉沙德的提议并非空想。8月31日至9月1日,上合组织峰会将在天津举行,作为成员,莫迪出席顺理成章。峰会结束后恰逢93阅兵,时间衔接自然。中国作为上合轮值主席国,已明确表示欢迎各成员国领导人出席北京的纪念活动,王毅外长此前就强调,希望通过这类互动增进各国了解。

苏杰生(资料图)

从国际层面看,若莫迪成行,意义非凡。俄罗斯总统普京已确认出席9.3阅兵,其助理早在5月就宣布访华计划,6月再次证实访问将持续4天,这也是普京第二次来华参加阅兵。中俄印作为亚洲大国,若能在纪念二战胜利的场合同框,将首次以统一姿态彰显亚洲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打破西方国家对二战叙事的主导权。

对印度而言,这更是现实利益与政治遗产的双重机遇。当前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同时,也在向印度施压,莫迪若借阅兵场合与中方深化互动,可间接对冲美国的关税压力。中国的投资、新能源技术和稀土资源,都是印度制造业扩张急需的支撑,阅兵前后的外交互动可能为这些领域的合作铺路。从政治角度看,与中俄领导人共同现身纪念活动,有助于莫迪塑造“亚洲和平推动者”的形象,这对其下届大选无疑是加分项。

不过,莫迪的决策仍面临多重考量。印度长期奉行“多边外交”,习惯在大国间保持平衡。若出席9.3阅兵,可能被西方解读为“亲华疏美”,与美国的紧张关系或进一步升级。类似的顾虑并非没有先例,今年5月俄罗斯胜利日阅兵,莫迪便未出席,仅派国防部国务部长代为参加,当时就引发俄方不满。

历史因素也不容忽视。印度在二战中的角色存在争议,部分抗英力量曾与日本合作,其中钱德拉·鲍斯被印度奉为民族英雄,却被视为亲日派。而印度与日本同属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关系紧密,安倍去世时莫迪还亲赴东京送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以“抗日”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可能让印度陷入外交尴尬。

国内政治压力同样不可小觑。莫迪政府此前多次炒作反华议题,以此凝聚民粹支持。若突然转向对华缓和,反对党很可能抨击其“对华软弱”,损害其精心塑造的“强人领袖”形象。有印度网友就直言,莫迪若出席中国阅兵,看到中方的装备展示,再对比印度阅兵中的摩托车方队——一个摩托最多载20人,如同杂耍——以及骆驼方队,难免引发国内对自身军力的议论。

莫迪和普京(资料图)

特朗普的动向也成了关键变量。此前有消息称,特朗普可能访华并出席阅兵,他本人也曾表示“将在不远的将来访问中国”。从日程看,他似乎刻意避开了9月3日,而中美新一轮经贸谈判正在瑞典举行,若进展顺利,其出席可能性将大增。印度媒体分析,特朗普若来华,莫迪大概率跟进;若特朗普不来,莫迪单独出席的可能性极低。

这种连锁反应背后,是印度外交的实用主义逻辑。既要借助中国的市场与资源缓解国内产业困境,又要避免得罪美国;既想通过多边场合提升国际地位,又要兼顾历史争议与国内政治。正如印媒所言,这轮对华关系调整仍是“阶段性升温”,结构性的分歧并未消失。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印关系的解冻已是事实。从恢复旅游签证到高层频繁互动,从放宽投资限制到推动直航,双方都在为更紧密的接触创造条件。王毅外长在与苏杰生会谈时强调,中印应“择高处立,谋长远计”,实现“龙象共舞”;苏杰生也回应,愿以建交75周年为契机,深化互利合作。